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綠便怎麼回事

  寶寶拉綠便,很多父母都感到很擔心,所以小編特地為焦急的父母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膽汁中的膽紅素是一種黃色色素,被它染色後糞便即呈黃色。膽紅素可被氧化成為膽綠素,從而使大便呈綠色。小兒排到尿布上的大便遇到空氣中的氧,使膽紅素素變成膽綠素,使大便表面呈綠色。此外,小兒腸道內寄生許多雙叉乳桿菌使腸道變成酸性,大便在腸道中已被氧化,變成綠色排出體外,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綠色,有時會混雜一些白色顆粒。奶粉餵養兒若排出綠色大便,則表示腸的蠕動加速,或腸道有炎症,為腹瀉的一種象徵。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排綠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種驚嚇,這是錯誤的。

  寶寶拉綠便可能的原因:

  1、嬰兒在著涼、消化不良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會出現溢奶、拉綠色大便的現象,你如果無法判斷是哪種情況所致,就需要去看醫生,檢查大便的情況,如果有感染,需要積極的治療。如果化驗情況正常,可能孩子消化不良或腹部受涼所致。

  2、在孩子沒吃飽的時候,孩子因為餓而導致腸胃蠕動過快,便便就綠、稀。

  3、如果你認為寶寶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給她吃媽咪愛吧。

  4、另外,為了寶寶的健康,須攝取足量的鐵質,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鐵質,則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且較容易有臭味。

  5、還有的寶寶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新增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

  觀察寶寶的大便性狀可以瞭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衝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餵食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寶寶拉綠便相關資料拓展
  引起嬰幼兒腹瀉有許多原因,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飲食餵養不當或天氣變化均可引起腹瀉。飲食方面引起的腹瀉包括進食過多或過少;食物成分改變,加糖過多反之,糖分攝入過少易引起便祕;新增輔食過快,引起不適,天氣炎熱時給孩子斷奶等。天氣變化如孩子受涼,可使腸到功能紊亂;氣候炎熱可使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不良引起腹瀉。

  另一類為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如孩子進食的奶具或食物不潔,使細菌進入體內造成腹瀉;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腸到菌群失調引起腹瀉;小兒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統感染、咽炎等病時,由於發熱及病原體毒素的影響,均可造成腹瀉。

  小兒胃腸道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可多補充些有益菌,如媽咪愛、合生元。媽咪愛與合生元都是有益菌不是藥,是調理胃腸道系統的,拉稀的調到不稀,便祕的調到不幹。媽咪愛價格適中,合生元價格偏貴。

  若母乳餵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於營養,而後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餵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後再給孩子哺乳。

  寶寶的便便首先要去醫院化驗,如果是感染性腹瀉,用抗感染藥物,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可用以下方法食療:

  ①調整及控制飲食:給予消化道適當休息,減輕其負擔。可以暫停新增輔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適當減少哺乳量及哺乳次數或延長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

  ②母乳餵養的母親在嬰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一些,餵奶前飲用溫開水一碗,切勿輕易斷母乳。在餵奶時儘量讓嬰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後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

  ③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後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覆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並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後逐漸增加直至全奶。

  ④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於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

  ⑤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癒。

  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乾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

  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蔔湯: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蔔湯製作方法如下,將胡蘿蔔洗淨,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後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