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策劃方案6篇

  為了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典故。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此組織開展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主題班會,為本次班會制定策劃方案。本文是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的策劃方案,歡迎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策劃方案篇一:

  一、班會目標:

  1、通過觀察生活、查閱資料,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等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於發現生活中蘊涵的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

  2、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濃厚興趣和深切的熱愛,讓學生學會和家人一起快樂地過傳統節日,增進與家人的情感。

  二、班會準備:

  調查收集有關資料。

  三、班會過程:

  主持人上場:

  男1、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而傳統節日就猶如其中閃爍的明珠。

  女1、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吧!

  男1、六年五班“瞭解傳統節日 弘揚民族文化”主題班會合現在開始!

  女1、請班長宣佈班會目的:

  班會目的: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而來,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得精彩畫面,但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資訊科技不斷髮達的今天,人們忙著工作,幾乎慢慢地忽略了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節日,就算知道今天是這個節日,卻不知道這個節日是幹什麼或紀念什麼的。例如重陽節,臘八節等傳統節日已無人問津,而同學們早早地準備聖誕禮物時,我們,華夏兒女,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是否該重新拾起那些“壓箱底”的傳統了呢?為了幫助同學們瞭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我們召開這次班會!主題是瞭解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相信在召開這次班會之後,班裡一定會掀起經久不衰的“迴歸傳統”的熱潮!

  男1:同學們,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團圓美滿的傳統節日,那就是——

  女1:閤中秋節。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生: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七夕節、重陽節、臘八節。

  男1:按照時間的先後,每年我們迎來的第一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農曆正月初一——春節,一個同學走上臺掛上春節的燈籠

  女1:接著是熱熱鬧鬧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掛燈籠

  男1:春風春雨迎來——清明節。

  女1:紀念屈原便有了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男1:牛郎織女銀河鵲橋會,古老的乞巧節如今已與時尚接軌,演變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節。

  女1:團團圓圓,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男1: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尊老敬老,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女1:俗語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月初八——臘八節。

  男1:一年的最後一天,臘月三十兒——除夕,辭去舊歲,第二天就是春意盎然的正月初一——新春佳節。

  女1: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千百年來,傳統節日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滋潤著世世代代中華兒女的心田。

  男1:請第一小組來介紹春節的習俗。

  ①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來的呢?請聽關於“年”的古老傳說。

  ②民間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竄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另有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③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春節。因為當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④春節過後不久,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載歌載舞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聯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

  ⑤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孩子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裡。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了。我為大家準備了餃子,請大家品嚐,祝福大家萬事如意!

  ⑥拜年是春節期間最普及又極富人情味的傳統禮儀。新年伊始,人們扶老攜幼,出門走訪親戚朋友。你們會拜年嗎?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一起來做手勢,口中說祝福的話

  ⑦春節,人們喜氣洋洋,到處歡聲笑語,請欣賞民樂合奏《喜洋洋》。

  ⑧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男1:說到春節,就一定提到元宵節了。

  女1:下面請第二組同學介紹元宵節。

  第二小組:

  1、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一天,因為過了這一天, 絕大部分人們都要上班了。元宵北方有盛大的燈會和煙火活動。南方有舞 龍舞獅,社戲雜耍,從白天起就開始進行,直至深夜。我們富拉爾基的元宵節非常隆重,夜幕降臨,人們漫步到江邊,放許願燈、觀燈猜燈謎、觀看露天電影、燃放煙火、滾冰、拾柴等祈願新的一年萬事如意、身體健康、財源滾滾。富拉爾基的元宵節即滾冰節,已被收入吉尼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們家長的驕傲,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2、一位同學端著一盤湯圓上場,唱《賣湯圓》。

  3、圓溜溜、爽滑香甜的湯圓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美食,它象徵團團圓圓,請品嚐我們小組為大家準備的炸元宵,願老師、同學們永遠幸福,與親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第三小組:

  1、春風能解凍,和煦催耕種。農曆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就是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時代。後逐漸與之前1~2日的“寒食節”融為一體,成為悼念先人、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的節日。

  2、宋代詩人王安石便有著名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來寄託對先人無盡的哀思,對逝者的懷念直至今日,清明節乃是人們為已逝親友掃墓的日子,展現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第四小組:

  1、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或“天中節”。它是漢族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這天民間要自發組織龍舟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這個節日相傳是紀念楚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奮身投汨羅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葉包成飯糰投入江中作餌,讓魚鱉不食他們尊敬的屈大夫。在我們家鄉還有佩香囊、系五彩線、掛彩葫蘆等習俗,以祝願親人朋友身體健康。

  2、端午節除了這些習俗我們小孩子還自創了一種“蛋碰蛋”遊戲,那便是以煮熟的雞蛋相互碰撞,最後儲存完整的雞蛋的主人獲勝,哪位同學有興趣來參賽,獲勝的同學將贏得香囊一個。凡參與同學即可得我們小組同學親手編的五彩線一條。

