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有關教育哲學的論文

  哲學對教育事實進行思考,產生教育知識的學說和抽象語言,同時還研究人與教育過程的關係、教育的價值等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育哲學是實踐哲學:教育價值的角度》

  摘要:教育哲學是關乎教育價值的學問,依據價值達成設計美好教育生活的路徑,這是教育哲學作為實踐哲學的根本要義。實踐哲學表現為一種自由、開放、創造的實踐境界,價值干預張力的發揮使實踐主體和社會主體的圖景融入一體。實踐層次上的教育哲學加強了人在教育過程中的自覺性和教育情懷的敞開;教育向善的實踐活動是教育價值本然的訴求。好的教育需要合理的價值判斷和向善的教育實踐化,源於教育哲學具有實踐哲學的實踐品性。

  關鍵詞:教育哲學:實踐哲學;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38201206-0045-06

  一、教育哲學是關乎教育價值的學問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根據各自的哲學思想闡述了教育是什麼,從何而來,有什麼作用,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教育哲學,拓寬了教育本身所侷限的視野。在國外,“教育哲學”一詞的使用最早來源於1832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該學校為培養公立學校教師專門開設了教育哲學講座。80年代之前。美國教育哲學的任務是尋求教育的普遍性真理。中國教育界真正開始研究和講授教育哲學是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是在借鑑美國教育哲學研究的基礎上,以教育課程建設為出發點開展教育哲學研究。80年代之後,教育哲學的責任趨向教育的微觀領域,致力於具體教育情境下教育問題的個別化闡釋,通常被認為是正確理解和評判教育的有效工具。在學科功用上,教育哲學以一定的哲學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本身難以解決的基本問題,通過對教育整體性的把握給予教育事業一個正當的價值尺度。進入90年代,中國的教育哲學的研究思路從建立教育哲學學科知識體系轉向中國傳統教育哲學的研究,“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哲學學科體系,就不能不研究中國傳統的教育哲學思想。”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完備的哲學原理,有著豐富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智慧。教育哲學研究的角度一類是從哲學的體系出發來論述教育問題和教育實踐,突出哲學基本原理視野當中巨集觀教育的本質:另一類是從教育的基本問題出發來做哲學分析,澄清教育當中相關概念的含義,突顯微觀教育領域的本色。整個前進的道路上,教育哲學與時代同步,但始終沒有脫離對教育價值的深情關懷。

  共同體以具有卓越品質的好公民來要求個體,個體不斷獲得關於生活的經驗和知識,使靈魂得到無暇的教化。說教育單單是教化會給生活帶來無法消解的隱痛。人極想從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上升到某種教育立場,在那裡看到至善的燈塔,轉化為擁有它的渴望,這才是教育的寶貴之處。教育的問題出在教育實踐的價值虛無,以至於整個教育沒有鮮明的方向,因此教育的根本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價值的問題,美好靈魂的生成需要經過價值的薰陶和感染。教育哲學審慎的賦予教育可能的價值,這種價值成為“自然好人”的必需,進而喚醒人類內在沉睡的潛力,促使一種尋求共同體永恆價值力量的爆發以確保共同體穩固的根基。誠然教育哲學根植於共同體的教育思想,思考整體的教育秩序。描繪出靈魂耕耘、德性自然培育的公民品質提升的圖景。如果沒有教育價值的教育是無意義的教育,顯然教育哲學幫助教育搭建教育價值技巧的體系。

  二、實踐哲學本然訴求價值關懷

  實踐意指著人類理性生活的全部的現實以及進入現實之中,它是一種實在的生活正規化,並且是由一種價值導引的生活。實踐哲學的意蘊指向人類全部的現實性實踐生活,人們在實踐中認識自己並改造著客觀現實。一方面,人的生活是避惡向善的實踐,更是追求價值應然的個性解放事業。實踐哲學從價值的角度思考行為的正當、善和一些原則性問題,人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追求的價值又是怎樣的?另一方面。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實踐的催化和付諸行動。實踐哲學規定了人們善的實踐活動的奮鬥歷程和獲取有關善的實踐性知識,並以此參與到實踐當中,在實踐中感悟實踐本身的智慧,主動積極地嘗試一切可能的生活實踐。從一定意義上說,實踐哲學是人意識觀念中的生活走向可能性實踐的哲學闡釋,它統合有關生活實踐的普遍性知識:實踐哲學更是人們走向有意義生活的哲學努力,它賦予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

