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大全

  近年來,我們不斷的看到和聽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造成了鉅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這不得不使我們再一次審視目前國內的食品安全制度,關注我們每天的飲食安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欣賞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二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三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五

  食品安全手抄報資料1:味精是“美味陷阱”嗎

  味精是烹調中重要的鮮味新增劑,學名穀氨酸鈉,是人體所需氨基酸之一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鈉分子可以使大腦產生鮮美感覺,它廣泛存在於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海鮮和乳酪中,這也就是這些食物味道鮮美的主要原因。但烹調中味精的用量不宜過多,只放一點點就能達到增鮮的目的。使用味精調味時應注意:

  不宜在鹼性強的食物中使用。谷胺酸鈉中的鈉活性甚高,容易與鹼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胺酸二鈉,失去調味作用,所以鹼性較強的海帶、魷魚等菜餚不宜加味精。

  在酸味菜餚不宜用味精。因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不易溶解。

  炒菜時不宜放入過早。炒菜一般應在菜餚快熟時或者剛出鍋後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相反,在高溫時加用,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胺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谷胺酸鈉,焦化的谷胺酸鈉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溫度高於120℃。

  作餡料時不宜使用。作餡料時放入味精,不論是蒸或煮,都會受到持續的高溫,使味精,使味精變性,失去調味的作用。

  涼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開水化開。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冷盤溫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溫開水化開,再澆到冷盤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並且拌冷盤使用粉狀味精比晶體顆粒味精容易化開和拌勻,調鮮效果更好。

  對特別鮮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雞、牛、魚蝦以及特別新鮮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因為它們本身具有一定鮮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分娩三個月內的母親和嬰幼兒所食的菜餚不宜加入過量的味精,因為味精中的谷胺酸鈉通過乳汁或食物進入嬰兒體內,會與嬰幼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的結合,生成不被機體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鋅並隨尿液排出,導致嬰幼兒缺鋅。

  食品安全手抄報資料2:食品安全問題

  市面90%五常大米摻假

  記者調查發現,五常市五常大米年產量至多為105萬噸,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謂五常“調和米”催生了“拼縫”行業。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轉手賣給加工企業,利潤十分可觀。

  稻花香2號不僅脫粒後香氣襲人,而且就連稻子在田間生長時,都能聞到葉片香和稻穀香。經國家種子部門審定後,確定種子名稱為五優稻4號。其發明人田永泰認為,五常大米享譽全國的口碑,主要歸功於五優稻4號,所以只有它才能稱為正宗的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GB19266。綜上所述,消費者可對照參考自己食用的大米是否是五常大米。

  令人欣慰的是在11月政府相關部門開展的“五常大米保衛戰”截止目前共查扣涉嫌假冒大米215.8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