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的飼養指南

  蛋雞,指飼養起來專門生蛋以供應蛋只的雞。跟肉用雞不同,人們飼養蛋雞的主要課題是提高雞蛋質量和保持或提高產蛋量,而並非提高雞肉品質。那麼蛋雞要怎麼飼養?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蛋雞的飼養方法吧。

  

  1. 蛋雞育雛期須採取哪些關鍵性的技術措施?

  雛雞0~6周齡生長髮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育成雞的整齊度和合格率,以至影響成年母雞的生產效能。所以育雛的目標是全群生長均勻,成活率高。育雛技術的關鍵是防疫衛生、溫度和空氣質量、均衡營養和光照。

  1 育雛期的防疫衛生

  ① 雛雞舍的消毒:雛雞舍在進雛之前要按照清掃沖洗、噴燒、噴霧和燻蒸四步消毒法進行全面消毒:首先將所有育雛用具搬到室外清洗並在陽光下晾晒,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病原微生物,同時將舍內清掃乾淨。然後用2%的火鹼溶液沖洗地面,用汽油噴燈依次噴燒牆壁、隔網、地網鐵質等,再用2%~3%火鹼液或0.2%~0.5%過氧乙酸等溶液噴霧消毒牆壁、網具和天花板。最後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15 g、福爾馬林30 ml 進行燻蒸消毒72 h 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

  ② 在整個育雛期都要及時搞好育雛室的環境衛生:每天清洗食盤、食槽和飲水器,每天清除雛雞糞便。飼養人員出入雞舍要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鞋,門口要設消毒池並及時更換池內的消毒液。

  ③ 育雛期內按照免疫程式按時做好雞新城疫、法氏囊及雞痘等傳染病的預防接種。

  2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和空氣新鮮

  ① 環境溫度的要求:

  ② 保持育雛所需溫度的方法很多,可用電熱保溫傘、電熱板、火爐甚至火炕等方法,要因地制宜。冬季育雛因外界溫度低,舍內溫度應偏高些,尤其要防止低溫高溼的環境。夏季外界溫度高,舍內溫度可以偏低些。

  ③ 空氣新鮮對雛雞生長很重要,因為雛雞缺氧會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甚至因窒息而死亡。冬季要在中午陽光充足時在保持環境溫度的前提下開啟窗戶通風換氣,夏季要用通風裝置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3保證雛雞生長的營養需求

  ① 飼餵制度:在育雛階段宜採取自由採食的制度,要有足夠數量的食槽。食槽中經常保持有飼料,讓雛雞隨意採食,以利均勻生長。每隻雛雞平均應有食槽位置2.5 cm,飲水位置1.5 cm,並隨著雛雞的長大增加食槽和水槽的長度和高度,否則會影響雞群的採食和飲水,導致雞群生長髮育不均衡。育雛期末應隨機從雞舍的不同部位抽測50~100只雛雞的體重,以判斷雞群是否整齊,體重是否達到該雞種的標準。

  ② 雞群密度:隨著雛雞的生長髮育要及時疏散雞群。1~2 周齡時,籠養每平方米60 只以下,平養每平方米30只以下;3~4月齡,籠養每平方米20~30只以下,平養每平方米20只以下。利用疏散的機會把強弱雛分開飼養,加強對弱雛的護理可以提高育雛存活率。

  4合理的光照制度

  在整個育雛、育成期,光照制度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雞群的性成熟。在育雛期的頭3天宜採用23~24 h光照,以利於出殼後的雛雞適應環境、認食和飲水。以後採取漸減光照的制度,如何實施漸減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

  2.如何搞好蛋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7~20 周齡稱為雞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力爭雞群生長整齊,以保證產蛋期有理想的產蛋效能。因此育成期飼養管理的關鍵是做好轉群、限制飼養與控制體重、合理的光照制度等。

  1做好轉群前後的工作。首先要對育成雞舍和裝置進行檢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籠養時要將料槽和水槽調到適宜的高度。育雛舍內事先要進行帶雞消毒並將病、弱、殘雞挑選出來後再轉群。地面平養雞舍要事先鋪好墊料。冬季或早春,如果育成雞舍氣溫過低,應準備好取暖裝置並將舍溫升至所需的標準。轉群要避開雨雪天,冬天要在晴朗的中午,夏天要在早晚涼爽時轉群。轉群時,在清點雞數的同時把強弱雞分開管理。弱雛不能換料,繼續喂育雛料,直至體重達標後再換料。因環境的改變發生啄鬥時要儘快將受傷的雞隔離。

  2限制飼養與控制體重不同品種的雞有不同的體重標準,體重過大、體內脂肪沉積過多,不僅影響產蛋效能的發揮,而且會因維持消耗的增加而增加飼料投入,降低飼料報酬,因此,必須限制飼養。可採取下列方法。

  ①限制採食量——比自由採食量減少10%~20%;增加纖維素;降低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含量。

  ②限制採食時間——每日定時採食或每週1天停食不停水等。

  ③但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限制飼養只應該減少脂肪的積蓄,而不應妨礙雞群的健康發育。