  實踐哲學具有求真求善的實踐品質,在具體的、變動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實現自己,人們只能在探索生活價值的道路上把握它。實踐哲學的實踐品質表現為理性力量的導引,從而審思價值判斷的合理性並以此走向真實的生活。如果孤立視實踐哲學為確定、統一的規則,自然會破壞價值的本性,實踐者也會因此走上機械的實踐。外在的實踐哲學表現為一種自由、開放、創造的實踐境界,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發揮著價值干預的張力,使實踐主體和社會主體的圖景融入一體。在此意義上,實踐首先是有目的的價值選擇,給行動以明確的方向和原則,繼而採取自由意志的行動。實踐哲學把人置於一個以價值為核心的實踐鏈中,統一人特有的存在價值與實踐價值。實踐哲學承載著人們實踐行為趨向生活至善的活動模式,對人們的實踐行為的價值作出考察,以此關乎人類的生活。

  三、教育價值:教育哲學與實踐哲學共通的橋樑

  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指主客體之間需要與滿足的一種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價值就是教育實踐中主體人的需要與作為客體的教育活動之間的一種特定的關係。對這種關係範疇觀念的認識就是人們的教育價值觀,足以解釋教育的正當性和人們為什麼追求良好的教育。教育價值觀同樣是可變的,不存在沒有教育價值的教育,也不存在永恆教育價值的教育。從另一層面出發,我們可以找到教育的終極價值,那就是使人過上良善的公共生活。教育價值強烈地訴求個體在幸福的教育場域中不斷獲得長足的完善和發展。康德說過,教育隱含著人性完善的重大祕密,正是通過教育帶來了人類全部的善。追求善也是個體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並使個體能夠體驗到生活的快樂。

  一教育哲學開啟人們對自然好的教育實踐的共識

  1 教育哲學統合教育認識與教育價值

  人們在教育過程中加強自我認識、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主體性得到高度發揮。精神世界得到充分洗禮。教育當下的生活是事實,可以由經驗來驗證對於人們的必要和必須,而教育實踐中關於善與惡、好與壞、正義與非正義的價值知識,不能用經驗來取得證明。教育價值反映的是教育對人的有用性,是教育對人的主體效益。教育哲學的言說和闡釋其實是對教育這種事物的意義評價,也就是說。教育與人的需要產生必然的聯絡。評價這種關係生成的效益的標準是人們所從事的教育實踐。教育實踐的深層問題是教育實踐的根本性問題。蘊含著教育價值追求的動機。因而教育哲學一方面統全教育認識,另一方面致力於教育價值的籌劃,教育認識與教育價值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人們的教育自覺性和主體地位,贏得人們對靈魂教育的共識和激情。

  2 教育實踐追尋價值判斷的合理性源於教育哲學

  對於教育哲學來說,教育價值的判斷、選擇和尋求是凸顯個人主體性的過程。教育哲學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探詢教育價值應然的學術,它通過心靈的啟發而達到受教育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應然願望,培養個體成為有獨立人格並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精神。在研究物件上,教育哲學是研究教育價值的,不僅關注當下人類教育生活的整體性狀況,喚醒失落的教育公共精神,還對理想中的教育做出了期待和指示。從教育的普適性價值來看,教育哲學是運用一般哲學原理去探討教育基本問題或將教育基本問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進行分析的一門理論學科:從根本上來說,教育哲學是研究教育領域中的“價值”問題的一門學科。因此,教育價值需要教育哲學實踐化,教育哲學本應該有一顆使個體走向善的虔誠之心。

  教育作為向善實踐活動的價值在於培養真正意義上的人。向善的教育同時兼有靈魂的善和外在的善。教育實踐的培育在本質上是指不斷地個體體驗。關注人教育生活的意義是教育一如既往的追求,這絕不是不可能的教育理想。教育實踐不能認為教育理想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否則人不會在教育中獲得本來應該獲得的價值和意義。可以說教育哲學實踐性乏力主要表現在教育價值的虛無。教育生活中,從表象看存在著教育價值。有規劃個體社會化的統一標準。事實上,教育實然中淡化了教育本來所蘊含的鮮活生活本質的體驗,虛構了一個枯燥的脫離教育實踐的生活空間。教育哲學的核心內容是對教育價值的理解和實踐達成,其內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哲學對教育現實性的尊重和反思,二是對教育價值走向可能性的挖掘和激勵。基於教育價值視域里人的充分發展,教育哲學需要擔負起搭建教育價值的邏輯框架,客觀上決定了教育哲學走向實踐的必然性。

