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語文創新論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創新教學方式和創新理念的一種教學策略,一直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方法與創新

  【摘要】新課改認為“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誌,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課程意識,即課程再創造能力。”這裡提出新課改的課程再創造,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再創造,課本教學中的一種再創造。 一句話,在課堂中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創新。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

  由於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的目標、方向、任務、目的並不十分清楚,其教學的著眼點、著力點都缺乏準確性、針對性、有效性,所以,課堂教學中就出現了不閱讀文字、不品味語言、不朗讀、不板書等現象。一堂語文課下來,聽不到琅琅書聲,看不到師生對文字研習時熱烈交流的場景,聽不到學生對文字閱讀自我體驗與個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課下來竟然在黑板上見不到教師寫的一個漢字,這是語文課嗎?要知道,語文味應體現在文字的思想內容、情感態度、篇章結構、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特色上。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覆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

  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質量。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定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讚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

  每一位語文老師對於所執教的教材都應有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領導思想。我在備課時深入瞭解學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同時在教學中,注意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育。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頭腦,多察看,多問幾個為什麼。儘量發明條件給學生,讓學生在同窗之間、師生之間交換看法,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學時,我總是激發、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哪怕是離題較遠的問題,我也總是耐煩地聽取他們的見解。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質量也會不斷增長。

  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的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每篇待授課文,備課時就要抓住其重點,並結合學生自身特色,取其精華,部署教學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癥結一點,深入突破,讓學生深入理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有效的保障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 ”,這些豐盛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幹精確把握,深入理解。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去創新。

  一、 語文教師要有創新教學的膽識

  膽識,是語文教師創新的前提。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受了很多的約束,諸如教本內容的約束,教學時間的約束,教學管理的約束,教學思路的約束,使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敢創新,千篇一律的機械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或是這個教師傳統教學課文的定式。 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忠實地傳達出來,特別是老上語文的語文教師, 在其課文的教學上是驚人的相似。曾經歷過我們的語文教師在不同的年代教同一篇課文,上課的各方面 驚人相似,相似到乃至於板書、作業、匯入課程的語言等等。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教師備課的一種模式而已, 這不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思考。當然,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不能在教學上有突破的,十幾年的課堂教學方法沒變,而十幾年的學生卻是變了,十幾年的社會生活變了,十幾年的人的思維也變了,不只是變了, 而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又為何不變?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有一種心理上的約束,這可以用另一種話說,是過多的憂心。有自己創 新。生怕學校常規管理的約束的憂心,有學生是否學到的憂心,有過多的憂心,而導致於教師在教學的憂心。 關於這些,實是教師的一種多慮。這要語文教師的一種膽識。

  二、 課堂教學具有“不確定性”,就是創新的土壤

  課程的可變性的東西太多了,課堂教學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確定性。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學風格、教學切入點。同一課文的不確定性的東西太多,而這才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這新的活力才能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創新的空間,當然也就有創新的要求。 教師教學時的再創造實是學生心靈想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師只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去想象、探究,教師在語文教學時,僅僅只是點撥一下,留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再創造。同一個問題,可以讓教師與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去進行不同的解讀。在教學內容上,師生根據不同的處境進行不同的提升、拓展、豐富,不必擔心學生是否懂,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感受再創造的成功感。這就會增強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一 旦喜歡探究,那將是他們終身的能力的體現,其教育意義是重大的。我們教師又有什麼去過多的憂心呢?何必過多地去講這句如何理解,那句是什麼,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層次又如何去劃分呢?也許學生的理解比教師講的,或是書上說的更有新意,這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再創造的不確定性。“教學相長”是教師與學生的互相進步,教師不要想當教學的支配地位,教師的勞動要從教學上解放出來。

  三、語文教學的創新模式多樣,新教法、新課堂都是創新的範疇

  課堂創新教學,不是一個表演,而是一種觀念,指導於教學時的一種習慣,何為創新,就是不拘一格。 教學內容的不拘一格,課堂結構的不拘一格,師生互動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適合學生思維和心靈的健康美,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不拘一格。 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由於地域的不同,其學科創新的內涵不同,這是我國地方教育的特殊性,這是一 種限制,但也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四、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的重頭戲是作文的改革,作文的題材以及寫作技法都是創新的大天地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對語言的知識和運用技巧的傳授。語言不僅是用於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達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習語文的工具性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關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的要點在於做實具體工作、養成良好習慣抓住重點訓練、使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培養學習的興趣。

  篇2

  淺議初中語文創新教學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宛如和煦的春風使初中語文教學亮點紛呈。處於新課程實施前沿陣地的語文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排頭兵。提高初中語文教師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對於新課程實施的持續深入,真正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整體素養,是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關鍵詞:課堂氣氛;教學模式;情境匯入;充電

  當今世界知識更新飛速,初中語文教師不但必須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且必須重視激發和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不僅要研究創新高效的教學方法,還要指導與時俱進的學習方法。那麼,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1.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促進自主全面發展

