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遊行業英語應用需求分析調查論文

  所謂"需求分析",是指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弄清楚問題的要求,包括需要輸入什麼資料,要得到什麼結果,最後應輸出什麼。可以說,在軟體工程當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確定要計算機“做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可以說需求分析是做系統之前必做的。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桂林旅遊行業英語應用需求分析調查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桂林旅遊行業英語應用需求分析調查全文如下: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中國已經逐漸成為旅遊資源大國和旅遊客源大國。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報道,2013年的入境旅遊為我國財政創造了 516億美元的財政收入。英語在入境旅遊中的重要地位無庸置疑,因而旅遊業對於從業人員英語水平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旅遊類專業為旅遊業輸送了大批人才,這就使得旅遊業從業人員對於英語的需求和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現狀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

  在教育界,人們通常把了解、分析學習者學習需求的過程稱作“需求分析”Richards, 1992:304。需求分析理論起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ESP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研究。最初國外學者認為ESP課程設計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需求分析。John Munby首次在《交際大綱設計》中論述需求分析Munby, 1978,他從ESP教學角度對需求分析進行了系統化描述,提出了一種用來識別任何學習者群體的目標語需求的“交際需求處理”辦法。Tom Hutchinson 和Alan Waters對John Munby的需求分析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他們在《特殊用途英語》中論述特殊用途英語教學的課程設定應特別注意目標需求分析與學習需求分析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1987,其中目標需求分析就是側重瞭解學生畢業以後社會文化環境、工作環境及特定環境對他們的要求。

  隨著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受關注度增強,需求分析理論慢慢地被應用到通用英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先確定具體問題或者需求,然後再開始確定相應的干預措施的目的、內容、實施方式、目標群體及預測結果餘衛華,2002。外語教學的需求分析主要分為三種:1總體情況分析;2學習需求分析;3社會需求分析夏紀梅 孔憲,1999。上述三種需求中,近五年來“社會需求分析”即社會對所需人才在外語方面的要求,尤其是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的社會或職業需求分析逐漸成為學者們和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

  三、研究設計、實施

  本此調查以桂林市的高星級酒店和大型旅行社為樣本,就旅遊行業英語需求及從業人員對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現狀的意見專門進行了實地調查與分析, 希望能對應用型高校旅遊英語的教學有所幫助。

  本項研究主要採用抽樣問卷調查研究和結果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包括資料和資料的收集以及對資料和資料的分析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從2013年的 1 月至 2 月通過對目前在職的旅遊從業人員發放調查問卷, 進行資料的收集。為了客觀全面的分析旅遊行業對於從業人員英語能力的需求,有效改革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我們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分為面向旅遊行業一般員工的“旅遊業從業人員英語學習調查問卷”後面簡稱問卷1,問卷包括有 20 項問題;以及面向旅遊行業管理層的“旅遊行業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表”後面稱問卷 2,問卷包括 17 項問題。

  “旅遊業從業人員英語學習調查問卷”問卷1的內容主要圍繞這這樣幾個方面設定1英語與工作的關係以及工作中最迫切需要的英語技能;2對在校期間,英語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3對於旅遊英語教師的要求;4對於旅遊英語教材的評價;5對於在校期間自己的口語應用能力的評價。

  “旅遊行業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表”問卷 2的內容主要圍繞這這樣幾個方面設定:1英語與工作的關係;2員工最迫切需要的英語技能;3對於員工英語應用技能全方位的評價;4用人單位對院校英語教學能力的看法;5對於學校進行旅遊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在第二階段,主要是將收集所得的資料和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並據此得出結論。為什麼選擇圍繞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查呢?首先,旅遊英語在目標崗位中是否需要、是否重要,決定了旅遊英語課程設定的必要性;其次,旅遊行業對英語讀、說、聽、寫四項技能的需求往往不是平行的,因而旅遊英語教學的內容設定、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突出旅遊行業的技能需求。最後,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決定了其所培養的旅遊人才的英語應用技能否適應行業的要求,所以對於高校旅遊英語教學現狀的瞭解極其必要。

  本文的調查問卷 1 和 2 選取的樣本為桂林市的桂林中國國際旅行社,桂林香格里拉飯店,桂林灕江大瀑布飯店等酒店等在內的十多家高階旅行社和酒店的一般員工及管理人員。發放的“旅遊業從業人員英語學習調查問卷”為 20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43 份,有效率為71.5%,發放的“旅遊行業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表”為 60 份,回收有效問卷 49 份,有效率為81.67%。課題組對兩份調查問卷進行了人工統計和資料分析。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英語與工作的關係

  問卷 1 和 2 中都設計了關於英語與工作的關係的問題以及工作中最迫切需要的英語技能的問題,通過對這一主題的問題回答的資料的統計,可以看出,旅遊從業人員中經常使用和總是使用英語的人數共佔79.72%問卷 1,偶爾使用的比例也達到20.53%問卷 1,旅遊從業人員認為英語在工作中重要或很重要。調查資料符合行業現狀,近幾年隨著桂林建立國際旅遊勝地發展規劃的提出,桂林各大旅行社也紛紛投入或者擴大了入境遊的接待工作,而各個星級酒店也更加註重外賓接待的質量和水平。因為參與調查的都是桂林大型旅遊公司和高星級酒店。大型旅遊公司中專門設有國際旅遊部門,其中的工作人員需要經常使用外語作為工作語言。高階酒店的員工也會經常使用英語接待外國客人。