  3 教育哲學為教育價值達成的可能性提供內在驅動力

  價值在實踐中極大豐富,實踐在價值中極大活躍是教育一味的奢望。教育哲學追求有關好教育的真理,熱忱的探索實現教育價值的路徑,這是教育哲學的使命也是教育的歷史使命。更重要的是人類美好的教育生活急需切切實實地規引,首要的任務不在於忠實地墨守教育的諾言,而在闡釋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並將成熟的教育價值情趣融入教育實踐的預設、行動和反思性操作之中。因此教育哲學與教育生活之間存在著一種純粹的天然的聯絡。教育哲學要走向教育生活,必須與生活展開對話,洽談美好生活的由來、特質和技術路線。教育哲學如果避開教育價值的言說,只能加深教育的價值性危機。教育生活也不應該放棄對其本質性問題的理解和追思。為什麼非要過當下的生活?意願的選擇還是被迫的接受?教育一旦陷入價值迷失的洞穴裡,何談人性的完善,何談人有意義生活的生成。教育事業必須締造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不斷地理解教育意義新的歷史表達。教育哲學不從教育價值的維度思索教育存在的理由,不對教育生活中的善執著地求索,教育永遠不會擁有最高準則,相反會成為一個讓人熟視無睹的靜態概念。在此意義上,教育哲學無疑是教育生活最優秀的設計師。

  二向善教育實踐化的基礎

  1 好教育需要合理的價值判斷

  教育是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對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行動中才能體現出來,教育不是人們常態觀念下所指向的純粹性學習。這就意味著教育不是隨心所欲,人人喜好,它必須有實現遠大理想的規範。教育目的體現在通過教化的方式建立共同體關於良善的生活,即教育的實踐性需要一種思想的導向。教育的魅力傾向於對什麼是好的教育的不斷追問、達成,因而教育不是隨隨便便,人云亦云。其次,教育是個動態的概念,因動而活,因活而美。動態性是一種超教育的自然狀態,它充分地實現著教育的公共利益。如果始終把主體性的必要性放在首位,教育的生存危機就會越大,因為個體的教育需求千差萬別,沒有好的價值判斷和導向。就沒有良善的教育,更沒有智慧的教育。

  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選擇教育合理的價值判斷。可以說教育困境的真正源頭是價值的迷失甚至是虛無,這對於教育的主體或者客體來說,都是莫大的教育傷害。傳統的教育曾經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格言,實質上問題出在教育者對教育本質的理解,認為教育就是無條件的知識灌輸。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規訓,而是不加任何雕飾的教化,它使共同體中的人們在崇高理想生活的呼喚下通過實踐完成德性向善的自然轉變。正如柏拉圖所言,理想的城邦在現實中是找不到的,但那些希望看到它的人卻可以在內心中見證並且分享它的存在。因此教育是一項神聖的事業。當教育過程中諸因素不斷地出現矛盾和對抗時,隨之而來的是教育生活場域的突變,教育不再是向善的事業,“利益”的不平衡留給教育者的印象是教育的可怕。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只有做出價值選擇才能實現教育的價值。杜威認為教育是民主的教育,有民主教育的前提是民主的教育哲學。毋庸置疑,民主的教育哲學規劃好了良好教育的路徑。並在對教育價值不斷地辯護過程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哲學。進一步說,良好的教育都在實踐中孕育和發展,好的教育在於教育哲學的實踐化路徑。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化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小小的舞臺,也是社會組織的一種形式。學校教育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實踐平臺,學校教育關懷學生的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思索學生公民化教育實踐帶給整個社會的貢獻。教育哲學的目的就是“找出教育真正的意義”,探究教育理想的內容、形式和哲學體系,建構關於教育自然性命題的知識。教育哲學是教育的意見向教育真理攀爬的階梯,有著對當下教育現實“不滿”的勇氣,它不會淡然得迎合教育現實的不合理性,這也是教育哲學具有實踐特質的動力。但是教育哲學絕非僅僅停留在口頭對教育的合理性及教育真理的理論捍衛。而是在行動中見證教育豐盈的意義之根:教育哲學暢想著教育未來的美好生活,它以寬大的胸懷和積極地態度付諸於教育行動和教育實踐。並不斷地期待著嶄新的教育可能性願景。

