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級地理上學期期末試卷

  學習不好地理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大家要注意,小編今天下面就給大家整理高三地理,喜歡的就來閱讀哦

  有關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44分

  1.湟水谷地位於青海省東部地區,是青海省重要的農業基地,屬河谷農業。關於湟水谷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中,敘述正確的是

  ①海拔較低,熱量資源相對豐富

  ②地形平坦,土層較深厚

  ③降水較多,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水源

  ④土壤較肥沃,農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右圖是我國東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

  務樓相對高度樓高分佈圖,關於該城市功能區分佈的推斷,最有可能的是

  ①M處為中心商務區

  ②P處為衛星城

  ③N處為中心商務區

  ④Q處為衛星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伊塞克湖位於天山中段的崇山峻嶺中,湖水全年不結冰,水深巨大,湖內可定期航行,近些年來湖面明顯下降。圖2為伊塞克湖周邊圖,據此完成3—5題。

  3.關於伊塞克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湖泊為冰川侵蝕而成 B.西側湖水的鹽度較高

  C.為其周圍河流的源頭 D.周邊山地無常年積雪

  4.伊塞克湖湖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變暖,蒸發增強 B.填塘塞湖,圍湖造田

  C.過度農墾,城鎮發展 D.風沙沉積,湖盆淤塞

  5.伊塞克湖湖內定期航行的最佳時間為  

  A.4—5月 B.6—7月 C.8—9月 D.10~11月

  海岸線的進退主要是受到流水沉積、海水侵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讀某海岸線歷史變遷圖,完成6~7題。

  6.近現代以來,圖中海岸一直以堆積作用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圖中乙處的海岸線變化較大,下列關於其所受外力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4至12世紀,侵蝕作用為主 B.12至15世紀,堆積作用為主

  C.15至19世紀,侵蝕作用為主 D.19世紀至現代,堆積作用為主

  採冰,即採集冰塊。要達到採冰的程度,冰層厚度至少要在20釐米,大規模的採冰要到30釐米才可。冰塊的形成是冰晶不斷的生成,不斷長大造成的。流動的水會阻擾晶核的長大的過程。據此回答8-9題。

  8.我國東北地區採冰,完全是因其獨特的冰燈文化,它對冰塊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塊是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A. 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松花江淡水資源豐富

  C. 松花江冬季結冰期長 D.松花江水質良好,冬季含沙量較高

  9. 我國青藏高原地區也達到採冰標準,青藏高原採冰最可能是因為   

  A. 用於製作冷飲 B. 用於食品保鮮 C. 室內裝飾的需要 D. 取水不方便

  2016年2月18日,深莞惠經濟圈黨政主要領導第九次聯席會議在惠州召開。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5市共同簽署共建區域創新體系合作協議。惠州環大亞高新區和仲愷高新區主動承接深圳產業轉移。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0~11題。

  10.深圳產業轉移到東莞、惠州、汕尾、河源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A.市場B.勞動力價格和土地租金

  C.交通D.內部交易成本

  11.五市聯手推動深圳的產業轉移,對珠三角地區的區域發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有利於實現優勢互補B.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

  C.有利於推動深圳的城市化程序D.有利於實現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綜合題

  一必考題56分

  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它們廣泛棲息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的島礁海域,在中國主要分佈在南海和東海南部。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沙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為肉食性凶猛魚類,喜吞食魚類和蝦類。美濟礁是南沙群島中第一大島。處於北緯9度52-56分,東經115度30-35分範圍內,距離三亞1,000多公里。是我國石斑魚主要的養殖基地,養殖區域位於瀉湖內,水溫、水質、鹽度常年穩定,石斑魚的流通渠道首先是供應海南省的市場需求,其次是通過海運、空運、陸運各種運輸方式銷往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地。

  材料二:

  1.據圖說明南海諸島地理位置重要性,並簡述南海開發具備的資源優勢。8分

  2.分析選擇在美濟礁養殖石斑魚的主要原因。8分

  3. 說明目前美濟礁從事石斑魚養殖業面臨的突出問題。8分

  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五常市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地處東經126°33'-128°14',北緯44°04'-45°26'之間。是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所確定的水稻優勢主產區,五常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之譽。自然稟賦良好,發展基礎雄厚,稻米產業規模、品牌和技術等優勢非常突出,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色澤清白透明,口感綿軟,無汙染,有"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的美譽。

  材料二:

  材料三:2015年8月24日電:據黑龍江省農情最新統計,今年這個省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151萬畝,比上年新增近700萬畝。水稻等高產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1.據圖分析五常市地勢特徵並說明判斷理由4分

