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習方法指導

  高中文科應該怎樣學習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供你參考。

  一、課堂內必須重視的三個基本環節

  1.課堂筆記

  怎麼記?從技術角度看,宜準備專用的16k大小的本筆記,這樣就易於較為舒適而快捷地書寫;記筆記時每一頁應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於日後的整理和補充;字的書寫以自己能看懂為條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潔。

  記什麼?記好筆記的重點有:重要的概念、結論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甚至是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某些問題的新見解和思考方法。

  怎麼用?記筆記是為了應用。筆記應多次複習,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應在對其內容記憶猶新的時候***即是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一次較為仔細的複習。當筆記“冷卻”時,再複習一遍。

  2.聽課要投入

  為了聽好課,應當做好下列幾件事:

  一是要端正聽課態度。你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幸運:每堂課都是老師化了幾個小時的心血才準備好的,你就這麼容易地得到了;課後的自學很難在相同的單位時間裡獲得相應的資訊。

  二是要認真傾聽。它包括:集中思想,尤其是專注於學習目標;專注預習中未解決的的部分;專注老師強調的知識和重點分析的知識

  三是要多種器官並用。做好筆記並積極地提問和回答。在課堂上,要堅持耳聽、眼看、手記、嘴巴問答,這樣才能為大腦印下清晰的記憶痕跡。

  四是要及時歸納。可在下課再花費一、二分鐘追憶一下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

  3.教材的閱讀

  首先是要經常看看目錄及其教材內各章節下的子目。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各子目之間的關係和核心內容。

  其次是在對每個章節的閱讀時要重視尋找“靈魂”。要多想想編者為什麼要把這一內容放進教材?他想借此說明什麼問題?他又是通過什麼材料來說明問題的?有助於養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是確定並用各種標記劃出學習目標,以便於日後複習時一目瞭然,更可以明確基本的知識點。

  二、課外學習必須具備的方法

  第一、作為文科類學科,硬性記憶非常重要。

  1.自編知識網。針對識憶內容多,知識點分散特點,建議採用“網路式”複習法,即採用目錄、章***單元***、節、標題、要點五個層次對教材進行梳理和編織記憶網路。目錄想章、以章想節,以節想標題,以標題想要點,能畫出知識結構的樹形圖在胸中。

  2.提高“回頭率”。因為文科類學科學習過程中接觸的知識很多,很多東西印象非常淺,學完一遍之後在腦中幾乎留不下多少痕跡。為了防止遺忘,即學完一節、一章、一部分之後,再回頭掃視一遍,滾動遞進,這樣知識得到了系統和鞏固,效果很好。

  3.提倡“空想法”。所謂空想法就是不看課本回想看過的內容;或看課本的大綱填充細節。這種複習方法同盯著課本死記硬背相比,所用時間更少,但是卻更容易找到記憶中的“盲點”。

  第二、練習要有效

  第一是我們應走“精練”之路。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複習資料以備用。

  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視老師佈置的自行設計的練習題。一個優秀的老師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高考的形勢,設計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供學生們選用。

  第三是許多同學對文科作業有認識誤區,文科作業恐怕同樣需要天天做,只不過不需要大量做。要儘量少做“抄抄書”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即使老師佈置了這樣的作業,也應努力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與組織。

  第四,對典型題目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一般有兩類,一是較好的高考題,特別是列入了高考《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的例證題;二是教師們設計的對某一類專題有“範例”意義的練習題。最有效的方法把那些例題研究透,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課後複習跟進

  文科學科的課後複習應該怎樣進行?

  1.巨集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進而形成一條主線和幾條條副線。

  2.微觀的歸類則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集中起來,便於識記。

  3.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小專題複習的注意重心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歸類、梳理和識記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識點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上,要學會以小見大。

  4.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瞭然。

  5.比較的方法。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

  同學們,投機取巧的佳績最多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

  來。”只有真正埋下頭,勤勤懇懇耕耘的人,最終才能將鐵杵磨成針。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必須要與學習方法緊密結合,只有懂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這我預祝你們學習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