關於鼓浪嶼的文章

  鼓浪嶼就是廈門一處著名的景點。它有著“鋼琴小島”的美譽,島上約有鋼琴600多臺,走在綠樹濃陰的小道上,不時會聽見幽雅的琴聲,時而柔和緩慢,就像涓涓小溪;時而明快激昂,猶如浩瀚的大海拍擊著岸邊的礁石,真是讓人留戀忘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鼓浪嶼的優美文章,歡迎閱讀參考!

  篇【1】:感受鼓浪嶼

  今年4月下旬我和父母及小凌夫妻開車到了心儀已久的廈門旅遊。廈門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瀕臨東海和臺灣海峽,屬閩南地區。遠古時,因為白鷺棲息之地,廈門島又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廈門屬亞熱帶地區,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擁有“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宜居城市”、“中國最浪漫休閒城市”等許多特殊榮譽。穿行在廈門每一處我強烈地感受到其“城在海上,海在城中”那種美麗浪漫的風情。因此廈門又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

  到達廈門的第二天,在當地朋友盧總的引導下,我們乘渡輪遊覽了鼓浪嶼。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坐輪渡便刻可到。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四季如春,是一座集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素有“海上花園”的美譽。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下了渡輪,我們從碼頭沿環島路向東遊覽。步行幾分鐘便到了皓月園。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覆鼎巖海濱,佔地二萬多平方米。為了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鄭成功紀念園。如今,覆鼎巖上臨海頂天立地的鄭成功雕像成為園中的主體建築,它也是中國歷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園內青銅大型群像浮雕,再現了當年鄭成功揮師東渡,驅荷復臺的歷史場面。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特色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

  參觀了皓月園後,便到了菽莊花園。菽莊花園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之勝景,令人驚奇不已。

  沿著環島路一直往前,一路可感受到海濱城市迷人的風情。碧波大海輪渡點點,海濱浴場遊人嬉水,林蔭樹下片片風景,讓人如痴如醉。我與盧總一路說著話,不知不覺便到了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美譽的鼓浪嶼別墅區。據史載,鴉片戰爭後,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鼓浪嶼這座“建築博覽館”許多建築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臺、鉤欄、突拱窗,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嶼區政府經過改造、裝修,一些大型建築物已成為鼓浪嶼上有意義、有標誌性的建築。鼓浪嶼這些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裡,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們繼續往日光巖方向漫步,一路上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感受著鼓浪嶼這座“音樂之島”,“音樂家搖籃”帶來的歡快氛圍。在日光巖下,我與鼓浪嶼一位自由歌手代明交談了許久。代明向我介紹說,鼓浪嶼有許多鋼琴世家,這裡有音樂學校、音樂廳、交響樂團、鋼琴博物館。每逢假、節日,常舉行家庭音樂會,有的一家祖孫三代一起演出,使家庭、團體、社會充滿音樂氣氛。鼓浪嶼音樂人才輩出,蜚聲中外樂壇的有鋼琴家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等。中國第一位女聲樂家、指揮家周淑安,聲樂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吳天球,著名指揮陳佐湟,還有李嘉祿、卓一龍等,可謂群星璀璨。在鋼琴博物館裡,30臺古鋼琴和5000餘颱風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讚歎。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參觀完鋼琴博物館,登上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環眼望去,鼓浪嶼風景盡收眼底。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此刻,我們頓覺身心舒爽,心曠神怡。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鼓浪石江”。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這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巖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稱日光巖第一景。

  參觀完日光巖,已夜幕降臨。鼓浪嶼的夜顯得清靜幽雅。日光巖、八卦樓、候船廳和鄭成功雕像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特別是幾條鐳射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瞭亂,熠熠生輝。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豔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築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鼓浪嶼這座神奇之島,她就像一顆海上明珠、一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廈門島外碧波萬頃的海面上,令人陶醉和嚮往。

