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錯誤的學習方法

  每年的暑假,都會有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開學後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很大的提高。在學習中,家長和孩子容易出現哪些誤區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不會科學利用學習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事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很從容;而有的學生雖然每天都忙忙碌碌,甚至是加班加點,卻總是效果不佳。

  那作為家長,不妨試試給他一天的生活費,讓他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或者是在暑假裡給孩子佈置定時的任務,並且監督其完成。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夠知道高效利用時間的重要性了。

  二、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很多孩子對待課文、單詞都不理解,死記硬背。

  任何高效的記憶方式都是在理解了知識點的前提下進行的,就好比背英語單詞,一定要掌握單詞的意思和讀音,再進行記憶。這樣就可以記得很深刻了。

  三、不懂裝懂、盲目做題

  對於學生而言,做題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事情。但是遇到不會的題,很多學生是通過和同學討論,以及在答案的啟示下把題做出來的。這不代表著學生就真正的理解這道題了。

  學生在解決自己不會做的題的時候,可以採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一步步去解題,看自己到底是哪一步卡住了,然後努力把思維疏通了才算真正攻克了這道題。

  四、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生記住的知識點就是一盤散沙。比如說很多學生的單元測試可以考一個不錯的成績,但是一到期中期末,成績就會不好。

  這就要求學生把知識形成自己的體系,學生應該自己按照單元進行小結,將知識點全部串聯起來。

  五、不會閱讀

  很多學生不善於去選擇閱讀的書目,完全是憑老師或者個人興趣去閱讀,沒有閱讀重點。

  在閱讀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目,知道什麼書適合精讀,在讀的時候要揣摩作者的感情。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六、不善於科學用腦

  家長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學習,卻不注意勞逸結合,所以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學會科學用腦,就要掌握大腦的特性。讓孩子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與玩耍。

  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1、記憶習慣。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絡起來,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讀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3、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所以,我們就要培養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5、預習習慣。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這樣後進生明顯進步,祕訣就是預習、自己學的習慣。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出進步學生。

  6、適應老師的習慣。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一方面我們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7、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我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麼抓。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成,低不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所以要讓我們的學生永不言敗。

  8、整理錯題集的習慣。每次考試之後,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找到可以接受的型別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