  問卷 1 和問卷 2 都反映了對員工而言最重要的英語工作技能中,聽說的比例都很高,分別為81.82%問卷 1,87.76%問卷 2。但65.31%問卷 2的管理層認為員工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一般或無法令人滿意,旅行社和高星級酒店的很多基層員工剛剛從學校畢業,所以這也反映出,他們在校的英語學習中,英語口語的訓練不夠,英語基礎不夠紮實,缺乏現實的交際能力。同時也反應出高校的旅遊專業英語教學缺乏實用性,行業針對性不強,不能夠直接運用到旅遊行業的工作實踐中,亟需對其進行改革。

  對於員工的英語應用能力,旅遊行業有更為具體的要求,包括專業知識、語言知識和實用技能三個方面。調查問卷 2 對員工上述三方面的技能進行了資料統計分析,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對員工的外國文化和禮儀知識、旅遊行業專業知識、崗位工作技能包括服務流程並不滿意。管理層認為員工掌握的外國文化和禮儀知識一般和無法令人滿意的達到71.43%問卷 2。同樣,管理層認為員工的崗位工作技能包括服務流程一般的比例也最高,達到44.9%問卷 2。由此可見,旅遊行業對其從業人員的英語綜合水平也較為看中。除了基本的英語聽說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之外,旅遊從業人員還應該具備一定的中西方文化知識,服務行業的接待禮儀知識以及旅遊業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實踐經驗等。

  二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現狀

  美國教育家布魯斯.喬伊斯BruceJoyce 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正規化或計劃。”教學模式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式、實現條件、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其中的操作程式即教學方法、教學程式;實現條件指的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

  本次的資料已經反映出基層從業人員在校時未能夯實英語口語應用能力。這一情形是學生的學習態度造成的還是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模式的缺陷導致的呢?問卷 1 的調查顯示,68.82%的員工認為自己在校時都極為重視英語口語的學習。因此,筆者考慮該問題的重點就是否在於高等院校旅遊英語的教學模式呢?依據喬伊斯的理論,本課題對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模式現狀進行了調查。

  根據調查資料,接受調查的旅遊行業基層員工就有52.89%問卷 1的人認為在校的英語學習中,缺乏語言環境,口語練習機會少。這說明高等院校的旅遊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待進一步改善;而多媒體?語音室及實訓基地教學有待大力提高。其次,基層員工中有 80%問卷 1的員工認為在校時教師對於學生的口語訓練重視程度一般或不重視。

  另外,對於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60.85%問卷 1的員工認為英語課堂知識枯燥,不符合應用。接受調查的旅遊行業基層員工,在校時希望旅遊英語教師英語口語很好,較懂行業,精通英美文化的比例高達73.3%問卷 1。所以,對於優秀的旅遊英語教師的需要也還是迫在眉睫。最後,在職員工中有75.44%問卷 1都認為在校學習時使用的口語教材一般,認為教材要增強行業性和應用性。傳統滯後的旅遊英語口語教學模式也導致了高等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很大程度上與旅遊行業的要求相脫節。問卷 2 的資料統計反映出55.1%的用人單位認為院校英語教學能力一般。

  三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改革方向

  由調查結果可見,高等院校的旅遊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弊端,對於教學模式的改革要依據行業的需求從多方面著手。另外,旅遊行業也對改革提出了建議,從課題組設計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高校旅遊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心,即改革教學方法,教材內容使之反映工作內容,給旅遊英語課程的學習提供儘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如增設實踐操練課等,以及調整課程評價體系。最終建立一個以應用為目標,以實用為原則,以實踐為手段,以行業為依託,以專業為基礎,突出應用型口語教學特色的開放、互動、自主的新型旅遊英語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旅遊英語口語交際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高校旅遊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五、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可以看出旅遊行業對於從業人員的英語應用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的需要日益迫切。但高校旅遊英語教學與旅遊業要求相脫節,在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語境、教材、師資方面有待大力改善。因而,迫切需要對傳統高等院校旅遊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建立適合行業要求的高等院校旅遊英語口語教學模式,以解決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不高,英語口語應用能力不強的問題。而改革的方向則是首先改革教學方法,增強課堂口語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其次,口語教材選擇體現實用性原則,以工作內容為基礎。再次,將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旅遊英語口語教學評估的主要指標。

  其三,調整課程設定,旅遊英語飯店英語、導遊英語等應增設實踐操練課,學校應該為旅遊英語課程的學習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練習並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最後,要加強旅遊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要培養一批英語知識過硬,精通旅遊行業相關實務的雙師型人才。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在改革後的教學模式中,對在校學生進行包括旅遊行業專業知識,英語聽說技能再能的課內外教學實踐。只有建立應用性強的旅遊英語教學模式,並進行實踐,高等院校的旅遊英語教學才能切實加強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為旅遊行業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