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論文

  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借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當代價值研究》

  [摘要]文章從繼承的角度論述了我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傳統方法,從教育者“施教”方法的因材施教法、身教示範法、教學相長法、循序漸進法和啟示引導法方面以及受教育者的志道與弘毅、自我反省法、“慎獨”法以及環境陶冶法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其各自的當代價值,旨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當代價值

  [作者簡介]杜秀娟1964- ,女,遼寧海城人,鞍山師範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王暢1977- ,男,遼寧大石橋人,鞍山師範學院高職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遼寧 鞍山 114007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0-0066-02

  過去我國雖沒有明確使用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卻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中國古代的道德教育方法實質上也就是思想教育方法。如果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那麼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教化”的方法、“修養”的方法以及環境陶冶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想道德認識形成、發展、轉化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具有超越歷史的當代意義與價值。

  一、中國古代教育者施教方法的當代價值

  1.因材施教法的當代價值。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人心工程”,根本任務在於科學解決教育人和教人做人這兩大問題,核心是解決“人”的問題。而“人”是活生生的、具有思維和社會屬性的、稟賦不盡相同的個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入腦、入心,才能使學生把思想政治要求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動。但中國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又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因材施教的實施。過於統一的教育目標,即以智力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對“標準答案”的追求,造成了優生得不到優教、差生得不到補教的兩耽誤現象,使因材施教失去了可能性;師生比例過於懸殊,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採取一位教師給上百人甚至幾百人上大課的方式,這更使因材施教成為空談。因此,大膽借鑑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法,增強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很有必要。

  2.身教示範法的當代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的信任與敬佩,一些深受感染的受教育者甚至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教育者的言行,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注重身教示範。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育者的身教示範是最有說服力、最具感召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李瑞環同志曾經在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第六次年會上強調指出:“我們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堅持以身作則,這是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措施。因為密切聯絡群眾,領導者首先必須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切實克服脫離群眾的種種弊端。抓住了這一條,就抓住了黨的建設中的核心問題,也就抓住了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問題。”①李瑞環同志的這一論述說明,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身教示範法,在今天仍未過時,仍值得我們認真借鑑、大力推廣。

  3.教學相長法的當代價值。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資訊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各種新問題、新情況不斷湧現。因此,倡導教學相長法,尤其是提倡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學習,對於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教育者“聞道在先”,有著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較之受教育者有著自己的優勢,但如果教育者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經驗”,甚至據此拒絕接受新事物、新知識,這種優勢就會轉化成劣勢。在新知識、新問題面前,反倒是沒有“經驗”,沒有偏見的青年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比教師更快,適應新情況的能力比教育者更強,解決新問題的辦法比教育者更有效。因此,在資訊化時代,教育者只有打破陳舊的觀念,以能者為師,不恥下問,虛心向受教育者學習,才能不斷拓寬資訊渠道、增加知識佔有量,也才能不斷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始終跟上時代的腳步。

  4.循序漸進法的當代價值。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循序漸進法,含有辯證法的合理核心,符合人的思想道德認識形成、發展、轉化規律和思想道德教育規律,對於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這是由思想道德認識形成、發展、轉化規律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在規律以及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狀況所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現階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卻未能很好地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往往是大道理講得多,待人接物的小道理講得少;遠大理想講得多,行為規範講得少;抽象的理論性內容講得多,具體的現實性內容講得少;統一性標準講得多,層次性要求講得少,以至於出現了“小學講共產主義,中學講社會主義,大學講集體主義”這樣的內容倒錯現象。因此,當代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借鑑先秦諸子所倡導的循序漸進法,既要反對急於求成、雷厲風行、立竿見影的“急性病”,又要克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形式主義等弊端,還要反對“一刀切”“齊步走”等簡單化、統一化的做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教育和長期耐心、細緻的工作,引導受教育者,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品行。

  5.啟示引導法的當代價值。傳統的強制性、灌輸式教育,無視受教育者的興趣和需要,採取規勸、紀律、強迫執行、訓誡、獎懲等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措施,使受教育者接受並最終形成特定社會所要求的固定的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習慣。實踐證明,這種強制性、灌輸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受教育者的思想,窒息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轉化工作的,首先是思想政治的啟蒙活動,其首要任務是幫助受教育者知善知惡、揚善抑惡、明辨是非,要完成這一任務,就必須從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實際狀況出發,尊重受教育者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注重啟示引導,激發受教育者的內在自覺性和潛能,而決不能實施強制性、灌輸式教育方式。   二、中國古代受教育者自教方法的當代價值

  中國古代受教育者“自教育”方法,對於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時至今日,我們仍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養料,以加強和改進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人們思想品德的完善。

  1.志道與弘毅的當代價值。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志道與弘毅,一方面強調立志,要求人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另一方面,又強調守志,要求人們為實現遠大志向而艱苦拼搏。這一思想,反映了中華民族誌存高遠、自強不息的高尚道德精神。在當代大學生中,既有人認為共產主義可望而不可即,對黨缺乏信心,懷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否成功;也有人精神空虛,意志薄弱,動力不足,經不起挫折,經不住誘惑;還有人一味追求享樂,或沉迷於花前月下,或安於現狀,等等。這些現象都與他們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志向有關。因此,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志道與弘毅,對於當代大學生加強自身修養尤其重要。

  2.自我反省法的當代價值。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自我反省法的核心是要求人們嚴格自律,遇事多反躬自問。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嚴於律己的高尚道德精神,對於當代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在今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誘惑多了許多,人們更難免沾染各種灰塵,更難免會有缺點和錯誤。正因如此,自我反省對於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就顯得更為必要。現時代的自我反省,就是要求人們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檢查、剖析和反思,肯定和發揚長處,發現並克服缺點。

  3.“慎獨”法的當代價值。“慎獨”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入德之方”,是反省內求精神的具體體現,在我國傳統修身理論中享有無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它作為一種修養方法,不僅為人們指明瞭修養的入手處,而且有利於提高人們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和真誠性。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對於一個認真自我修養的共產黨員來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②劉少奇在這裡講的“慎獨”,就是在個人獨處時,也照樣能注意操行,表裡如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獨處的機會增多了;網路化時代,由於網路主體的可匿名性、隱蔽性,使得道德自覺和自律成為規範個體網路行為、維繫健康網路道德的主要保障;“慎獨”可以使人們從喧囂的塵世攪擾、利益之爭和現實矛盾的旋渦中跳出來,獲得一種內在的超越性和內心的寧靜感。凡此種種都說明,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慎獨”法對於加強人們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三、環境陶冶法的當代價值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不僅要以一定的環境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環境之中形成和發展的,特別是社會環境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決定性的影響”。④當前一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大幅滑坡,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一定的環境條件聯絡在一起的,環境既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又對其開展構成一定的限制。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內心認同和自覺踐行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這就告訴我們,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不等於人的主觀願望,環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並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們可以認識環境、改造環境,並在這種認識和改造中日漸獲得自由,但現存的環境總是他們的出發點,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對受教育者具有隱性教育功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須借鑑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倡導的環境陶冶法的合理因素,重視環境對受教育者的影響,著力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總之,我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智慧,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的“德治”和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培養中國國民特有的勤勞善良和愛國情懷的民族性格中也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它既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歷史文化起點,也是其發展的豐富歷史文化資源。

  [註釋]

  ①張耀燦,徐志遠.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50.

  ②劉德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導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04.

  ③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④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參考文獻]

  [1]何婉平.論傳統教化方法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實啟示[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

  [2]劉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繼承、借鑑與創新研究[DB/OL].

  [3]汪洪.我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