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早產兒女嬰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早產兒這樣的字眼,那麼世界上最小的早產兒女嬰是怎樣的?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

  世界上最小早產女嬰

  2002年05月25日,已在醫院裡呆了3個半月的世界上最“袖珍”的嬰兒獲准從義大利佛羅倫薩卡瑞姬醫療中心出院。這個暱稱為“珍珠”的小女嬰出生時的體重僅285克,身長僅25釐米。

  已在醫院裡呆了3個半月的世界上最“袖珍”的嬰兒,2002年05月25日獲准從 義大利佛羅倫薩卡瑞姬醫療中心出院。這個暱稱為“珍珠”的小女嬰出生時的體重僅285克,身長僅25釐米。

  母患動脈炎被迫早產

  據為“珍珠”接生的醫生介紹說,“珍珠”的母親在懷孕初期被診斷患有動脈炎,一條腿有被切除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決定選擇適當時機,即嬰兒有成活可能的時候,提前為嬰兒接生。於是懷孕27周後,“珍珠”的母親於今年2月初產下了這個極為“袖珍”的女嬰。

  看護“珍珠”的醫生說,儘管“珍珠”又瘦又小,但她看起來很強壯,舉止與正常體重的嬰兒沒什麼區別。“珍珠”出生後體重曾一度降至255克,但很快就開始“長胖”,25日出院時體重已達兩公斤。

  女嬰看護小組負責人菲爾米諾·路貝爾特里說,“珍珠”能夠活下來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奇蹟”,他認為“珍珠”今後過正常人生活的機會接近百分之百。

  從母體出來時就有活力

  “珍珠”的成活雖少不了醫生的功勞,但她自己的努力也至關重要。接生醫生加麗塔·帕拉奇說:“她當時有很強的生存意志。她從母體出來時很有活力。這對我們搶救她很有幫助。”

  “我們當時真的嚇了一跳。通常懷孕27周的嬰兒體重是她的兩倍。”帕拉奇在接受採訪時說,“看到她如此之小,醫生們當時難以決定到底該不該繼續?如何繼續?”“捧著她時我非常害怕。她全部伸展開也只有25釐米長。”

  很多早產兒在27周孕期時出生是可以成活的,但之後可能患有嚴重的生理或心理障礙。因此醫學界和道德倫理界就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該進行多大程度的特殊人為干預有著非常激烈的爭論。醫生說,“珍珠”曾被放進早產兒保育箱,以一特製的微小滴管餵養,因為普通餵奶器對她來說太大了。當“珍珠”體重到達700克後,她的母親才被允許餵養她。而在這之前,母親只能戴著消毒手套愛撫自己的女兒。

  “珍珠”父母:不要放棄希望

  在“珍珠”出生之前,世界上最小的嬰兒20世紀90年代出生在日本,體重為300克。

  在“珍珠”父母的要求下,院方沒有透露嬰兒及其父母的身份。雖然“珍珠”的父母本人不願公開露面,但他們希望“珍珠”的故事能得以公開,鼓勵其他遇到困難的父母們,不要放棄希望。

  早產兒的併發症

  1.臨床表現為青紫、呼吸暫停、嗜睡、驚厥、尖叫、肌無力及眼球異常轉動等症狀。

  2.本病主要見於是產兒以及剖宮產的新生兒。成熟度越差,此病的發生率也越高。

  3.它與低蛋白血癥、缺氧、低血糖、感染等有關,特別由於肝缺少葡萄糖醛酸轉化酶,形成能排洩的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所致。

  4.約7%的早產兒發生腦室內出血IVH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VL,而達50%。

  5.往往有貧血現象。由於早產兒鐵的儲存不足,出生後1個月以後血清鐵量急劇下降。發育太快,需要血量增加,但造血功能較差,未能趕上體重增加的速度。

  6.鈣、磷及維生素D的儲存較少。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功能較差。由於生長太快,鈣磷的一般供給量往往不能滿足需要。

  7.早產兒 體溫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地大,面板較薄,血管豐富,易於散熱,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患硬腫症。

  8.吸入高濃度的氧,可使動脈血氧張力上升到13.3kPa10mmHg以上,視網膜血管因此發生痙攣,導致視網膜缺血損傷,引起纖維組織增生而失明。對早產兒必須用氧時,要注意適當的氧濃度和用氧時間。

  早產兒的護理注意點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癒合後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時,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以保護面板。護理中著重做好下列三點:

  保暖

  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困難,因此護理中對溫、溼度的要求就顯得很重要。

  早產鍺衣著以輕柔軟暖、簡便易穿為宜,尿布也要柔軟容易吸水為佳,所有衣著宜用帶繫結,忌用別針和鈕釦。睡暖箱者,除測體重外,護理工作儘量在暖內進行,操作時應邊門內進入,非萬不得已才打開箱蓋,以免箱內溫度波動過大。

  凡體重增達2,000g左右或以上,一般情況良好,室溫維持在24℃時,在不加熱的暖箱內保持正常體溫,和每3小時用奶瓶餵奶一次吮吸良好,體重繼續上升者,可出暖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