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服藥禁忌

  用藥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用藥失誤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害生命健康。下面小編準備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1.空腹補鈣

  鈣容易形成碳酸鈣,胃部需要大量的鹽酸類物質分解碳酸鈣。因此不宜空腹補鈣,最好在飯後或吃點零食後。

  2.抗生素是萬能的

  很多抗生素都有其專治的特定感染。用錯抗生素不僅無效,而且會產生耐藥性。使用抗生素應該用完一個療程。

  3.胃不好吃鎮靜藥

  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服用處方藥苯二氮卓類藥物******、***和***等***幫助睡眠的人,夜間發生燒心的機率超過普通人群50%。還有研究發現,這些處方類抗焦慮藥物會導致食道下段括約肌鬆弛,引起胃食管反流、燒心。

  4.服非處方藥不看標籤

  很多人認為非處方藥不會傷身,其實這是很嚴重的認識誤區。由於大量服用非處方藥物***如止痛藥等***、過量服用瀉藥或抗酸藥、不同藥物反應等而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的人不計其數。服藥前要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

  5.腹瀉+發燒先服止瀉藥

  腹瀉伴發燒時,切勿濫用止瀉藥。這些症狀說明體記憶體在感染,要儘快就醫。

  如果長期服用抗焦慮藥物,那麼不能驟然停藥。最好與醫生商量,如何逐步減少藥物劑量,直至停藥。否則容易導致昏厥等嚴重併發症。

  6.溼疹藥物擅自停。

  一項研究發現,大約65%的父母在給孩子使用溼疹藥物3天后就停。要想徹底治癒,最好按療程用藥。

  正確吃藥方法

  1服藥要用溫白開水

  小陳牙疼得厲害,隨手從辦公桌上拿起早上泡的一杯茶,就著茶水吃了一片止痛藥。半個小時過去了,按說以往這個時候牙疼應該已經緩解了,可此次卻收效甚微。

  “服藥用水最安全的是溫白開水。”鄭州人民醫院藥物科主任李曉華介紹說,茶葉中含有上百種結構複雜的化學成分,如茶鹼、鞣酸、苷類化合物、可可鹼、咖啡因等,與許多藥物可發生反應,比如止痛藥呈酸性,如果用茶水送服,就會使酸鹼中和,失去藥效。

  “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於胃腸吸收。”李曉華說,牛奶中的鈣、磷、鐵等可與藥物成分發生作用或結合而影響療效,或沉澱而影響吸收,而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還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

  2幹吞藥物或刺激食管

  很多人都覺得吃藥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雖然藥品說明書上一般都寫著用溫開水送服,但有人圖省事,會幹吞藥物或僅喝一口水,認為只要把藥物吞下肚去就達到了服藥的目的。其實,這種服藥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口服的藥物***如片劑和膠囊***在服用時,一定要喝足量的水,一般要用200毫升左右的溫開水送服。”河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秦玉花說,如果幹吞藥物或喝水不夠的話,雖然也達到了使藥物進入體內的目的,但其實藥物並不能馬上進入到胃內,它會長時間滯留在食管中,由於藥物濃度過大,特別是一些有刺激性的藥物,會對食管黏膜產生比較大的刺激,甚至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

  “幹吞藥物或喝水不夠,對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李曉華介紹說,服藥時多喝水不但可以加速藥物在胃內的溶解速度,還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及減少胃酸對藥品的破壞,“服藥時除要遵醫囑外,還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一般有特殊服用要求的,說明書上都會註明。”

  3服藥時間需注意

  “口服藥物的服藥時間須根據用藥目的、吸收排洩情況以及藥物對胃腸道有否刺激而定。”秦玉花說,從服藥時間上,一般可以分為餐前、餐中、餐後、睡前等。

  “餐前服藥是指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凡是要求藥物充分、快速吸收,而無刺激性的藥物均應在餐前口服。如促進胃動力藥的胃復安、多潘立酮等。”秦玉花介紹說,餐中服的藥主要是二甲雙胍、阿卡波糖、酵母片等降糖藥,“餐後服的藥是在飯後15~30分鐘後服藥,除必須在飯前服下和必須在睡前服下的藥物,其餘都可在飯後口服,特別是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需在飯後服用。”

  “睡前服藥是指在睡覺前半小時左右服藥,像催眠藥、緩瀉藥、驅蟲藥、抗過敏藥等適合睡前服用。”秦玉花提醒說,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人體晚上的血壓偏低,因此,降壓藥不宜在晚上服用。

