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的勵志書籍排行

  學大學生除了學習以外,也應該多看一些對自己有益。勵志的的課外書。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大學生必看的勵志書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學生必讀的勵志書籍

  1、《異類》“成功的規律並非無跡可尋,甚至它並非如我們所想。”

  《異類》這本書,通過一系列的例子,向我們解釋了有些人為什麼能成功,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這一切,都並非偶然。

  作者舉了很多例子,比如:英超聯賽的大多數球員都是在9月至11月出生;科技大亨大都出生在1955年前後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較高的飛機失事率也並非沒有原因。

  針對這些問題,格拉德威爾一一給出了答案:英超聯賽的球員註冊時間是每年的9月份,而在同齡球員中,9月份出生的人實際比8月份出生的人大了差不多一歲。就是這一歲之差,導致了9月份出生的球員獲得了更好的培養和訓練,從而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1955年正處於計算機革命時期。那時世界上第一臺電腦剛發明出來沒幾年,等到1955年出生的孩子開始上學,他們便已能夠接觸到電腦。出生的太晚,機會會被佔去,太早又幾乎不可能在十幾二十歲就擁有電腦。所以,他們的成功是與這個時代緊密相關。

  20世紀90年代初韓國較高的飛機失事率,也是因為他們長期以來過於嚴格的等級制度造成的。上級處於絕對權威,下級只能服從。導致上級出現錯誤時,下級無法及時糾正,最終釀成慘劇。

  格拉德威爾的這些觀點,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成功不僅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時代的眷顧。

  2、《稻草人手記》

  “再守幾天吧,說不定鳥兒們還會來偷食呢!”

  孩子回去了,稻草人孤孤單單的守著麥田。

  這是我讀的三毛的第一本書。

  書中描寫的,是三毛定居迦納利島後,生活的點點滴滴。三毛所寫的,不過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語言樸實、簡單、純淨。但也正是她這種簡簡單單的生活,給了她無盡的創作源泉。

  她遠在他鄉,卻回憶故鄉。想起小時候的生活,她文字輕佻,充滿快樂。

  她與迦納利島人相處時的愉悅,讓她對這裡產生了強烈的感情。

  她與丈夫荷西生活的甜蜜,透過她的文字,全都展現了出來。

  一直很喜歡三毛的文字,樸實的生活,卻被她動情地寫了出來。

  三毛的才華是值得肯定的,而她的作品,也值得我們多讀幾遍。

  3、《皮囊》“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本散文集。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深情。

  蔡崇達用一種人物肖像畫的方式,描繪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時代變遷。

  這本書中,作者寫阿太、寫父親、寫母親、寫姐姐、寫玩伴。

  關於他們的每一個故事,都滲透著作者對他們深深的感情。

  母親的全部理想,只是能蓋起一棟四層的房子。為了達到目的,她做了很多苦差事:撿菜葉、做苦工,辛辛苦苦。問她為什麼,她只說,為了這一輩子,都有家可歸。

  而對父親而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有尊嚴地活著。作者親身經歷了父親的離去,同時也感受到了父親的偉大。他的筆下,盡是遺憾。

  這是一本註定要慢讀的書,正如韓寒所說:慢一些,不爭一些,也許得到更多,到達更快。

  4、《湘行散記》“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這本書是沈從文先生的散文集。

  沈從文的故鄉——湘西,給了沈從文很多的創作靈感。

  那裡的人純樸、善良。

  這本書記錄了沈從文先生1934年回故鄉時的所見所聞。這是他與夫人張兆和的約定——每日一封信,記錄沿途風景。

  這本書裡,描寫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他們一方面享受自然的恩賜,一方面又遭受著戰亂的困擾。為了生存,他們自發抗戰。

  作者以雋永的文字,為他們譜寫了一曲美麗的讚歌。也為湘西的風土人情,填上了重重的一筆。

  5、《落花生》“我自信我是有情人。”