  3、遊戲蛋碰蛋。六組需16個雞蛋

  第五小組:

  1、端午節的習俗真是很有趣,到了盛夏時節,我們迎來了“乞巧節”。

  2、“乞巧節”又稱“少女節”、“女節”,或“七夕節”。在農曆七月初七日。源於古代的民間神話傳說--“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據說那天是牛郎織女在天河鵲橋相會的日子。且每年只有一次。人們在晴朗的夜晚,牛郎織女兩顆星星才看得真切。因為織女心靈手巧,人間女子都希望能在這一天向織女乞取智巧。節日裡,民間有晒物、乞巧等習俗。在這個節日裡,古時候的人們還在庭院裡搭起綵樓,謂之“乞巧樓”。婦女們擺設香案,陳列瓜果,穿針引線,乞求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登上彩樓,對著月亮,用五彩線穿九孔針。先穿好的叫“得巧”,後穿好的叫“輸巧”。有的地方在那天中午的太陽下放一碗水,把繡花針放在水面上,根據針在碗底的影子來確定是輸巧還是得巧。

  3、還有的地方以此日為“少女節”。年輕的姑娘舉行“慕仙盛會”。江南一帶,在這天解開孩子們脖子上的五色彩絲,甩於屋頂,謂之送健繩。廣州一帶甚重七夕節。家家戶戶陳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妝用品,少女盛裝,於月下祭拜七姐毛藍七姊妹。廣西等地的人民在這天儲水,叫做“雙七水”。據說用此水洗浴,可以避邪祛病,達到潔身美容效果。古時臺灣、福建等地的人民把農曆七月七日作為“情人節”。如今,中國人較普遍地將七月七日定為中國的“情人節”。據說牛郎織女在七仙湖邊成親,生兒育女,因此,“牛郎織女”的故事人人講得繪聲繪色。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許多人就會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觀看喜鵲搭橋、牛郎織女相會……人們一邊納涼一邊講著古老而神奇的愛情故事。習習的晚風帶走了白天的熾熱,神奇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與嚮往。唐代詩人林傑的《乞巧》詩最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第六小組:

  1、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中秋時節,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百果成熟之際,又因此時月亮與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2、中秋節拜月、賞月必不可少,從古至今讚美明月的詩句舉不勝舉,請同學吟誦幾句:

  1唐代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3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蘇軾《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6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7《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9《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3、品嚐月餅:

  同學們,中秋節你們吃月餅了嗎?吃了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宋代,流行於元朝。相傳,元朝末年,各地災荒嚴重,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紛紛起來反抗官府。為了祕密聯絡起義平民,泰州張士誠把寫有八月十五日殺敵起義的祕密傳單夾制在月餅裡面,送給平民。起義平民吃到月餅後,就知道了起義的時間、地點,從而一呼百應,舉行了民族大起義並取得了勝利。後來,在八月十五這天就流行互贈月餅,吃月餅的習俗,以示對前人的紀念和對親朋好友的節日祝福。請品嚐我們小組為大家準備的月餅。

  4、中秋節這天,民間盛行走親訪友,互贈禮品,特別是青年男子要趁中秋節日拜會岳父母大人。禮物不拘輕重,但月餅是不能少的。另外還有糖果、酒類、水果、糕點等。最好是成雙成對,表示吉利。前幾天中秋節,我的爸爸媽媽就買了米旗月餅去看望我的爺爺、奶奶、姥姥、老爺。

  5、每年中秋佳節,現代人們會聚集在城市的廣場,或公共綠地,舉行大型的集會。內容有文藝表演、武術競賽、篝火晚會、情侶化妝舞會、集體婚禮等。還有的地方在山地湖邊宿營,舉行自助式燒烤集會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今年我們全家就跟我爸爸的徒步隊去野外宿營,天空為被,大地為褲,賞明月、吃月餅,這中秋節我們過得特別有趣。

  重陽節:

  1、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它源於古老的《易經》,在中國人的眼裡,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便開始過這個節日。

  甲:同學們,你們對重陽節的歷史淵源還知道哪些?

  生:主持人我們小組的同學從網上收集了有關的資料,就讓我們來說說吧!

  2、早在春秋戰國時《楚詞》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陽。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遠遊》裡寫到:“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重陽。

  3、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這首詩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在這首詩裡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那天就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

  4、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慶賀,連皇帝也要親自到萬壽山登高啊!這個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5、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再有二十天就是重陽節了,希望同學們在重陽節給自己的長輩送去祝福,陪伴他們,做個孝心的好孩子。

  6、千百年來,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重陽節寫下了許多詩篇,其中著名的有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偉人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第七小組:

  1、農曆十二月古稱臘月初八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戊日為“臘日”,南北朝時改為十二月初八日,謂之“臘八節”。人們在這天進行祭祀活動,祈求豐收和吉祥。