  2.分析五常米獲此"中國優質稻米之鄉"美譽的原因。10分

  3.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五常大米的種植規模,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可行,並說明理由。8分

  二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42、43 兩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 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42.[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雲南旅遊景點分佈圖

  從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角度分析雲南地區發展旅遊的優勢。10分

  43.【地理——選修 6:環境保護】10 分

  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速,資源消耗劇增,人口規模、地域規模急劇擴大,一些諸如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外部性問題突顯。尤為突出的是各個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等問題。大量的汙染物質排入水體,超過水體的自淨能力使水質惡化,水體及其周圍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人類健康、生活和生產活動等造成損失和威脅。

  城鎮化的水環境負效應示意圖

  分析城鎮化造成水資源與水環境問題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10分

  地理參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 B C C C C A D B C

  36.⑴8分

  南沙群島,地處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衝,是西歐-中東-遠東海運航線世界最繁忙、最重要的海上航線之一的重要組成部分。4分

  漁業資源豐富;礦物能源儲量大,儲藏有豐富的新能源——可燃冰。氣象能和海洋能及旅遊資源豐富。答出4點即可得4分

  ⑵.8分

  地處南沙 緯度較低,靠近赤道,水溫、鹽度相對穩定,適合石斑魚的生長4分;受颱風天氣的影響最小;受洋流的影響較小,養殖成活率高;遠離大陸,受汙染小,水質好。4分

  ⑶.8分

  遠離大陸,生產、生活補給、醫療救治、海難救助等條件差,抗風險能力低;6分。離大陸遠,各項費用投入和支出都遠高於近海養殖。2分

  37.⑴.4分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根據圖中等高線和河流流向判斷

  ⑵.10分

  夏季雨熱同期,水源充足;2分,日照充沛,成熟期長,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營養物質積累;3分土壤肥沃,有機質、氮磷鉀含量高2分;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農藥施用量少;天然河水灌溉;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先進技術;品牌推廣好,認知度高。

  任答三點,每點1分

  ⑶.8分

  可行。 理由: 光、熱、水、土自然條件良好,4分

  發展基礎雄厚2分,自然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擴大種植規模的潛力大。2分

  不可行。理由:氣溫偏低,只能一年一熟, 2分隨著水稻種植面積擴大2分,水田用水量急劇增加,水資源短缺。2分

  擴大種植規模的潛力不大;區域環境承載力有限。2分

  42題43題兩題中任選一道作答。

  42.[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非凡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資源的遊覽價值高;2分且叢集狀況和地域組合好;2分鐵路、公路等交通條件好,通達度高;2分從市場距離看,距經濟發達地區較近2分;接納能力和環境承載量也相對較好。2分

  43.【地理——選修 6:環境保護】10 分

  城鎮化程序的加快,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大,導致城市缺水;4分工業發展,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水退化,水質下降。損害居民身體健康。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面下沉,引發地質災害。6分

  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試卷閱讀

  一、選擇題

  讀我國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氣溫分佈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上圖中某河流流域內海拔最低的地區是   

  A. 東南部 B. 西北部

  C. 西南部 D. 東北部

  2.水流速度最快的河段是  

  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沙漠治理是乾旱區的重要課題。傳統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設定沙障如草方格來阻止沙子移動。近年來,某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化學黏合劑,可增強沙粒間的約束力,從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後的沙地上,西瓜、西紅柿等長勢喜人。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草方格沙障可以

  A. 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 攔截水分 D. 減少下滲

  4.與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術的優勢是

  A. 技術難度小 B. 成土時間短 C. 環境汙染小 D. 資金投人少

  5.與東部地區相比,沙漠改造後種植西瓜的優勢是

  A. 土層厚 B. 溫差大 C. 降水多 D. 風力大

  下圖a為北半球海平面某區域圖,圖b示意沿甲乙線的氣壓變化,圖c示意沿丙丁線的氣壓變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6.根據圖示資訊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地降水概率小於乙地 B. 甲地氣溫日較差小於乙地

  C. 丙地近地面風速大於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氣壓低於丁地

  7.未來幾天,乙地將要經歷的天氣變化過程最可能是

  A. 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B. 氣溫降低,颳風下雨

  C. 連續陰雨,風力加大 D. 溼度增加,風和日麗

  漢江上游幹流呈東西走向,穿行於秦嶺,大巴山之間,河段彎曲係數1.78,河流兩岸為古老變質岩,河谷形態均以峽谷為主,河寬大致相近,河槽長期穩定,形態規則。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8.漢江上游河槽長期穩定、形態規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植被覆蓋率高,河流侵蝕作用弱