  ④在施行限制採食量時,一定要提供足夠的食槽,只有全部雞都能同時吃上料,才能達到體重均勻。

  ⑤當雞群生病或進行免疫接種時,應暫時停止限飼。

  ⑥每週末應稱取一定數量如5%的雞,檢查其平均體重是否合適,雞群生長是否均勻,以調整下一週的給料量。一般而言,85%~90%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10%以內為最佳;77%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10%左右為良好。育成雞的大致給料標準和應達到的體重範圍應根據不同品種區別對待。

  3合理的光照制度。1~3日齡每日23 h光照,1 h黑暗;4日齡以後則根據該批雞20周齡時本地區自然光照時數每週漸減或者恆定光照

  ① 在4 月1 日~9 月15 日期間出殼的雛雞,採用自然光照,不需要人工補光。

  ② 在9月16日~第二年的3月31日期間出殼的雛雞,先計算出雞群達到20周齡時的日照時間,將光照時間由19 h每週減少1 h,相當於20周齡的日照時間後,維持這個時間直到20周齡。

  雞群見蛋後再延長光照,每週增加30~60 min為宜;蛋雞最長光照不超過16個小時。一般產蛋雞的適宜光照強度是10 lux左右,可用40 W的燈泡懸掛於2 m高處,其光照強度為6。燈高2 m,燈距3 m。雞舍內若安裝兩排以上燈泡,應交叉排列,靠牆的燈泡同牆的距離應為燈泡間距的一半,還應注意隨時更換破損燈泡,每週將燈泡擦拭一次,以使雞舍內保持適宜的亮度。

  4其他管理措施

  ① 適宜的密度:平養時每平方米養10只育成雞較為適宜,籠養時應保證每隻雞有270~280 cm2的籠位。適當的活動空間對育成雞的發育很重要。

  ② 每次喂料力爭做到均勻,防止有些雞採食過多而有些雞採食不足。

  ③ 要勤於清糞和打掃雞舍,定期消毒雞舍,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④ 嚴格執行免疫程式,防止雞新城疫和其他

  傳染病的發生。

  3.如何搞好產蛋雞的飼養管理?

  應注意以下三個階段的管理。

  1初產期產蛋率在85%以下:此階段需注意換料、補光、驅蟲和防止應激及輸卵管炎症的發生。換料從產蛋率為5%時開始,從青年料換成產蛋料,為1/4-2/4-3/4-4/4,時間為2周左右,至產蛋率為30%止。補光可同換料同步進行,為防應激可用應激速補飲水,在秋冬季可用清溫敗毒散拌料,百毒殺飲水防止傳染病,每半月飲10 d。在產蛋率達50%時用一次預防輸卵管炎的藥物。

  2高峰期蛋率在85%以上:此階段是飼養蛋雞效益最高的時期,必需做到促高產,延長高產期,降低死淘率。此期應注意減少各種應激,飼料要穩定,不打驅蟲針,不斷料、水,防停
電,光照時間、強度不能改變,嚴冬防止飲水結冰,給其以穩定舒適的生活環境。要注意適時通風換氣,嚴防賊風。

  3產蛋後期蛋率在85%以下至淘汰,此階段產蛋率下降,採食量不變,雞隻易肥而導致脂肪肝,可以限制喂量或換低檔蛋雞料,但注意補鈣,最好是貝殼粉。光照可延長1個小時即17 h/d。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蛋雞怎麼養能賺錢

  1、養雞應該通過充分挖掘生產潛力,不斷提高雞的生產效能賺錢,而不是期望漲價;

  2、養雞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省錢,應關注綜合生產成本和最終的利潤,而不是隻注重獸藥、飼料的表面價格;

  3、全面做好各項記錄,是瞭解您雞場運營狀況好壞的最佳方式;

  4、養雞更要注意細節,將小事一定要做好。養雞黃金原則:每天觀察每舍的每隻雞;

  5、健康雞場的費用開支為:消毒藥>預防藥>治療藥,不健康雞場的費用開支為:治療藥>預防藥>消毒藥;

  6、“資訊”和飼料一樣,是必須的生產要素。資訊不靈,行情不清,猶如盲人騎馬,風險很大;

  7、影響養雞效益的六大因素是:品種、營養、防疫、環境、管理、市場;

  8、病死雞永遠都帶不來效益,雞群保健預防比治療更經濟;

  9、養雞要掌握:多活雞數多、快生長速度快、好健康狀況好、省飼料報酬高、省飼料、高賣價高;

  10、養雞的三個基本點:提供新鮮、乾淨的飲水,提供新鮮、無黴變的飼料,提供乾燥、溫暖、無賊風的舒適環境;

  11、生雞市場是有周期的,要了解和掌握它,以平常心面對市場變化,將養雞作為一個產業、一個事業去發展;

  12、雞是我們賺錢的工具,我們要每時每刻善待它,否則它會糊弄你,給你帶來麻煩;

  13、不僅要關注烈性傳染病,更要關注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蟲、喘氣病,他們會偷走你很多錢;

  14、在選擇飼料上不要一味關注皮紅不紅毛亮不亮等表觀性狀,更重要應該關注雞的生長效能和飼料轉化效率。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