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的素養

  在人們的印象中,教師的形象應該是知識飽滿,無所不能的聖人,人們給予教師很多定位很高的隱喻,因為一個教師需要很高的素養要求。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敬業

  如果教師職業不是自己最愛,其職業心態必然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工作態度和自身潛能的發揮,當然也會影響自己的職業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為我們有幸選擇了教師職業,我們無悔無怨,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只有信念和責任感才能使我們堅定地在教師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做得更多,成就更大! 從學生的角度看老師,應該是什麼形象呢?一個好教師除了業務精湛,學識淵博外,更主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師德,具有打動人心、影響學生一生的道德魅力。

  教育的過程是以人塑造人的過程,教師有優良的職業風範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工作要保持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儘可能淡化功利思想,不計較物質享受,不迷戀於世俗浮華,不對個人利益患得患失,一切以育人為上,以學生為本,把自己的知識、智慧、愛心等奉獻給每一位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榜樣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要完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任,教師必須搞好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具備優良的職業風範。因此,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職業風範,時刻提醒自己,找到合適的定位:既是學生學業上的老師,又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更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之專業

  所謂專業,從教育的角度講,就是學科業務知識。小而言之,是一門學問;大而言之,是一門科學。教師職業要求每個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和紮實的基本功。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板書板畫等,這裡包含著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的理解,多元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標準的把握,新課程理念的運用等。可以說,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學科教學能力是每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敬業與精業的基礎。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指教學能力、教育測量評價能力、組織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最主要、最根本的應是教學能力和教育測評能力。一個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測評能力,這就好比一個醫生必須具備診斷病情的能力與開藥方的能力一樣。這是教師職業不同於其它職業的典型能力特徵。

  新時期教師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而且需要持續地更新知識;不僅要具備教學必備的專業技能,還需要不斷提高教育理論水平。教師要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新的資訊與新的知識,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自己的知識積累,以適應飛速發展的新時代的需要,適應新時期課程的新要求。知識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前提,是從教的基礎、源泉和動力。在介紹作品前,教師先要理解作品,瞭解構成作品的各種要素以及表現手法。假如哪個教師在介紹作品時講不出發人深醒的哲理,或者道不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那麼,教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了。試想一下,一個語言缺乏風趣、幽默,眼神、表情、手勢等都缺乏節奏感,他只會使作品失去本身應有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之精業

  精業是專業知識的深化,是敬業精神的昇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沒有精深的學問,沒有深思熟慮的教學設計,沒有多元化的知識,沒有嫻熟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難以駕馭複雜多變的課堂教學的。教師的治學境界:從教學的意義上,一個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追求高超的教學藝術,更要追求崇高、理想的治學境界。有一句名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經師就是教書匠,人師就是教育家。“師”與“匠”有何區別:創意。“匠”是照本宣科,儘管做得精緻,但缺乏創意;而大師則是富於創新精神,富有新意,與眾不同,獨領風騷。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區別也在於此。

  教師是智者,是智慧的化身。教師應該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是知識的傳播者和靈魂的塑造者,從他嘴裡流淌出來的是思想、機智和幽默。能讓人豁然開朗,讓人柳暗花明,讓人峰迴路轉,讓人如沐春風;他像一塊寶石,永遠散發著人格、學識和智慧的光芒。

  教育具有科學性,教師必須遵循性和諧教育教學工作基本理論,才能把教育教學工作搞好。為此,教師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從事教育實踐。作為小學教學,主要應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學法知識。教師不僅要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還應該將他們用到實踐教學工作中,注意理論聯絡實踐,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