  B. 基岩為古老變質岩,巖性硬度大

  C. 河道平直,側蝕作用不明顯

  D. 水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小

  9.下圖中能表示漢江古老變質岩及其形成過程的是

  A. 丙⑤ B. 乙② C. 丙① D. 乙④

  土壤水分狀況是乾旱河谷植被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時植被也影響著土壤水分狀況。讀我國西南地區某乾旱河谷地帶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變化圖,回答下列問題。

  10.據圖分析土壤水分隨海拔的變化情況

  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隨海拔上升整體呈上升趨勢

  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隨海拔升高變化較大

  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隨海拔升高差異較小

  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區高於高海拔地區

  11.與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 植被覆蓋率高 B. 降水少,蒸發旺盛

  C. 地下水位較高 D. 土壤疏鬆,透氣性好

  12.為維護生態安全,該河谷低海拔處適合栽種

  A. 喜溼的茶樹 B. 耐旱的柏林

  C. 耐寒的胡楊林 D. 耐鹽的紅樹林

  春分日,我國某地學生對當地部分時間的太陽高度和日影朝向進行了測量,並繪製出下圖,圖中OA為北京時間8:30測得的太陽高度,OB為北京時間10:00測得的太陽高度,OC、OD、OE、OF為四個不同時間測得的日影朝向。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當日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

  A. 30° B. 50° C. 60° D. 90°

  14.當日該地地方時為15時,日影朝向為

  A. OC方向 B. OD方向 C. OE方向 D. OF方向

  15.該地的經緯度為

  A. 30°N,105°E B. 40°N,105°E

  C. 30°N,135°E D. 40°N,135°E

  下圖為我國植被覆蓋率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氣候統計資料,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該地揚沙天氣多出現在

  A. 1-3月 B. 3-5月 C. 7-9月 D. 10-12月

  17.國際產業轉移促進了國際產業分工和合作。下列各圖中,最能反映當前美國產業所處地位組合的是

  A. Ⅰ、乙、④、b B. Ⅲ、丙、③、c

  C. Ⅰ、甲、①、c D. Ⅲ、丙、②、a

  18.讀某風景區等高線圖,回答下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①②兩點的相對高度可能是80米

  B. ③點位於④點的西南方向

  C. 乙圖中的地形剖面圖是依據等高線圖中的L1線繪製的

  D. 乙圖中的地形剖面圖是依據等高線圖中的L2線繪製的

  交通等時線表示在給定的時間內從一個地點出發可以到達範圍的邊緣線。下圖示意以S市為出發點的公路交通等時線單位:分。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從S市出發,20分鐘內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A. 向正北方 B. 向東北方 C. 向正東方 D. 向東南方

  20.圖中甲、乙、丙、丁四條虛線可以代表交通幹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綜合題

  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廊橋是在橋上加蓋亭臺樓閣等廊屋建築的特殊橋樑。浙江慶元縣多山地和溪流,氣候溼潤,木拱廊橋眾多。後坑橋見圖以抗腐蝕性強的杉木建造,至今已經歷300多年風雨,橋上廊屋兩側多各式窗戶,橋址選在兩河交匯處的上游,橋墩避開河流彎曲處。明清時期,慶元縣是全國重要的香菇種植區。慶元的香菇客商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形成了以香菇種植和貿易致富的“菇幫”。

  1推斷可能破壞慶元縣木拱廊橋的主要自然災害。

  2從材質、選址和設計三方面分析後坑橋存留時間長的主要原因。

  3木拱廊橋造價昂貴。試分析慶元縣木拱廊橋眾多的主要原因。

  2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燕麥適宜生長在溫暖、潮溼的山區環境,芬蘭自然環境優越。自古以來種植燕麥,所產燕麥品質優良,具有體積大、外觀好、顏色淡、口感柔等特點。目前燕麥種植已成為芬蘭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加工產品遠銷世界各地,為此芬蘭計劃繼續擴大燕麥種植面積。如圖為芬蘭地理位置示意圖。

