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溝通的禮儀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供大家參考!

  聽、說、寫、看是溝通最常使用的手段。

  所謂的「溝通」不是一種命令,也不是一種說教或獨白,就像此時的演講僅是我個人單方面的講授,所以也不算是溝通。以前的大學生上課時,若要偷偷打瞌睡,總要很小心;但是現在的研究所上課,只要學生不把腳翹到書桌上,至於做其他事,教授往往也不太會干涉。

  有位中山大學碩士班學生,有一次上課時,當教授在黑板上寫字,那位學生就剝著花生吃,剝花生的聲音太大,已經干擾到教授的授課,但是那位教授並沒有用命令的語氣禁止,怕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只是很委婉地跟那位同學說,你剝花生殼的聲音,讓我覺得很緊張,也影響其他同學上課,不知下次可否改吃布丁或蛋糕?因為那樣比較沒有聲音。話一說完全班同學頓時鬨堂大笑,那個學生也自覺很不好意思,從此便沒有人再敢在課堂上吃東西了!

  這例子告訴我們溝通不是命令、說教或獨白,只是它進行的方式是多元的。

  說、問、聽、看、寫是溝通的手段,每個人都會使用這些手段,因此,往往我們因為我們都會使用,每天也在使用,反而疏忽了深入研究、改進它的動機。

  例如蔥、蒜、醬、醋、鹽、糖、酒是做菜時的調味用品,每個人都會用,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清楚如何有效地使用。

  什麼是有效的溝通呢?

  有效地溝通必須要得到對方的迴應。例如社群內居民溝通美化社群的主題,有效溝通的迴應是社群各戶門前、陽臺上堆積的雜物被清除乾淨,換上去的是花紅葉綠、蒼翠古意的花草樹木,再也不見噁心雜亂。因此有效地溝通除了思想的交流互動外,必定要產生預期的迴應。

  交錯溝通CrossedTransaction

  交錯溝通是,當對話被打斷或交錯時,溝通會停止通常是暫時的,繼之而來的是新的或不一樣的溝通,這是第二個溝通原則。大部分的交錯溝通並不好,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溝通的阻斷。但是交錯溝通有時卻是有用的,人有時可能受果在一種無效的互補溝通模式中,其實可以有不同選擇及改變自我狀態,或是引導到另一個自我狀態,也就是交錯對方的溝通,當發現自己可以使用所有的自我狀態時,與他人做有意義溝通的可能性便大為增加。

  溝通的概念

  溝通Transaction代表一方給另一方某種東西,且得到迴應。艾瑞克?伯恩EricBerne注二發現一個人的不同自我狀態與另一人的自我狀態交換訊息時,便開始使用溝通的概念了。溝通可分為三種型態摘自ThomasOhlssoned.,1996:

  互補溝通的原則是:只要溝通保持互補的方法,那麼對話會不斷持續下去,或進行到你不想再花力氣維持這個話題為止,這是TA的第一個溝通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