  課堂氣氛是由教風、學風以及課堂教學環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才能迸發出想象與創新的火花。經過雙邊努力創設和營造,有助於師生激情動力的飛揚。教師應創設一種使學生具有安全感、榮譽感的、寬容的和有益於其自主全面發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減少挫折感,不怕出現學習錯誤,敢於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常給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才華和水平的機會,還特別創造條件,留給後進生髮表個人意見。包容學生的錯誤觀點,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引導學生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學習、相互進步。我偶爾會即興"幽默一下",只為學生的身心得到釋放,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創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百般呵護其彰顯出來的創造意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關注其新鮮直觀感悟,促成靈感如火山一般噴湧爆發。充分肯定學生新穎別緻的創新見解,使其創造思維的烈焰熊熊燃燒。

  2.構建個性化教學模式:張揚青春風采

  究竟該如何上好語文課,是教師最為困惑的話題。個性化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靠教師自己去摸索、探究,積累吸收經驗。因此,語文教師應善於捕捉課堂中的一切有利於教學的資訊。例如,朗誦並品味蘊含文章主題的精彩語句,調適學生的學習心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能煥發出課堂教學的勃勃生機和生命活力。教師多角度、多變通地激勵,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分析、概括和遷移的能力和水平。打破陳舊、機械、落後的思維模式,使思維的效度立竿見影,思維的角度隨機應變,從而形成一種主觀能動、具有獨創精神的思維模式。另外,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巧妙點撥指導。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應善於抓"憤"、"悱"之時,使學生的思路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常見的點撥方法有:聯想式。從學生已知出發,引導他們向縱深發展,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好比牛頓因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那樣來訓練其思維能力;情境式。即教師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為學生打造煥然一新的境界,讓其張開智慧的翅膀,去探求新知;遷移式。啟發學生從已知去探究與之相關的新問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以此增強記憶,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3.新視角情境匯入: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

  創設新情境,全方位轉換視角,有助於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創新能力。例如:我在進行《皇帝的新裝》知識延伸時,提出了一個學以致用的問題:在你們身邊,有沒有文中這樣的"皇帝和大臣"?有的說:"張阿姨嘖嘖稱讚我奶奶的新衣服非常漂亮,可我絲毫不認為。"有的說:"去年春節,媽媽的朋友說我出落得亭亭玉立,可我覺得沒啥變化。"……一時,整個課堂像炸開了鍋,紛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完全掌握了課文所蘊含的主旨,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激活了學習思維。

  4.質疑探究,容納"存異":追求獨創的最高境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質疑,表明他已深入了思考,在發現過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他們敢於想象推測,敢於標新立異,敢於逾越傳統。寧可擔當風險錯誤,也不要把鮮活的生命羈絆於封閉的時空中。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審視問題,連續發問"為什麼",以便探究求異。引導其廣開聯想思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幫助他們解析、推理、歸納、總結。進而探求新問題,質疑問難,反覆爭辨。對分歧性問題,要引而不答。"引",是為了廣開言路;"不答",即不過早定論。這樣有益於學生對文章深入理解,有益於智慧的互相碰撞,有益於激發學習興趣。對反常性問題,要引導"返常"。對疑竇過深的問題,要適當暗示,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如教師提出一些關聯的"邊緣性"問題,引導其逐步接近問題的核心領域。依據他們的原始想法,再推入當下特定場合中加以審視,進而發現原型思維的缺漏荒謬。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設疑,幫助學生開啟通往真理的大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還可以極大地弘揚不畏艱險、"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科學求真精神。再次,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及成績分成不同的層次,調整評價考核方式,善於捕捉一切閃光點,予以及時公開激勵,從而形成一如既往的良好育人環境和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

  5.不斷充電升級:提供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說:"教師的創造性是學生創造性的源泉。"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與教師創造性教學水平的高低緊密相連。積極、經常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新課程培訓、教研學習交流是教學創新的源動力。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和集體學習,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學習心理和最近發展區,由此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不斷應用創造性思維進行教學,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力求你有我有,你無我有,敢於並善於獨樹一幟。我在講《孔乙已》時,讓學生自主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錢"和"摸出四文錢"時的動作和神情,進一步體驗孔乙己迂腐清高而又窮酸潦倒的性格特徵形象。播放類似匠心獨運的佳作名家朗誦,讓其如臨其境,盡情想象,進行續寫。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人格。還推薦一些名篇名著,讓他們去品讀,去談談心得體會,學習作者優秀的寫作技法,讓學生在寫作應用上有實實在在的借鑑和創新。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志如是說。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解放思想,努力嘗試,積極探索創新,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廣闊舞臺。毋庸置疑,只要教師持續深入探究實施新課程,為實現初中生的"語文夢"不斷注入創新正能量,切實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初中語文這朵奇葩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