  1說出芬蘭燕麥品質優良的原因。

  2說明芬蘭發展燕麥深加工的優勢。

  3分析芬蘭燕麥產業走向國際化具有的優勢條件。

  參考答案

  1.D

  2.B

  3.C

  4.B

  5.B

  6.B

  7.B

  8.B

  9.D

  10.A

  11.B

  12.B

  13.C

  14.C

  15.A

  16.B

  17.C

  19.C

  20.B

  21.1暴雨、颱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

  2材質為杉樹,抗腐蝕性強;選址在河流交匯處的上游,洪水水量較小;橋上的亭臺樓閣減小雨水對橋身的浸泡和侵蝕,亭臺樓閣中加開很多的窗戶有利於通風,從而減小颱風對廊橋的衝擊。

  3該地多河流,修橋方便人們的來往;該地區受東南夏季風和多山地形的影響,降水多,修建廊屋建築利於人們避雨;山上多林木,可就地取材修建木拱廊橋;山區香菇業發達,收入高,為修建造廊橋提供資金。

  22.1芬蘭夏季氣候溫暖;冬春多積雪,夏初融化後,土壤水分多,由於緯度高,氣溫低,蒸發量小,所以空氣潮溼;芬蘭水資源豐富,環境質量高。

  2生產規模大;勞動力素質高;工業基礎雄厚;技術發達。

  3原料具有壟斷優勢;國際市場對燕麥需求旺盛;高階產品附加值高;政策支援。

  表達高三地理上學期期末統考試卷

  一、選擇題組

  下圖為“甲、乙兩地10~12月正午太陽高度折線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有關甲、乙兩地所處溫度帶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甲地位於北半球熱帶

  B. 乙地位於南半球熱帶

  C. 甲地位於南半球溫帶

  D. 乙地位於北半球溫帶

  2.圖示時期  

  A. 甲地正午太陽高度不斷減小

  B. 兩地正午太陽高度之差不變

  C. 乙地白晝時長先縮短後延長

  D. 兩地白晝長度差值先增後減

  讀“某時刻太陽高度隨經度和緯度變化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3.圖示時刻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 倫敦晝漸長夜漸短

  B. 墨累—達令盆地小麥黃熟

  C. 北京旭日東昇

  D. 布宜諾斯艾利斯33°S,60°W夜幕深沉

  4.圖中MN和PQ均是地球表面晝半球的圓弧,則  

  A. MN大於180°,PQ大於180°

  B. MN大於180°,PQ等於180°

  C. MN小於180°,PQ小於180°

  D. MN小於180°,PQ等於180°

  北京時間2017年11月25日下午5點30分,巴厘島阿貢火山噴發,大量黑色火山灰噴發到1500米高空,之後火山灰上升到4000米處,不久擴散到M地。下圖為巴厘島位置示意圖及阿貢火山噴發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5.圖右上方為某人拍到的火山噴發照片,拍攝位置應在圖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阿貢火山是一座活火山,1963年曾發生過強烈噴發。下列關於阿貢火山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地處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B. 在板塊的張裂區,地殼深處的岩漿活動引起火山噴發

  C. 當地地震多發,因地震引發了此次火山噴發

  D. 火山口附近形成了厚厚的花崗岩

  7.某遊客於當地時間12月4日7:00搭乘航班回北京飛機時速900km/h,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 在機場等待時,看到日出東南方 B. 飛機起飛時天空微露晨曦

  C. 飛機抵達北京時太陽位於正南方向 D. 走出機場陽光明媚,和風暖暖

  雪線是指常年積雪的下限。下圖示意南半球不同緯度地區雪線、氣溫和降水量的關係。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8.設雪線高度為3 km的緯線平均氣溫為T,年降水量為P,則  

  A. T=10℃;P=120 mm B. T=10℃;P=40 mm

  C. T=18℃;P=120 mm D. T=18℃;P=40 mm

  9.造成圖中30°緯線附近雪線分佈與兩側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 地形 B. 氣壓帶 C. 風帶 D. 緯度

  10.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  

  A. 全球爆發淡水危機 B. 高緯農區作物單產提高

  C. 作物種植北界南移 D. 低緯高山雪線降低

  下圖示意大陸上某地區某時刻的氣壓形勢分佈。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1.上圖中②⑤兩地  

  A. ②地的自轉線速度比⑤地小 B. ②地的年降水量比⑤地小

  C. ②地的地轉偏向力比⑤地大 D. 七月份都吹西南風

  12.在圖示天氣系統控制下,下列關於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氣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 ①地天氣晴朗 B. ②地風速比①地大

