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黑板報圖片

  中醫一般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那麼關於中醫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中醫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

>

  1

  2

  3

  中醫黑板報內容1: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瞭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採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

  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鍼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鑑》。

  中醫黑板報內容2:

  1、縱慾耗精,損傷正氣。思慮煩多,心勞成疾。安然無恙,居安思危。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安靜固然可愛,恬靜尤為可貴。注重養生就要學會:“鬧中求安,樂中求恬”。自然和-諧之美的安靜,健身不生病;享受天倫之樂的恬靜,越活越年輕。

  3、調節情緒,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陳述:音樂:唱歌曲,聽音樂。

  4、柳顏趙歐四大聖,書法精妙傳後人,揮筆瀟灑情志濃,潑墨凝思又安神。動中有靜靜自安,靜中有動動健身。書法巨匠均長壽,平均終年逾八旬。

  5、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食能養生,也能喪生。合理膳食,膾不厭細。食不厭雜,滋養身體。

  6、性情氣暴剛烈,或多思焦慮容易衰老;性情緩慢柔和,或少思寡慾常可延年。

  7、藥療食療,神療體療活動鍛鍊,是治療糖尿病的“四駕馬車”。降低血糖,促進代謝,行之有效,良方妙藥。

  8、養生先養身,養身先習動;養生先養心,養心先習靜。有動有靜,動靜相濟,一張一鬆,預防百病;動後血通,血通氣行,氣行神爽,祛病健康;靜後而定,定後而安,安後神怡,無病健體。

  9、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來身體好。精:食物新鮮,營養全面;兼:食不厭雜,粗細配搭;少:三四五頓,七八分飽。

  10、私慾要節制,冷暖要注意。體檢要定期,有病要早醫。

  11、長吁短嘆,緩解緊張。穩定情緒,血壓下降;暢快微笑,解除疲勞。消除煩惱,靈丹妙藥。

  12、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已觀其竅。清心又寡慾,乃是長壽道。

  13、晨前皮包水喝溫開水,睡前水包皮熱水燙腳,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稀奇。

  14、滋味煎其臟腑,芳甘腐其骨髓。憂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清淡和其臟腑,芬香養其骨髓。笑樂蓄其正氣,寡慾安其精神。

  15、臟腑胃腸,常令寬舒。其氣流行,其血暢通。各種器官,功能平衡。身健神安,百病不生。恣縱口服,煎炸烤烹。香甜肥膩,悅人口食。食之過多,不利腸胃,積累必塞,塞則生病。

  16、高興與悲傷,快樂與悽愴,欣慰與苦悶,安詳與旁徨,振奮與萎靡,寬鬆與緊張,愉快與痛苦,喜悅與憎惡,歡欣與惆悵,前者促進健康,後者誘發病恙。

  17、遊山樂養法;對弈智養法;日光熙養法;氣功意養法。

  18、數好十個數,能活大歲數。

  19、合理膳食,膾不厭細,食不厭雜,滋養身體。

  20、吃點蘿蔔喝綠茶,寒冬養生好辦法;蔥蒜不離口,百病繞道走;多吃番茄營養好,美容抗癌疾病少;青菜豆腐保平安,水果海藻身體健;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