  小學時,曾學過許地山先生的名作《落花時》,深受觸動。

  重讀許地山先生的文章,能夠感到他語言的精妙。

  他能夠通過詩一般的語言風格,描繪最樸實的事物。

  他筆下的愛情,可愛非凡。給人一種深深的嘆息。

  他眼中的故鄉,是那麼的近在咫尺。

  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充滿了詩意。甚至,他們就是詩意。

  這一切,或許也只有這個有情人能夠感受的到吧。

  而這本《落花生》,註定會使我多重回味。

  大學生看的勵志書籍

  1、《月亮的光是借來的》這是一本世界級文學大師們的寫作範本。

  昆特·布霍茨是一位插畫大師,有一天他突發奇想,畫出了46幅不同的畫作,分別寄給了46位世界級文學大師,讓他們看圖寫作。大師們完成之後,一部偉大的書,就此誕生了。

  46副畫作,對應46個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生命,它們詮釋著作家對畫的理解,也通過這幅畫,表達出對世界的看法。

  每一個作家對世界的看法都略有不同,但他們卻相信,這個世界會因為愛而變得美好。

  2、《文學回憶錄》“文學會幫助你愛,幫助你恨。”

  這是一本文學的福音書。

  《文學回憶錄》是木心先生的學生陳丹青紀錄的木心為他們授課的課堂筆記。

  從至1994年,他們在木心的帶領下,來了一場世界文學的穿越。

  從古希臘神話、新舊約,到詩經、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世界,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並作。

  對於很多歷史人物,木心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愛先秦典籍,只為諸子的文學才華;他以為今日所有偽君子身上,仍然活著孔丘;他想對他愛敬的尼采說:從哲學跑出來吧;他激賞拜倫、雪萊、海涅,卻說他們其實不太會作詩;他說托爾斯泰可惜“頭腦不行”,但講到託翁墳頭不設十字架,不設墓碑,忽而語音低弱了,顫聲說:“偉大!”而談及薩特的葬禮,木心臉色一正,引尼采的話:唯有戲子才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

  木心先生雖然已經逝去,但他的文字卻能始終陪伴著我們。

  我想,我們都能,“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多讀書,終會使你收益。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願你常有書為伴。

  大學生十條受益一生的定律

  1、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不要成為灌輸教育的犧牲品。

  2、仕途,商界,學術。大致說來,每個人都註定要走上三條道路中的某一條。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不妨以此作為思考的出發點。根據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來塑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3、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千萬不要因為你是名牌大學或者熱門專業而沾沾自喜,也大可不必因為你的學校不好或者專業冷門而自卑。

  4、千招會,不如一招熟。十個百分之十並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項工作每項都會做百分之十,那麼,在用人單位眼中,你什麼都不會。所以,你必須要讓自己具備核心競爭力。“通才”只有在“專才”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5、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什麼課都不逃,跟什麼課都逃掉沒什麼兩樣。一定要掌握學習的主動性,不要像讀中學一樣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同時,既要逃課,又要讓老師給高分。

  6、一定要學會理財。對於貧困生來說,首先要做的不是掙錢,而是省錢。很多大學生讀書的時候一擲千金,可是,畢業以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交半個月的房租。

  7、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大部分女生將電腦當成了影碟機,大部分男生將電腦當成了遊戲機。大學生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時候電腦會成為浪費時間的堂而皇之的藉口。有電腦的大學生非常多,可是,這中間很多人可能大學畢業的時候還不會Excel,不會做一個像樣的PPT。

  8、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一個人有多少錢並不是指他擁有多少錢的所有權,而是指他擁有多少錢的使用權。一個人具備多少能力,不只是說他一個人的時候能做什麼,還包括他能通過別人做什麼。一個人賺的錢,12、5%是靠自身的知識,87、5%則來自人脈關係。三十歲以前靠專業賺錢,三十歲以後拿人脈賺錢。所以,請好好珍惜大學期間建立起來的人脈關係。這幾年你認識的朋友可能會是你畢業以後最可寶貴的財富。

  9、網際網路固然威力無窮,但是,如果你沉迷於網路聊天,或者沉迷於網路遊戲,浪費的金錢倒是可以彌補,荒廢的青春就無可追尋了。輕舞飛揚已經紅顏薄命了,而痞子蔡卻繼續跟別的女孩發生著一次又一次的親密接觸。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網咖就是一個血淋淋的黑洞。

  10、愛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製造。花開堪折方須折,莫讓鮮花敗殘枝。一個有一萬塊錢的人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佔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個只有十塊錢的人為你花掉十塊,你就成了他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