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獨立演講稿

  獨立,是人類生存的本能,缺乏獨立,便無以在社會上立足紮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獨立”。

  我們都已經十二﹑三歲,進入中學了,獨立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所謂“獨立”,就是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料理一切。難道在優越的環境中嬌生慣養慣了的我們,離開父母就不能生活了嗎?不,不,絕不是這樣的。我們一定能戰勝自己,剋制自己,獨立生活的。只是還需要勇氣與時間。做好一件事情,必然需要信心﹑勇氣與一段該有的過程。同學們,十八歲就要成年了,我們距離成年只有五﹑六年了,怎麼能再依靠父母呢?難道我們三﹑四十歲了還要依靠已經七﹑八十歲的雙親嗎?

  我們總有一刻會離開父母的,就像雛鳥長大會離開父母飛向藍天,蒲公英會在一陣風吹過之後會離開父母,飛向未知的地方﹑充滿疑惑的未來。老鷹在雛鷹很小的時候,就將它狠心地丟下懸崖,卻只為讓它學會飛翔,學會獨立,以便生存下去,繼續繁衍生息。既然動物們都有獨立的時候,離開父母的時候,而且比人類早很多,而我們,又怎能退縮?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當然應該比其他動物具備更多的能力呀!那我們要學會獨立究竟是為什麼呢?對,為了生活,為了生活條件更加優越,為了讓自己出類拔萃。

  現在社會上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如果不先學會獨立,因為想家而耽誤學習,便會跟不上社會的腳步,每次落下一小步,最後就會落下一大步,那樣就會被社會所淘汰,那不是太不值得了嗎?想家是肯定的,但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影響他人和自己的學習。我們必須學會獨立,現在只是暫時性地離開父母,每週還能見到他們一面,那以後呢?以後當我們可以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去闖蕩自己的世界時,我們又該怎麼辦?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斷地鍛鍊和提升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家雖然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但我們總不能一直當縮頭烏龜吧!我們要儘早出來接受風雨的洗禮,困難的磨礪,使人生充滿酸﹑甜﹑苦﹑辣。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更充實,才更有意義。

  所以,我們要有勇氣,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獨立,更要時時刻刻地鼓勵自己:“加油,你能行!”既然選擇了實外西區這所寄宿制學校,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二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獨立,是人類生存的本能,缺乏獨立,便無以在社會上立足紮根。時間如流水般在指尖轉瞬即逝,我們終於走過了人生的第一輪,我們將走上一個新的跑道,一個嶄新的起點,此時此刻,我們更要學會自強,自立,自理!

  同學們,知道海龜母親是如何磨練他們的孩子的嗎?當小海龜出生以後,他們的母親便會重回海里,小海龜卻只能滯留在沙灘上,這時,他們要經歷出生以來的第一次磨練--海鷗等食肉鳥會不停的來沙灘覓食,有些不會爬行的小烏龜只能被無情的食肉鳥吞噬,然而,可以爬行的小海龜卻可以順利的逃脫捕食者的利爪。所以,他們必須學會獨立,不然,只有等待厄運降臨。

  如果我們不學會獨立,結果又當如何呢?我們將趕不上社會充實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不能融入社會,一個連社會腳步都趕不上的人還能做什麼呢?只有祈求幸運降臨在自己的頭上。所以,我們必須從小開始學會獨立。慢慢的,我們要有所改變。我們要拋棄兒時的稚嫩,變的成熟懂事;我們要改掉自己的嬌氣,變得堅強;我們面對困難,知難而進!

  在冬天來臨之際,大雁成群的向南遷徒,他們要努力地向目的地飛去,但是如果大雁群中有一隻大雁因為有美食佳餚而停下腳步,獨來獨往,這樣下去,它將會凍死在這冰天雪地的世界中。就像我們學習一樣,不能中途因為有誘惑而停下自己的腳步,這樣會以失敗告終。

  現在,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學習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在這所寄宿制的學校是很想家,但要習慣,如果像這樣,以後到了每一個不同的工作單位不都是很不適應嗎?還怎麼安得下心工作呢?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獨立是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有了獨立,才有創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獨立自主、不做溫室裡的花朵”。

  花兒總有衝破泥土,傲然綻放的時候;鳥兒總有離開鳥巢,擁抱藍天的一天;我們每個人也總有離開家庭呵護,走向獨立的過程。

  陳寅恪說:“人應當有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人總要學會長大,沒有一把傘能撐起永遠的一方晴空,沒有一個人有一生的保護神。一個人總有學會嘗試,學會面對,學會承受,哪怕面前是萬丈深淵,哪怕眼前是刀山火海,哪怕飽嘗耕耘的辛酸,失敗的淚水,請不要輕易地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別人。李嘉誠就是這樣白手起家,成為中國首富的。鳳凰浴火才能重生,毛毛蟲掙脫蛹的束縛才能化蝶,能獨擋一面,特立獨行的人才是能傲雪的臘梅。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不能永遠躲在避風港裡,甘做溫室裡的花朵,我們渴望獨立,就要笑迎風霜雨雪;我們渴望做生活的強者,就要走出溫室,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人應該是獨立的。隨著身心的發展,我們一方面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卻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面對這些責任,有些人感到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依賴別人,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樣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依賴性強的人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裡找到依靠,找到寄託。學習上,喜歡讓老師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否則,就像斷線的風箏,沒有著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裡,一切都聽父母擺佈,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就會常常不知所措。時間一長,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對,自己錯”的思維模式,走上社會也覺得“別人對,自己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剝奪了我們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增長能力、增長經驗的機會,妨礙了我們獨立性的發展。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鬥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同學們,鷹的翅膀是在搏擊風浪中練硬的,挺拔的松柏是在傲霜鬥雪中成長的。願大家勇做翱翔藍天的雄鷹,不做貪圖安逸的麻雀;要做山巔松柏,獨立自主、不做溫室花朵。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