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關於對黨絕對忠誠優秀髮言稿

  對黨忠誠既是黨對黨員幹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黨員幹部最重要的政治素養。堅持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對黨忠誠,只有絕對,沒有相對;只有100%,沒有99%。反覆強調,對黨要絕對忠誠。這種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沒有任何水分的。

  黨員是黨的血液和細胞,如果對黨不忠誠,黨的執政大廈就會不穩,甚至倒塌。現在,軍內軍外、上上下下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黨員幹部的忠誠度問題。有人可能會說,只要不反黨反社會主義,就不能說對黨忠誠有問題。這種模糊認識,就是“相對論”,不是“絕對論”;只是相對忠誠,不是絕對忠誠。

  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黨不叫幹什麼堅決不幹什麼,那才是絕對忠誠。黨講集體主義,你卻搞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分散主義,那就是不聽黨的話;黨三令五申革除“四風”積弊,你還猶豫觀望、不當回事,那就談不上忠誠;改革需要犧牲個人利益,你仍與組織講條件談價錢,那怎麼能叫忠誠;使命任務要去擔當,你卻衝不上去、完不成任務,那也不能算忠誠。諸如此類,本質上是對黨忠誠度不夠。

  對黨絕對忠誠,是每名黨員必須一生恪守的諾言,終身實踐的課題。搞亞忠誠、偽忠誠、相對忠誠、有條件的忠誠,到了關鍵時候就難以忠誠。一部“紅巖史”,真切地告訴人們什麼是絕對忠誠,什麼是相對忠誠。而相對忠誠者,往往會成為變節投敵者。可見,忠誠不是口頭表態,而是要經受嚴峻考驗的。

  權位面前檢驗絕對忠誠。1932年,陳賡被捕後,蔣介石送來中將參謀長的委任狀和衣帽服飾。陳賡不為所動,凜然道,“此衣不能穿,此帽不能戴,此官不能當”。在真正的共產黨人心中,對黨忠誠高於天。

  金錢面前檢驗絕對忠誠。抗戰時期,膠東地區誕生了我軍第一支“黃金部隊”。抗戰8年時間,這支部隊共送出13萬兩黃金,沒有一點遺漏,更沒有人攜款叛逃。事實證明,對黨忠誠貴於黃金。

  今天,比之革命戰爭年代,對黨忠誠有不同特點,但有同樣高的要求。敵對勢力別有用心地製造種種錯誤輿論,目的是擾亂我們的思想,詆譭我們的制度,動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基,減弱我們對黨的忠誠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勇於同錯誤思想作鬥爭,始終不渝地捍衛黨的尊嚴、黨的領導、黨的制度。

  忠誠無處不在。只有絕對忠誠,才能所向無敵。黨員幹部常補精神之鈣,常思權力之源,常除非分之想,常懼法紀之威,常照作風之鏡,始終把好“總開關”,才能保持對黨100%的忠誠度。

  篇2

  對黨絕對忠誠,熱愛黨、擁護黨、永遠跟黨走,是每位黨員首要的政治品質,也是黨員幹部的生命線。學習貫徹好“七一”重要講話,必須堅持對黨絕對忠誠不動搖,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古人云:“忠誠之心,人之大德。”絕對忠誠於黨,是我們黨對黨員的根本政治要求,是我們黨團結統一、堅強有力的重要保證。95年來,正是因為有無數黨員幹部對黨的絕對忠誠,我們黨才具有無往而不勝的強大力量,黨和人民的事業才不斷髮展壯大。今天,我們肩負著艱鉅繁重的任務,面臨著嚴峻複雜的考驗,進行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要求黨員幹部對黨忠誠,以堅定的信仰和正確的政治立場,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因此,增強“四個意識”,對黨絕對忠誠,是學習“七一”重要講話的重要內容,也是決勝“十三五”、全面建小康,譜寫好中國夢的河北篇章的必然要求。

  增強“四個意識”,對黨絕對忠誠,首要的是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當代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才能準確把握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才能更加自覺地經常、主動向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才能更加堅決地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中央重大戰略決策在河北落地。

  對黨忠誠要落實到具體的言行和工作實踐中,體現在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上。只有工作推動了、事業發展了,對黨忠誠才有真正的價值和實際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對黨絕對忠誠,就要在實踐中努力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強烈的憂患意識鞭策自己,敢於與損害黨的形象的言行作鬥爭;要努力履職盡責,把自己分管地方和領域的工作做到家、做到位;要努力為黨擔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特別是對河北的指示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把河北的事情辦好,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

  篇3

  要以敬畏良知為“牢”。敬畏良知,說到底就是要處理好“畏人知”與“畏己知”的關係,消除僥倖心理,自覺做“忠誠乾淨擔當”的踐行者。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動有所慮。一個高尚的人不是沒有慾望,而是懂得節制和掌控自己的慾望。物質誘惑再熾烈,只要內心淡定就不會潰壩;監督可能有缺位,只要戰勝“心魔”就不會出軌。對領導幹部來說,律己能贏得尊重,樹立威望;律己能凝聚民心,匯聚發展正能量。

  要以敬畏權力為“牢”。鄧小平同志曾告誡說:“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後,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

  做人須敬畏,做官更須敬畏。權力來自人民,必須服務人民。越是職位高、權力大,越要牢記權力的本質。要嚴守公與私、情與法、利與法的分界線,真正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才能為人方正、處事公正,辦事不離“章”、行為不越“軌”、權力不出“格”;才能用手中的權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

  要以敬畏法律為“牢”。我們知道,凡清官皆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遵規矩、守紀律。貪官也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心中無戒、心中無法。

  領導幹部敬畏法律,就要有法律底線意識,即清楚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就要有法律程式意識,即嚴格遵循法律程式推進工作,實現工作流程公開化、監督常態化;就要有法律規則意識,即堅持思考問題與法規制度接軌,實施決策以法規制度為據,檢查指導以法規制度為準。自覺做到不以“小節無礙”寬容自己,不以“下不為例”開脫自己,自覺給慾望安上“閘門”,不邁違規違紀的“第一步”,不犯廉潔從政的“第一錯”。
 

  看完“”的人

1.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2.領導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3.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4.對黨絕對忠誠優秀髮言稿

5.幹部關於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