  2、臘八粥的做法:紅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黃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紅糖等。今北方絕大部分地區和江南部分地區,仍保留著過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雖然原料上有些變化,但營養健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第八小組:

  傳統節日中的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人們都要與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放爆竹,守歲,一直到深夜都不睡覺,而是要與家人一起聽新年鐘聲,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而新年鐘聲響過,迎來的就是第一個傳統節日——春節,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主持人:班會準備中,得到班主任遲老師的大力支援,下面請遲老師講話:

  男1:瞭解了傳統節日,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淵源流長、豐富多彩。

  女1:為了弘揚寶貴的民族文化,我們就應該重視傳統節日

  男:愛我們的祖國,就從重視傳統節日開始

  女:愛我們的祖國,就從過好傳統節日開始

  男:正月初一齊——春節

  女:正月十五齊——元宵節

  男:四月五日齊——清明節

  女:五月初五齊——端午節

  男:七月初七齊——乞巧節

  女:八月十五齊——中秋節

  男:九月初九齊——重陽節

  女:臘月初八齊——臘八節

  合:大年三十兒齊——除夕夜

  男:願我們偉大的祖國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女:六年五班“瞭解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策劃方案篇二:

  一.班會主題: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二.班會時間:20xx年x月x日

  三.班會地點:310

  四.班會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但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資訊科技不斷髮達的今天,人們忙著工作,幾乎慢慢的忽略了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節日,就算知道今天是這個節日,但是不知道這個節日是幹什麼或紀念什麼的。所以通過這次主題班會,鼓勵大家多瞭解這些傳統節日。

  五.班會過程:

  1.班長講話,提出班會的主題——關於“清明節”。因為馬上就清明節就要到來了,這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國家法定休息的節日之一,所以班會主要是關於清明節的主題班會。

  2.提出主題,班會繼續開展,團支書向大家介紹了關於清明節的一些知識。首先,清明節的來歷,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接著講了清明節的由來以及有關的一些活動,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了!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3.班上同學發言,講了自己對清明節的瞭解,主要是在節日習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還有古代詩人“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名句。清明時節活動多種多樣,有踏青,蹴鞠,掃墓,祭拜,盪鞦韆,放風箏,植樹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掃墓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有的,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關於清明節吃的食物,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六.班會總結:

  最後,班長這次班會進行總結,由於清明假期馬上就到了,同學們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覺一下初夏的氣息和清明節日的氣氛。再次說明傳統節日是經過祖祖輩輩就傳下來的,作為後人我們應該重視這些節日。班會最後,班長讀了一首和清明節有關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藉著這首詩,更好的表達出了清明時節的氣息,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著小雨,拿著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著,去掃墓的情景。

  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策劃方案篇三: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頌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了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典故。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倡導過中國節,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3、激發探索科學興趣,增強刻苦鑽研精神。

  二、活動內容

  1、發動學生收集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以及聖誕節的相關知識。

  2、通過多種形式述說傳統節日中的來歷、習俗,從而引導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三、活動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形式生動活潑,瞭解傳統節日,抒發真情實感。

  四、準備工作:收集節日的來歷及習俗。

  五、計劃實施過程

  匯入:由某個西洋節的傳統節日,過渡到今天班會的主題是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我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講述主要中國傳統節日以及由來

  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七夕節等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唐代有登臺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之風俗。北宋太宗年間,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此節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很盛行。 “花好月圓”是中秋節的一大特色。該節日的節慶活動以及民俗心理是極為有情致、頗具詩情畫意的。雖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自習俗有異,但有許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有關中秋節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如李商隱的《嫦 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蘇軾《水調歌頭》等等

  二設計小品表演有關中國節日與外國節日—我看傳統節日與外來節日

  三搶答題:中國傳統節日

  A, 讓學生舉手搶猜中國的傳統節日

  B,讓學生搶答有關七夕、中秋、春節的詩歌和故事,與春節有關的神話,活動等;總結其他節日的寓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節和月亮的關係很密切,人們看見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圓,所以有人把中秋節叫作團圓節,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過節時吃的月餅也作成圓形的,叫作月餅。你們家的中秋節一般是怎樣度過的呢?

  2 學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餅的小品。

  五講述漳州地區的主要傳統節日

  漳州民間流傳一首《十二月歌》,把本地的歲時習俗以順口溜的形式表現出來:正月鼓仔燈,二月落花生,三月□音燕,意為浸種豆芽,四月賣麻茶,五月來裹粽,六月塍草凍,七月印經衣,八月賣麻餈,九月放公差風箏,十月抾秞稻穗,十一月賣草蓆,十二月賣粿箬。

  如元宵是春節活動的尾聲,又是傳統的上元節,漳州人稱之為“正月半”,客家人稱之為“開大正”。這一天,漳地的民俗活動特別多,也特別熱鬧、隆重。若元宵日天氣晴好,就稱今年查某女性歲君好,民間認為今年對女性有利。

  最後以一首有關傳統節日的歌曲結束本次主題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