  4忘吃藥不能加倍補

  對於長期吃藥的人,偶爾忘了吃藥是難免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如何補救呢?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陳天朝說,如發現較早,一般採取補服辦法。但有些藥毒副作用較大,或藥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漏服後不能補服,則不要補服,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服藥的間隔時間一般為4~6小時,萬一漏服了,發現時間如在吃藥間隔時間的1/2內***即2~3小時內***,可以按量補服,接下來仍可以按照間隔時間服藥。”陳天朝說,如果已超過服藥間隔1/2的時間,則不必補服,只要下次按時吃藥即可。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對所有的藥物都適用,最好在發生漏服時,諮詢醫生或藥師。”陳天朝說,漏服藥物後千萬不可在下次服藥時加倍補服,以免因藥物過量而引起中毒,“但服抗生素時,為確保血液中藥物濃度的穩定,需嚴格按每6至8小時服藥。”

  5服用抗生素應忌酒

  對於服用抗生素類藥物的患者來說,少量飲酒或飲用含酒精性飲料,都有可能引發雙硫侖樣反應,出現頭痛、嘔吐、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狀況。

  “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頭孢類抗生素、甲硝唑、呋喃唑酮等。”秦玉花說,對於服用抗生素的患者來說,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和停藥後7天內***有些藥物在人體內代謝比較緩慢***,最好不要飲酒,不要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和藥品,同時要避免用酒精進行面板消毒或擦拭降溫,儘量避免雙硫侖樣反應的發生。

  “富含維生素C和鉀的柚子,最好別在服藥期間吃。”李曉華解釋說,人體的小腸內有一種酶,能催化多種藥物代謝,柚子裡的某些成分會干擾這種酶的作用,影響他汀類藥物***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和抗組胺藥非索非那定的吸收,“另外吃止痛藥期間不宜大量喝咖啡,服鐵劑時不要喝豆漿,少吃油。”

  吃藥的注意事項

  1、服藥要用溫白開水

  小陳牙疼得厲害,隨手從辦公桌上拿起早上泡的一杯茶,就著茶水吃了一片止痛藥。半個小時過去了,按說以往這個時候牙疼應該已經緩解了,可此次卻收效甚微。

  “服藥用水最安全的是溫白開水。”專家介紹說,茶葉中含有上百種結構複雜的化學成分,如茶鹼、鞣酸、苷類化合物、可可鹼、咖啡因等,與許多藥物可發生反應,比如止痛藥呈酸性,如果用茶水送服,就會使酸鹼中和,失去藥效。

  “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於胃腸吸收。”專家說,牛奶中的鈣、磷、鐵等可與藥物成分發生作用或結合而影響療效,或沉澱而影響吸收,而乳品中的脂肪和蛋白還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

  2、幹吞藥物或刺激食管

  很多人都覺得吃藥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了,雖然藥品說明書上一般都寫著用溫開水送服,但有人圖省事,會幹吞藥物或僅喝一口水,認為只要把藥物吞下肚去就達到了服藥的目的。其實,這種服藥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口服的藥物***如片劑和膠囊***在服用時,一定要喝足量的水,一般要用200毫升左右的溫開水送服。”專家說,如果幹吞藥物或喝水不夠的話,雖然也達到了使藥物進入體內的目的,但其實藥物並不能馬上進入到胃內,它會長時間滯留在食管中,由於藥物濃度過大,特別是一些有刺激性的藥物,會對食管黏膜產生比較大的刺激,甚至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

  “幹吞藥物或喝水不夠,對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專家介紹說,服藥時多喝水不但可以加速藥物在胃內的溶解速度,還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及減少胃酸對藥品的破壞,“服藥時除要遵醫囑外,還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一般有特殊服用要求的,說明書上都會註明。”

  3、服藥時間需注意

  “口服藥物的服藥時間須根據用藥目的、吸收排洩情況以及藥物對胃腸道有否刺激而定。”專家說,從服藥時間上,一般可以分為餐前、餐中、餐後、睡前等。

  “餐前服藥是指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凡是要求藥物充分、快速吸收,而無刺激性的藥物均應在餐前口服。如促進胃動力藥的胃復安、多潘立酮等。”秦玉花介紹說,餐中服的藥主要是二甲雙胍、阿卡波糖、酵母片等降糖藥,“餐後服的藥是在飯後15~30分鐘後服藥,除必須在飯前服下和必須在睡前服下的藥物,其餘都可在飯後口服,特別是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需在飯後服用。”

  “睡前服藥是指在睡覺前半小時左右服藥,像催眠藥、緩瀉藥、驅蟲藥、抗過敏藥等適合睡前服用。”專家提醒說,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人體晚上的血壓偏低,因此,降壓藥不宜在晚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