  2014年9月23日

  篇【2】:感受鼓浪嶼

  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鼓浪嶼,與其說是用眼不如說是用心觀賞了一天,還僅僅是看個輪廓和線條,來不及看它那迷人的細部。

  也許,鼓浪嶼像一杯醉人的美酒,在我心中釀製得太醇、太濃,怎麼看也稀釋不開。

  鼓浪嶼四面環海,如一顆鑲嵌在明鏡中閃閃發光的珍珠。隔岸相望,似靜似動,異常神奇;身臨其境,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各種色彩別墅式異城風情的建築依勢而建,此起彼落。看上去就像擺放好的積木,白色的典雅,橙色的熱烈,米色的輕盈,灰色的寧靜,這些色彩和別具特色的造型極有匠心地搭配,使得平平常常的建築變得生動而富有韻味兒。儘管歲月無情地剝蝕了它們當年的輝煌,但細細咀嚼,仍可閱盡它們當年的奇特、浪漫和亮麗。

  鼓浪嶼天南地北的遊人如織,卻讓人絲毫感受不到喧鬧和嘈雜。據說島上2萬多居民,從無車禍之憂。除特殊情況外,各種車輛是不許進島的。島上無刺耳的噪音,無工業汙染,環境整潔乾淨,不像有些旅遊景點滿目紙屑果皮髒兮兮令人掃興。

  鼓浪嶼嫵媚嫣妍,似一座海上花園。島上綠草如茵,鳥語悅耳,鮮花簇簇。樹木格外蔥籠,南洋杉挺拔深沉,羊蹄甲豔麗斑斕,三角梅繁茂鮮亮,相思樹纏綿溫柔,鳳凰木如火如茶,桂木馥郁芳香,到處是一片恬靜和溫馨,走在鼓浪嶼曲徑小路,就覺得走在自然之中,走在生命之中。

  菽莊公園是鼓浪嶼園中之園,很袖珍,也很壯美,面臨大海,背靠日光巖,借山藏海,巧奪天工,猶如仙境。鼓浪嶼稱之為音樂之島並不過分。一上島,可以看見一座別緻的建築,其造型如一架鋼琴,一打聽,原來是座音樂廳。獨具匠心的設計,給小島添了幾多藝術魅力。島上人家擁有幾百架鋼琴,伴著星光,一陣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家家戶戶飄出來,與海浪濤聲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神遊迷幻。

  鼓浪嶼寬不及丈的小街,一步一廊裝璜獨特的精品屋,港澳的、臺灣的、廣東的、地產的時裝湧動著現代的潮流,還有家電、土特產、工藝品,琳琅滿目,讓人留連忘返。這時你才發現,鼓浪嶼好象是廈門一間最大的旋轉的百貨商場,似乎走不出它的盡頭。

  鼓浪嶼地靈人傑。養育了林巧雅這樣中華民族的優秀女兒,值得驕傲和自豪。日光巖下那幢八卦小樓,是撫育林巧雅大夫的搖籃,昔日她上學必經的毓園,今天成了她的紀念室。遺憾的是我沒有來得及拜謁她,但能想象出已被漢白玉雕塑的她那身穿白大卦,腳穿布鞋,滿臉慈祥的模樣。她一生沒有做過母親,卻有顆母親般慈愛善良的心靈。她把畢生都獻給了人類偉大的婦產事業,死後人們將毓園喻為一座靜靜的產院,她風雨無阻孜孜不倦地在這裡工作著,呵護著。我想,每天每天來鼓浪嶼的遊人如湧,說不定這人群中就有林巧雅大夫親手接生來到人世的。

  鼓浪嶼有天然的海濱浴場,這裡細沙吻浪,水清得能給人一種一覽無餘的錯覺,彷彿垂手可以隨心所欲地捕撈海邊不時遊動的小魚。穿著各種泳裝的遊人如同五顏六色的花,把金色的沙灘裝扮得鮮麗多姿。

