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畢業論文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常可導致病人產生較強烈的心理與生理反應,甚至干擾手術和麻醉的順利進行,影響到病人的治療方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隨機選取某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內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給予風險管理,另隨機選取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風險事故發生情況、護患糾紛發生情況、投訴情況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結果: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在手術室發生風險事故、2例患者發生護患糾紛、2例患者投訴、95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各佔總數的1%、2%、2%、95%;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在手術室發生風險事故、5例患者發生護患糾紛、9例患者投訴、80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各佔總數的6%、5%、9%、8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管理效果優於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採用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和投訴率,並大大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廣大醫護人員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手術室護理;護理;應用

  手術室是醫院內的重要場所之一,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對患者實施各類手術。由於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較嚴重,因此其在手術過程中發生種種風險事故的機率也比較大,醫護人員在手術操作過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對患者造成身體損傷,嚴重者更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工作時必須要高度集中精神,儘量避免風險事故的發生。而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對其護理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導,近年來很多醫院紛紛開始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實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能夠讓手術室護理工作變得更加規範化和安全化,從而有效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機率。目前,風險管理己經成為了護理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近年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許多臨床研究與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隨機選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內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作為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給予風險管理,另隨機選取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100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管理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組的100例手術患者是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內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各佔總數的57%和43%;年齡在18~74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43±8.6歲;急診手術患者有32例、擇期手術患者有68例,各佔總數的32%和68%。對照組的100例手術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各佔總數的59%和41%;年齡在16~77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45±9.2歲;急診手術患者有36例、擇期手術患者有64例,各佔總數的36%和64%。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型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我院自2012年起開始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實行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增強其專業知識,提高其操作水平;

  2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增強其工作責任心,加強對其風險處理能力的訓練;

  3對醫護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其休息時間,保證醫護人員在手術室工作時的精神充足;

  4科學劃分護理風險等級,針對不同護理風險等級的患者合理為其調配醫護人員;

  5建立和完善風險反應機制,手術之前預先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事故作出評估,並準備好相應的處理措施;

  6真實和仔細地記錄全手術過程和患者的情況,以便出現問題時及時找出原因;

  7隨時安排專門人員準備急診手術,並保證有急診手術患者入院時能夠及時調配到足夠的人手。

  1.3評價指標

  觀察並記錄患者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風險事故發生情況、護患糾紛發生情況、投訴情況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其中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採用的是我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1.4統計學分析

  對上述臨床研究中所記錄的資料皆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進行統計,對所有計數資料均採取t檢驗,對計量資料均採取χ2檢驗,P<0.05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在手術室發生風險事故切口感染、2例患者發生護患糾紛、2例患者投訴、95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各佔總數的1%、2%、2%、95%;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在手術室發生風險事故3例切口感染、1例意外傷害、2例記錄失誤、5例患者發生護患糾紛、9例患者投訴、80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各佔總數的6%、5%、9%、80%;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管理效果優於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護理風險指的是在臨床手術護理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一切風險事故,手術室護理風險一旦發生,其往往會對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極大影響,並還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損失。因此,為了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的發生機率、保障護理服務的質量,醫院應當在護理管理中實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應當要貫穿在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全過程當中,醫護人員應當要對手術的每一個步驟和細節都進行認真準備和操作,並提前預估好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事故,從而能夠在風險事故發生時及時進行處理。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採用風險管理的觀察組中100例患者的臨床管理效果優於對照組的10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證明,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採用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事故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和投訴率,並大大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廣大醫護人員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海明,王瑛,王曉枚,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14:1943~1944.

  2朱運添,謝麗香,林秋訊.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3,4:127~128.

  3柳青.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中外醫療,2013,6:160~161.

  4張寶弟,張萬里,張延輝.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價值.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4:452~453.

  5徐坤儀.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誌,2013,10:110~111.

  6張玉紅.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9:4555~4556.

  7付興娟.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吉林醫學,2014,15:3420.

  8王萬葉.淺析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管理的臨床效果.當代醫藥論叢,2014,7:139~140

  範文二: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於2013年1月開始實施新的手術室安全機制,選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300例作為觀察組,男168例,女132例;並抽取未實施前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術患者300例作為對照組,男170例,女13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護理干預機制。觀察組實施護理干預機制:

  ①完善管理記錄。管理記錄中完善一般護理情況、器械敷料欄、滅菌包檢查及簽名核對等內容,由資深專業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經驗豐富的手術室護士核對患者身份及手術部位等。核對結束後均需在《手術安全核查表》簽名。

  ②制定質量標準。按照《手術室護理管理學》,明確手術室服務質量目的,醫護人員需嚴格遵守各項護理安全制度,嚴格無菌操作規範,制訂手術室風險防範方案。貫徹落實護理干預機制,做好患者身份識別;預防切口感染,消毒物品滅菌效果合格,及時使用抗生素等。

  ③制訂防範措施。向護理人員指出需注意地方,及時改善。檢查手術室應用物品、器械儀器是否規範,並做出總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應對措施,提高護士服務質量。定期開展工作質量分析研討會,分析每月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措施。並集中反饋給醫護人員,及時分析提出改進建議,以此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質量。

  ④安全乾預措施。為了避免感染,謹遵醫囑給抗生素;分析意外事件原因,提出必要的措施。記錄工作中的意外事件,總結事件原因、事件處理過程及結果,並在簽字確認後向上級報告,記錄事件討論內容,改善管理措施。

  1.3評價指標

  護理安全質量:制定護理干預質量評分表,包括:資訊反饋、手術室管理、消毒隔離、護士素質等內容,總共100分,分數越高表面護理安全質量也就越好。護理滿意度: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3個級別。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u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護理安全質量對比

  對照組護理安全質量評分為65.8±4.6分,觀察組護理安全質量評分為92.3±3.7分,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3.6547,P<0.05。

  2.2實施前後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153例,基本滿意131例,不滿意16例,護理滿意率94.7%;對照組滿意104例,基本滿意129例,不滿意67例,護理滿意率77.7%,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7,P<0.05。2.32組醫療差錯分析對照組醫療差錯發生率為5%,觀察組未發生醫療差錯事故,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2,P<0.05。

  3討論

  手術室安全管理中採用護理干預機制,可減少醫療意外事故的發生。在實施護理干預機制時,應加強醫護人員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和掌握,如《手術安全核查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規範》、《臨床護理質量安全管理指南》等,護士長需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操作情況,樹立“安全第一”的護理理念,並實施教育培訓活動,建立完善的護理干預機制。本文觀察組護理安全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均高於對照組,醫療差錯事故發生率低於對照組P<0.05。可見,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採用護理干預機制,可使手術室護理質量明顯提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減少安全隱患,效果顯著。同時在實施護理干預機制時,應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尤其是護理操作基礎差、服務態度不佳的護理人員,應實施安全觀念教育,以此提高責任意識,使手術室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