  2 教育哲學走向實踐化

  教育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困難,教育哲學問題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特別是當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對峙越來越明顯而無法消解時,教育也一時無法取得巨大的超越和長足的發展。因此當教育原地不動地膜拜自身弱點的時候。就沒有審視自身侷限的意識。然而重要的是教育的利益和矛盾需要不斷的消解或者弱化,從應然角度說要求某種價值來調適和平衡,促使教育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幸福場域。在這裡,教育的應然不是懸而未決的可能性,教育理應在應然的感召下超越實然,在實然的現實中追求應然的可能,教育哲學的任務就在於此,而且教育哲學必須擔當起這個責任。教育哲學更不是教育的巨集大哲學敘事。而是實實在在地躬耕於教育事業,切切實實地解決時代變遷背景下教育的點點滴滴和是是非非,它有關愛教育成長和進步的奉獻精神。

  沒有教育哲學的恩澤,教育不會樹立起自己的信念,也不會輕而易舉的找到自己回家的路。因此,教育哲學和教育之間的密切聯絡立刻得以顯現,而且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繼而教育哲學站在教育價值規劃的圖景上,在教育實踐中踐行其思想性指導,給予教育一個開闊的視野。教育事業只有單純的理論性知識是蒼白無力的徘徊,只有純粹的實踐性知識是盲目的前進。教育哲學如果一味地走從理論到理論的路線,在假設演繹中往返,它永遠承擔不起教育理論研究的任務,更不會達到教育的實踐化。在這點上,教育哲學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因此,教育哲學要堅決避開兩種傾向:一是基於教育哲學的思辯性而忽視對實踐的影響。二是基於教育哲學的目的性而忽視對教育實踐操作性模式的理論探究和整合。真正能夠引導教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哲學,能夠恰如其分地把教育的實然狀態和應然狀態緊密統一起來,整合到相得益彰的生態化境界。

  三教育實踐導向的本源

  教育是關於人的教化實踐,而哲學是一種思想意識形態。教育雖有了自身價值的構建,但怎樣實踐的問題也是急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現代教育對人們精神文化培養的忽視,讓人片面的發展,讓人的心靈空洞貧乏。教育哲學關乎人生命的充盈性,它不僅在乎人的現實狀態,更立足於人的未來狀態,形成對教育價值的提前預設,這也是教育哲學回歸最重要的地方。人們常常把教育看作是手段,甚至是對教育的麻木。沒有一點情感滲透的教育曲化了人們對教育的憧憬和鍾愛。事實上,教育實踐活動需要理論來支撐,但當教育實踐本身的理論不能很好的指導教育實踐時,教育哲學的歷史使命應然而生:對於教育活動的必要性通過對教育理論的影響而間接地表現出來,促使教育不斷做到反思與自我除錯,實現教育最美好的願景,這就是教育哲學的理想引導功能。反思從嚴格意義上去說,是指深深地思索,思索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思索關於自然純樸的教育,更是對教育合理性的謀劃;反思並不單單是形成共識性的教育話語,達成教育思想,追求教育真理,而是思索哪種教育更有利於人們的生活和實踐。這就決定了教育哲學對教育生活的實踐品質。教育哲學的實踐品質就是教育哲學所擁有對教育的崇高理想與教育當下現實生活實踐的高度統一。教育哲學立足於教育生活的當下和未來,整合出合理的教育理論,並不斷地作以巨集觀上的反思與批判。微觀上的修正與融合,使人類在教育中獲得有關至善的技術和實踐性知識。

