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責任的小學素材作文

  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做的某些事情和不應該做某些事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

  責任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1920年的一天,美國的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在與他的夥伴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球踢倒鄰居家的窗戶上,一塊窗玻璃被擊碎了。一位老人氣沖沖地從屋子裡跑了出來,其他夥伴全都逃跑了,只有小男孩一個人留了下來,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原諒。但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

  回到家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並沒有因為他年齡小而開恩,父親冷冰冰地說:“家裡雖然有錢,但是自己闖的禍就要自己負責。”而後父親掏出15美元:“這十五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償給人家,不過你必須想辦法還給我。”小男孩同意了。

  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閒時間打工掙錢還給父親:洗盤子、撿破爛……幾乎所有他那個能力能幹的他全乾過。當他把十五美元還給父親時,父親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任的人,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後,這位男孩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就是里根。後來,里根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後,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當今天再次談到責任這個話題時,我腦海中首先便想起了里根總統的故事。我想,里根能在大選中大獲全勝,有偶然,但更多是必然。在當時的資產階級社會背景下,選舉一個負責任的總統是當時每個美國公民都希望的。那麼,這樣一個從小就知道負責的小男孩,在事業上,在人生的態度上,更是在對待別人的態度上,必定也會負責任的!於是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就像里根的父親所說的一樣,“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任的人,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所以我認為:責任不是任務,負責任更不是一種形式。責任其實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偶然看到扁鵲學醫的故事。扁鵲向一位名叫長桑君的孤寡老大夫學醫,但老者卻未先授醫者之道,而是讓扁鵲採藥一年有餘,而後切脈五千回。就是這樣剋扣的條件,扁鵲卻是欣然應許。而後在切脈的行程上,當扁鵲聽說老者病重,中風癱瘓,火速歸去。熬湯煎藥,恭侍左右,未曾廢離。即使老者發起脾氣,依舊是和顏悅色,毫不在意。師者,父母也。當扁鵲決定拜老者為師時,他一定早已想好: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師長。所以,在老者癱瘓後,他欣然接下照顧的責任,毫無怨言。於是老者才全意傾囊相授,於是才有了日後扁鵲的成功與聲名。

  說到扁鵲,那麼又怎麼能少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呢?揹負起治水的責任,以致捨身忘記,正因為這樣的一種,大禹得到了世人的敬仰與矚目,更是他負責任的品格,才有了後來的禪讓制。

  而如今談到責任,又怎麼能少了洪戰輝的事蹟。一個家庭,沒有父親,他擔負起照顧母親與妹妹的責任,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在學習上他執著向前,在生活上,積極面對,更是因為這樣一種精神感動中國。我想,擁有這樣一種負責任的精神,那麼在以後的事業上又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生活的責任

  面對生活的責任,許許多多的責任要我學會堅強,不再逃避,真正的長大有時也是一種責任!這只是三個小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我或她都曾發生過或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感動,有些會使我們快樂,有些會使我們流淚,但是不論我們怎樣,生活總還是要繼續的。尊重與自尊,相信奇蹟和承擔責任,這就是生活繼續的動力,同樣也是讓我們更完美的條件。縱然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潮起必有潮落,當我們的生活富足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準則自然就會提高,物質得到滿足後,精神就必然也要尋求滿足。客觀地來說,當我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我們首先只會考慮到如何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也就是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只有當我們的生存不再成為問題,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享受可以得到滿足時,我們自然要向更高境界提升自己,來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們的生活準則也就提高了,我們會要求自己做一個無愧於良心的人,我們可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會要求自己做一個有尊嚴,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甚至,我們可以想要並要求自己做一個可以流芳百世的人。

  貧窮可以是高尚的,富有可以是鄙俗的。歸根結底,就是我們是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去生活的。善者可以無愧於心,惡人亦可以無愧於心。

  其實,吃飽穿暖也好,無愧於心也好,應該是同時存在;而生活的準則又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可能昨天你很富裕,今天你一貧如洗,明天便背信棄義;也可能,昨天你一貧如洗,今天你富可敵國,明天還是背信棄義;可能昨天你背信棄義;今天你良心發現;明天便財德兼備;也可能昨天你助人為樂,今天你助人為樂,明天就捨己為人。可能……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可能。生活的準則就像是一條完美的曲線,隨著人生的起伏而起伏。它與我們的人生曲線可以完全吻合,當我們的人生處於低谷時,我們的生活準則可以同樣在低處徘徊;同樣,當我們的人生處於低谷時,我們的生活準則可以處於高峰,這兩條曲線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軸對稱圖形。另外,生活的準則也可以是一條比什麼都直的直線,可以是一條向上的射線,更可以是一條向下的射線。

  生活就是這樣的,生活的準則就是生活!也可以說,生活的準則就是人,就是我們自己!

  成長中的責任

  鮮花奪目的開放,又淒涼的凋落,告訴我們:人在成長,而成長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項便是:承擔責任。

  對家人的責任,對朋友,老師的責任以及對陌生人的責任。家人的責任代表對家人的關心,這,叫做愛;朋友,老師的責任代表對朋友,老師的諒解與體貼,這,叫做愛;陌生人的責任代表對陌生人的奉獻,這,叫做愛。

  成長中有責任,責任中又充滿了愛。正因為有了責任,有了愛,成長中的道路才是絢麗多彩的。

  從我第一次將座位讓給老弱病殘者時,媽媽便告訴我:這叫“責任”,於是“責任”便在我心中生了根;當我連續多次幫助他人但不求回報時,媽媽便誇讚我:越來越有責任感了,於是“責任”就在我心中發了芽;在我開始關心,體貼家人時,媽媽便感動地說:真是個好孩子,於是“責任”在我心中開了花。

  字典中對“責任”的解釋為:分內應做的事情,我覺得不然,“責任”不僅指分內應做的事情,還指分外應做的事情。

  在我記憶的長河中,有一件事情令我特別的深刻。

  十年前的一天,太陽像火爐一般將人們籠罩在裡面,不一會兒,在車站等車的我便滿臉都是汗珠,媽媽很關心我,幫我擦汗。突然,一輛車停在了站旁,我們上了車,眼尖的我立刻在後面找到了兩個座位。車裡很悶,站著的人比坐著的人不知道悶熱多少倍。我在心裡慶幸著:如果剛剛沒有找到座位,現在的我一定難受極了!

  過了十分鐘,一位年邁的老人踉踉蹌蹌的上了車。打她上車的那一瞬間,我的目光就集中在她的附近,她曾走到過老弱病殘的位子上,那裡坐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可小夥子卻看也不看她,只顧著聽他的音樂,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我,真替那個小夥子感到慚愧。讓座吧!她畢竟是老人,不讓吧!站著多難受啊,我可不想這樣。經過一番激烈的精神鬥爭,善良的我終於戰勝了邪惡的我。看著那年邁的老人,臉上佈滿了汗珠,沃裡克跑到了老人的旁邊,讓她坐那個還有我體溫的座位,老人一個勁的謝我,我以為媽媽會批評我,沒想到,她向我投過來的卻是讚賞的目光。

  這個讚賞的目光改變了我的一生,它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多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責任,一個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名詞,責任中的愛,我要讓它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存在於整個世界當中。

  當責任降臨在你的身上時,不要拒絕或感到壓力,把它當作這成長中的一部分,樂觀開朗的將它傳遞給每一個人,因為,擁有責任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