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關於黨的群眾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是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員需要不斷學習並在工作中落到實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一

  近段時間,按照全縣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關要求,本人積極參加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在教育活動中,我認真學習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以及以來一系列講話,觀看教育影片《“四風”之害》,並利用集中學習會的契機,交流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團幹,我深刻體會到開展此次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也是共青團切實為黨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群眾工作、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保障。

  一、黨的群眾路線是黨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寶貴經驗

  自黨的群眾路線提出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是黨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總結提煉的理論成果。黨的群眾路線既是黨帶領人民群眾一步步走向勝利的領導方法,也是黨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的工作方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路線,是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一大法寶”。黨的群眾路線經過革命戰爭年代、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年代以及改革開放年代的不斷檢驗,已成為黨重要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我們要長期堅持下去。

  二、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員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絡的行為準則

  群眾觀點是每名共產黨員革命的根本出發點。黨的群眾路線既是理論,也是每個黨員同人民群眾打交道的行為準則。每名黨員都來源於人民群眾、根植於人民群眾,而且都是人民群眾的先進份子,不僅要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更要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也能夠為黨培育、選拔新的力量。黨的歷史發展證明,什麼時候黨的作風建設得好,什麼時候黨群關係就更加密切,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群眾路線無小事,要深刻體會黨同人民群眾、黨員幹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牢記黨的群眾路線,銘記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

  三、團幹部應自覺在工作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作為一名年輕的團幹部,在工作中,一是要牢固樹立為青年服務的作風。近平在與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談話時,勉勵我們團幹部“要作青年友,不要作青年官”。團幹部要有為青年服務的熱忱,有為青年服務的知識,有為青年服務的本事,最重要的是要時刻有一顆為青年服務之心。二是要牢固樹立求實創新的作風。作為一名團幹部,我存在著工作經歷短、基層經驗少,看事情不夠透徹的缺點。對照自身出現的不足和問題,在幹工作、想問題都要特別注意從實際出發,摸實情、講實話、幹實事、求實效,防止空喊口號、做表面文章,掉入形式主義的陷阱。

  三是要牢固樹立爭先創優的作風。要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陽光向上的心態,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保持工作追求上的高標準,努力把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做到,把別人能幹成的事自己幹得更好。四是要牢固樹立品行端正的作風。黨的報告強調,黨的幹部“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團幹部作為青年幹部,由於工作性質和在青年中的影響,時刻提醒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原則,堅守底線,做問心無愧。充分加強群眾路線學習,始終堅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四風問題”,立足實際切實有效的為各級、各類青少年做好服務工作。

  二

  自黨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掀起了全國各部門、各行業,各群體學習群眾路線教育的學習熱潮。我局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認真組織,立即在全域性開展了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通過學習,每個民警在思想上都得到了一次洗禮,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更加強烈。現我本人就參加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的學習心得作如下交流。

  一、 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立黨之基

  192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走群眾路線,以三大紀律、八大主義作為對工作紀律,要求軍隊和地方各組織、部門不能侵害老百姓的利益,一切工作都要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工作的方式都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來壯大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通過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老百姓,中國共產黨在井崗山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勝利,最終取得了領導全國的執政地位。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使我們的黨迅速發展壯大,從建黨之初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八千成黨員,成為全世界人數最多的黨,黨員遍及全國各行各業,與老百姓密切聯絡,聲聲相息。

  派出所教導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把黨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達給老百姓,把老百姓的需求、期昐及時反饋以黨。形成了良好的黨群關係,從而更加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

  二、 群眾路線是我國強國復興之本

  我國有悠久燦爛的歷史,從唐朝到清朝早期,我國一直是世界的強國,但從十八世紀以來,由於當時的清政府崇尚八股,摒棄自然科學,國民的創造力落後了,國家的經濟文化、自然科學衰退了,從而走上了二百多年被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屈辱的歷史。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搞農業、工業建設,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同志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極大地刺激和鼓舞了人民群眾對建設祖國的鬥志,大量的人民群眾離開家園,積極投身到國家的各行各業的建設中去,他們背鄉離境,拋家離子,無私奉獻,經過三十年的艱苦奮鬥,在2011年我國的整體國力超過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綜合國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實踐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援,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取得勝利,偉大的中國夢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三、 群眾路線是人民安居樂業之要、工作創新之源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廣大黨員的一切工作的的核心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九十年代,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政府各職能部門從上到下均進行規範執法思想,轉變工作作風的教育學習,整個社會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極大地刺激了社會各行業、階層的工作創新熱情,經濟,文化等領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短時期內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部分人民和生活提前進入小康水平,廣大的人民群眾過上了安居樂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