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的基本平臺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成人教育 定性 定位 開放式辦學 基本平臺
  論文摘 要:將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工作的定性與定位問題,放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巨集觀大背景下,從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的區別,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與獨立成人高校的區別,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的資源與發展的關係等方面加以考察,得出的結論是: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不應屬於成人高等教育範疇,而應屬於普通高等教育開放式辦學範疇。? ??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姓“普”不姓“成”? 
   
  一從定義角度看? 
  成人教育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定義,是將所有非正規學校教育模式、面向成年人的辦學和教育模式(如廣播電視大學、遠端教育學院、獨立的夜大學、函授大學,職工大學、幹部管理學院等)都歸入成人教育範疇。在這種廣義的成人教育定義中,將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歸入其範疇亦無不可。但如果根據狹義定義,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就無法劃歸成人教育領域。2002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在加快普通教育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成人教育,社群教育,推進教育培訓的社會化。開闢教育培訓的新途徑,加快發展遠端教育,建立覆蓋全國的教育培訓資訊網,形成終身化、網路化、開放化、自主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強終身教育的規劃和協調,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繼續教育力度,形成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繼續教育機制。”在這裡,成人教育是與社群教育、遠端教育、繼續教育等教育形式並列的一種教育形式。這說明,中央在使用“成人教育”概念時是採用狹義定義的。在這種狹義定義中,普通高校中的在《2003—2007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我們看到,“成人教育”這一概念也是在狹義定義層面上使用的:“充分發揮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廣播電視大學和自學考試的作用,積極推進社群教育,形成終身學習的公共資源平臺。大力發展現代遠端教育,探索開放式的繼續教育新模式。”在這裡,“成人高等學校”是與廣播電視大學、自學考試等學校並列的,同時又與普通高校並列。按照這種劃分方法,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也是無法劃歸成人高等教育範疇的。? 
   
  二從辦學主體的角度看? 
  從招生物件和學習方式層面看,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與獨立成人高校顯而易見存在著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從學校主體和學校功能層面看,二者卻存在著根本的差別。? 
  從辦學主體層面看,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並不是獨立的辦學主體,其工作只是普通高校辦學工作內容之一,而其機構則只是隸屬於普通高校的一個職能部門。如同我們不能因為現在許多獨立成人高校都廣泛採用脫產、全日制教學形式而將其認定為普通高等教育一樣,也不能因為採用了與成人高校相同或相似的業餘教學形式,就將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認定為成人高等教育。區別二者的根本標誌是學校主體的性質,而不應該是學校採用的區域性辦學形式。? 
  從辦學功能層面看,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除在教學形式層面和辦學方式層面與一般獨立成人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相似或相同功能外,還具有與一般成人高等教育不同的功能。那就是具有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基本平臺的功能,是普通高校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重要渠道。如果把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功能簡單歸結為獨立成人高校的辦學功能,那就等於剝奪了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的權利,讓普通高校永遠走封閉式辦學的道路。因此,將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從成人高等教育範疇劃歸普通高等教育範疇,顯然要比放在成人高等教育範疇更合適。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工作的好壞,證明的並不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好壞,而是它所依附的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的成功與否。 
  普通高校開展的成人教育,其目的並不單純是為了創收而把手伸進成人高等教育領域去分一杯羹,而是為了開放式辦學,搭建連線社會、服務社會的平臺。二者在內容上雖有一定交集,但性質其實是不同的。因此,重新審視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的定性問題,不僅是為了解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姓“成”還是姓“普”的問題,更應該注意到它作為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基本平臺的價值。從學科研究分類角度看,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也應該屬於普通高校開放式辦學這一研究範疇,而不應歸入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範疇。? 
   
  三從成人教育的兩個區別標誌看? 
  按照現有成人高等教育的公認定義,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相區別的兩個基本標誌是學生的“年齡”和“就業與否”。但現在的狀況是,在普通高校與成人高校(包括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之間,這兩個區別特徵都已經不復存在。? 
  從2002年開始,根據終身教育理念,教育部取消了普通高校報考時的考生年齡、婚否和就業情況的限制。雖然在招生實踐中,非應屆高中畢業生的比例還很小,但至少已從理論上消除了普通高校學生與成人高校學生之間的年齡差別,使得年齡不再是成人教育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之間的區別標誌;同時,教育部近年來所採取的一些政策,也使得普通高校學生在“就業與否”的問題上打開了口子。一是鼓勵在校學生創業,允許中途休學,保留學籍,以後還可以回校繼續讀書;二是鼓勵本科畢業生畢業工作兩年後再報考研究生。這些措施的採取,都使得普通高校在突破以往單純的“就業前教育”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再看成人高等教育,近幾年來也在迅速放棄以上兩個區別標誌。根據統計數字顯示,成人高等教育近年來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的比例顯著上升。僅以浙江省為例,近三年(2005~2007)來的成教新生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學生平均已佔新生總數的63%,25歲以上的僅佔5%。這說明,低齡化和就業前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整個成人教育領域(包括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內)的主流。因此,就教育物件而言,不論是普通高校朝著打破年齡和就業與否界限方向的努力看,還是從成人高校的學生朝著“低齡化”和“就業前教育”方向的轉變看,“年齡”和“就業與否”都已不再是區別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標誌了。同時,在理論研究中過於強調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區別,實際上是在成人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人為地砌起了一道高牆,不符合高等教育向綜合性發展的總體趨向。需要說明的是,普通高校教育物件發生的變化,顯而易見是朝著終身化教育方向發展的可喜變化;至於成人高等教育發生的變化,究竟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還必須通過辦學實踐的不斷深入,讓事實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