  鼓浪嶼在地圖上小得找不到位置,但它卻以另一種方式給你廣闊。日光巖是鼓浪嶼登高遠眺的好去處。它既有獨特的崗岩石峰的懸崖峭壁,也有千奇百態的大小浪石,從蓮花寺、延平故壘到避署洞一帶,不乏各朝文人武士的石刻題記,給人一種雅逸靜穆古氣森然的感覺。登巖巡視,廈門特區的百種繁忙、千種興旺、萬種風情,讓人一覽無餘。遠山濃黛,近水柔藍,水天一線處,千帆點點。"日光巖,石磊磊......",此時在這吟湧 《日光巖銘》,頓覺海風撲面,當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是在這裡操練,揮師東渡,制服橫行於海上的荷蘭殖民軍,收復了祖國寶島臺灣。在鄭氏營寨、水操臺舊址,人們面壘默思,望海湧情,日光巖景觀,因鄭成功的遺蹟而煥發異彩。一種歷史的、民族的、文化的情感從心底湧出,與清瀚壯美的大海交匯成萬斛之濤,綿延廣遠。

  藉助望遠鏡,還可以看見祖國的金門列島,海峽兩岸同是炎黃子孫,什麼時候能回到祖國溫馨的懷抱呢?

  鼓浪嶼的美麗誘人,不是用平方公里可以丈量的,而是以耐人回味的空間留在遊人的心裡,留在特區現代化節奏裡。

  篇【3】:遊鼓浪嶼

  金黃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充滿商業氣息的繁華街道和那忙碌的人們,同樣是碧水藍天,卻是不一樣的美,同樣是喧鬧的大街小巷,卻透漏著一份安詳,這,就是鼓浪嶼。

  紅磚砌成的古式建築鋪滿街道,島中人多嘈雜,許多店鋪已溢滿了濃重的商業氣息。巷口樹蔭間還可見一簇簇寧靜的山茶在開放,確切地說,是那群不忘初心的文藝群本真的心,潔如山茶,有那麼一隅,鐵藝柵欄裡緊擁著大束大束的粉紫花兒,略陰暗的天氣擋不住穿過雲層的絲絲陽光,恰好對映在花瓣邊緣,燙了一層金邊,頗像鑲金的復古貼紙。樹蔭恰如其分地遮著落葉、藤蔓、木階、風鈴,牆角邊有一個石膏雕像,窗臺上又趴著一隻小花貓,靜物猶如島上建築物般零散,那種獨特的零散,就像蘇小糖店裡的牛雜糖般綿軟,就像花與愛麗絲櫃檯間的貓瓶般慵懶,就像棕櫚樹尖端的雲兒那麼輕,綠茵間的琴聲悠揚......島中街心,終究是喧鬧的,那顆心,卻如音樂學院塔樓上的時針般,靜與時間老人同行,拉著他的衣角,再慢點,行嗎?停停吧,也該休息休息了,就當是為我、為我們,停下吧。

  船經過汪洋大海,海風繚亂了我的頭髮,空中的雲,被即將西下的夕陽,染成各種色彩:深紅、淺紅、桔黃、淡黃……夕陽的餘輝印在海面上,如夢似幻,陣陣涼風吹皺了平靜的海面,白天擁擠的人潮已離去,海浪一步又有一步地吞噬著沙灘上的腳印,洶湧的浪濤,向無聲的沙灘,訴說著它的寂寞.豔麗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顏料,灑在天邊,烘托著鮮紅的夕陽。而夕陽卻像喝醉了酒,投入了水中,晃啊晃的,把藍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紅.漁船點點,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陽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滿載而歸,這是多美的一副風景畫啊!海面如此平靜,多想留在現在啊。

  時間老人走過,他終究不會為我而停下,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揮揮袖,頭也不回的離去,留下的,只有回憶,腦海中的陽光,沙灘以及心中的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