  C. ③地有冷鋒移來,雲層較薄 D. ④地吹偏北風,降水較多

  下圖中洋流為中低緯大洋環流的一部分,XY為鋒線,N位於陸地,完成下列各題。

  13.圖上四地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小的是

  A. M B. N C. P D. Q

  14.P地的天氣狀況是

  A. 晴朗天氣 B. 陰雨綿綿 C. 電閃雷鳴 D. 寒風刺骨

  15.N地的氣候特徵是

  A. 終年高溫多雨 B. 終年炎熱乾燥 C. 終年溫和多雨 D. 終年寒冷乾燥

  下圖a為北半球海平面某區域圖,圖b示意沿甲乙線的氣壓變化,圖c示意沿丙丁線的氣壓變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6.根據圖示資訊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地降水概率小於乙地 B. 甲地氣溫日較差小於乙地

  C. 丙地近地面風速大於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氣壓低於丁地

  17.未來幾天,乙地將要經歷的天氣變化過程最可能是

  A. 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B. 氣溫降低,颳風下雨

  C. 連續陰雨,風力加大 D. 溼度增加,風和日麗

  漢江上游幹流呈東西走向,穿行於秦嶺,大巴山之間,河段彎曲係數1.78,河流兩岸為古老變質岩,河谷形態均以峽谷為主,河寬大致相近,河槽長期穩定,形態規則。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8.漢江上游河槽長期穩定、形態規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植被覆蓋率高,河流侵蝕作用弱

  B. 基岩為古老變質岩,巖性硬度大

  C. 河道平直,側蝕作用不明顯

  D. 水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小

  19.下圖中能表示漢江古老變質岩及其形成過程的是

  A. 丙⑤ B. 乙② C. 丙① D. 乙④

  土壤水分狀況是乾旱河谷植被恢復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時植被也影響著土壤水分狀況。讀我國西南地區某乾旱河谷地帶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變化圖,回答下列問題。

  20.據圖分析土壤水分隨海拔的變化情況

  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隨海拔上升整體呈上升趨勢

  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隨海拔升高變化較大

  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隨海拔升高差異較小

  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區高於高海拔地區

  21.與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 植被覆蓋率高 B. 降水少,蒸發旺盛

  C. 地下水位較高 D. 土壤疏鬆,透氣性好

  22.為維護生態安全,該河谷低海拔處適合栽種

  A. 喜溼的茶樹 B. 耐旱的柏林

  C. 耐寒的胡楊林 D. 耐鹽的紅樹林

  二、綜合題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葉尼塞河見下圖位於亞洲北部,是俄羅斯水量最大、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幹流通航里程3460千米,大支流2000多千米,小支流在1500千米以上,流域內森林資源豐富。伊加爾卡是葉尼塞河下游港口城市,距河口673千米,港區河寬水深,8000噸級海輪可直達,是俄羅斯重要的木材輸出港。

  材料二 2016年11月14日,葉尼塞河上游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段江霧漫漫,一艘船在霧氣中航行,而此時當地的氣溫已低至-22℃。

  1簡述葉尼塞河的水系特徵。

  2分析葉尼塞河上游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段江霧漫漫的形成原因。

  3分析伊加爾卡成為重要的木材輸出港的有利條件。

  4試評價葉尼塞河上游水電站建設的區位條件。

  24.讀我國青藏高原區域性地區河流和植被分佈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分析S沿線由東南向西北的植被變化及原因。

  2簡述圖示地區東北部和西南部河流流向的差異及原因。

  3概括該區城市空間分佈特徵並分析其自然原因。

  參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A

  7.A

  8.D

  9.B

  10.B

  11.B

  12.A

  13.D

  14.A

  15.B

  16.B

  17.B

  18.B

  19.D

  20.A

  21.B

  22.B

  23.l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域面積廣;流程長;支流多,且主要分佈在幹流東部。

  2上游地區地勢落差大,水流快,再加上水電站影響,水溫較高,冬季不凍;溫度較高的河水蒸發,遇到較冷的空氣凝結成霧。

  3位於葉尼塞河下游,距離河流出海口近,便於河海聯運:港區河寬水深,航運條件好;森林廣佈,木材資源豐富。

  4有利條件: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國家政策支援。不利條件:氣候寒冷,施工難度大;交通不便,建設所需物資運輸不便。

  24.1由常綠闊葉林過渡至草原。原因:S沿線東南部地處溼熱河谷,向西北高原地區過渡,地形起伏大、氣候垂直差異明顯,東南部熱量充沛,植被變化複雜 2西南部河流以東西流向為主,東北部以西北東南流向為主。原因:西南部山脈呈東西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發育;東北部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河流沿山麓河谷發育成西北東南流向 3沿河谷分佈、數量較少。原因:河谷地區地勢較低,溫度較高,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位於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