  任何教育實踐活動都是有意識的人類行為,實踐者往往會依據一定的圖式規劃來認識自己的教育經驗。教育實踐的反思是教育理論不斷形而上的創新。不是僅僅對教育實踐本身的修正與超越。教育實踐活動在本質是要超越教育主客體對感覺經驗的某種設定。教育哲學積極建構教育實踐的因素併成為達成理想教育經驗共識的手段。在這裡,教育實踐的和諧狀態是實現理想教育的本質基礎。換句話說,人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教育意義是由實踐活動內在的和諧度決定的,教育實踐的諸要素要努力達成實踐生產與實踐環境的統一。如前所述,教育實踐活動是正當性和合理性的統一,是現實和理想的統一。因此當教育實踐在某個階段出現個別因素的對抗狀態時,教育哲學會進行合理的調節、融通教育實踐的層次結構。教育哲學的這種角色源於教育生活的實際需要,要想整合各種相互衝突的教育利益,確實需要這種行為。在此意義上,當教育哲學試圖澄清教育困惑,解決教育生活中的難題時,其角色越發明顯。教育哲學理論向教育實踐行為的轉化過程中,第一次轉化是前提,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觀念;而第二次轉化是關鍵,只有落實到行動中才真正有意義。人們期望實現所暢想的教育過程,容易使教育走上不涉及善惡美醜等價值的價值中立的過程,教育就是人的心靈趨向美的教化過程,沒有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教育實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自由主義教育思潮對傳統教育價值的顛覆既沒有為教育提供一個可行的方案,也沒有為正當教育價值的確立提供一條可能的路徑。

  教育哲學是一門實踐哲學,它給教育者提供反思的機會,批判的對當下盛行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作出合理的辯護,以提高反思的實踐意義和有效性。這種反思是修正性反思,正當性反思,更是自覺性的反思。比如說,教育常常認為道德教育是理論的教育,讓學生能夠背出道德規範就算完成了教育。其實,通過教育哲學的分析,我們發現道德教育必須在實踐中踐行,它是實踐智慧的教育。道德教育必須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必須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中才能自然而然的發揮出來。否則,學生就會對道德教育失去興趣。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疑問:“哪一種生活最值得過?”顯然他在思索當下生活的價值,並通過反思來確定美好生活的根基。美好的教育生活離不開教育實踐,教育是善的實踐活動。當不斷追問教育能給我們什麼、我們在教育中應該做什麼時,可以看出教育是一項反思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教育哲學提供了回答這些問題的理論源泉。但是,教育哲學不能因追求指導教育實踐而失去對理論思考的個性特徵。教育的無序來源於教育目的的庸俗雜亂和教育實踐的若影若現,撲朔迷離的實踐映象使教育的生存和發展不知去向,教育理論和實踐有了共同的教育信仰避免了教育因文字的差異性而帶來的諸多疑惑甚至是教育的災難。教育內在和外在的和諧需要教育哲學。

  教育哲學使教育不僅活在當下,而且矚望未來;它紮根於教育現實世界,不斷汲取教育生活的營養,在教育實踐中探尋著有關教育培養人類美好品質的哲理。

  四、結語

  康德認為。實踐哲學是整個批判哲學的核心。可見,作為教育哲學同樣把教育指向了實踐,開啟了實踐性的教育走向智慧之門。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人類的實踐活動都是以某種善為目的的,實踐的核心要義是善的活動,是否稱之為人類活動,一看有無目的性,二看是否踐行善的終極目的。當然目的的具體內容千差萬別,目的存在於實踐本身也可以棲身於實踐之外。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教育的實踐性存在的偉大祕密在於人類有著天生追求完美事物的意識和行動的慾望。不管怎樣,實踐活動中人的根本性目的是最寶貴的,體現著無條件的善的終極意義。另外,教育的理性品質只能趨向於善,而無法在有限的時空範圍之內獲得終極的善,這是因為人的存在規定性中有著惡的必然傾向和向善的必然慾望。教育因人性向善而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教育讓人成為豐富多彩生活的享有者。因此,教育哲學是讓教育生命湧動的動力。

  教育哲學是對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用哲學的方法和語言來研究教育問題,包括教育的本質、目的、學習的歷程、知識的架構、人類的課題、權威的問題、教育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教育的方針等等。人們的素養和文化的傳承、演變大多取決於教育。而教育孩子及公民存在著很大挑戰,因為教育的過程是複雜的。其次,教育以人的生活作為生存基礎,沒有人的生活何談教育的存在?教育是在美好未來的召喚下,不得不存在和發展於當下。不得不在所從事具體實踐活動的現實中找到自己的歸宿,教育哲學只有依託於現實教育的健康發展,理想中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即教育的理想才能如願以償。理想中的教育應該具有人的精神世界在不斷成長過程中所張揚的那種詩情畫意的感染力。人因教育而擁有了讓生命無時無刻湧動多姿多彩的哲學旨趣。可見,教育哲學立足於生活實踐又不斷超越教育現實,通過規範引導教育生活的本質基礎提升教育哲學的實踐品性,是人在教育實踐中追求精神家園的絲絲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