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心得體會

  為務實推進"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中國還倡導成立了金磚銀行、絲路基金和亞投行。小編為大學生們整理了一帶一路戰略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篇1

  新的歷史時期,主席準確把握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的大趨勢,高屋建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建設"一帶一路",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將讓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時艱、共創輝煌。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姿態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表明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為世界和平、繁榮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將秉承絲路精神,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將以資金融通為重要支撐。我們將與沿線各國深化金融合作,加強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共同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撐作用,積極穩妥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加快組建併發揮絲路基金的作用,推動沿線國家加強金融監管合作,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一帶一路"建設將以政策溝通為重要保障。我們將本著求同存異理念,積極推動沿線各國構建多層面的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協商研究確定有利於深化區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帶一路"雙多邊合作機制,推動共同編制合作規劃或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約數"。

  "一帶一路"將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第一要義,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不限國別範疇,不搞封閉機制,所有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都可以參與進來,成為"一帶一路"的支持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風起揚帆正當時,四海同心逐新夢。"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巨集偉藍圖已經繪就,中國願意與沿線國家一道,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再現古絲綢之路曾經的榮耀與輝煌,共同鑄就團結、發展、繁榮、文明的希望之夢。

  篇2

  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使順週期下形成的巨大產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支援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於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8項要求。

  一是要切實推進思想統一,堅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專案,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中國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

  二是要切實推進規劃落實,周密組織,精準發力,進一步研究出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創新運用方式,完善配套服務,重點支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支撐等戰略性優先專案。

  三是要切實推進統籌協調,堅持陸海統籌,堅持內外統籌,加強政企統籌,鼓勵國內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經營,也歡迎沿線國家企業到我國投資興業,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結合,帶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局面。

  四是要切實推進關鍵專案落地,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為抓手,實施好一批示範性專案,多搞一點早期收穫,讓有關國家不斷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五是要切實推進金融創新,創新國際化的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

  六是要切實推進民心相通,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文明交流互鑑,重視人文合作。

  七是要切實推進輿論宣傳,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實實在在成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

  八是要切實推進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確保有關部署和舉措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專案執行單位和企業。

  篇3

  2013年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推出“一帶一路”的構想和計劃。

  和平發展的旗幟,共同任共同體。

  1.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高速發展,這些產業開始出現過剩。

  2. 它符合中國有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經濟繁榮,外匯儲備豐厚,國內產能過剩,更應該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戰後的美國推出了馬切爾計劃,美國對受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和協助重建。使得歐洲經濟迅速發展,形成歐洲一體化,也為美國開拓了新的市場,促進了國內的發展,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3. 可以推動中國經濟及其與全球經濟的融合。WTO是針對的貨物貿易,致力於推進各國降低關稅水平和非關稅壁壘。目前發達國家由於在WTO下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少,就把推進WTO升級進格局中把握主動,贏得先機。

  4. 他們制定出以及----這的出口和製造霸權大時又順應國際經貿規則,更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設,迎接挑戰,承擔更多的責任。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學習模範,我們更應該要帶動周圍相鄰的國家經濟發展,更應該給予周圍國家更多的幫助。

  5. 民心所向。當今中國政府反腐決心堅定不動搖,以實際行動打消了人民群眾對“反腐一陣風”的顧慮,反腐從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後來的溫暖人心,創造下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當今,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周圍國家的幫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災,經濟人道救援等行為常常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營造出一個可靠的大國形象,使得周圍國家紛紛效仿中國發展本國經濟,所以,人心溫暖,水到渠成。

  所以,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利的重要平臺參與者。

  老師那樣常常用詼諧幽默的語句加上簡單易懂的漫畫和視訊,引經據典把中國當今的政治環境及所處國際社會環境簡單明瞭地介紹給同學,使同學們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瞭解。

  政治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周圍,無時無刻的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不應像以前那樣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問窗外事,我們是祖國下一代的建設者、創造者,我們掌握著中國以後發展命運,所以,我們應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積極投身於國家建設。

  高等學校《形勢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了我們的信仰,使我們更加努力學習。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