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範文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相信七年級的學生對地理學科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想趁此機會提高班級學習成績,就需要教師認真制定教學計劃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提高使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半年地理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瞭解地區》本章通過具體例項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徵.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五、總體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2、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3、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

  4、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5、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篇二

  一、 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瞭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天文五帶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瞭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瞭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瞭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佈。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佈,瞭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瞭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六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六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五、 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絡。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六、 教學進度安排

  篇三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六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每班有一節晚修。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同時,因以往的一些客觀原因,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興致不濃,通過開學的學情摸底,瞭解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備,知識積累程度低,有些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我有信心做好。

  二、教材分析

  1、“與同學們談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調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2、“地球和地球儀”

  學習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兩個問題,一是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形狀的,二是地球儀告訴我們什麼。

  3、地球的運動

  主要內容是自轉——時差 公轉——四季、五帶,這部分比較抽象知識的教學主要是用事實說明地球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重現象說明,輕原理分析

  4、地圖

  學習方法是:在實際操作中體驗。一是製圖,繪製***或部分繪製***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二是用圖,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5、大洲和大洋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把教學與活動結合,讓學生動眼讀圖,還可以讓學生動手畫圖,從而進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圖。

  6、海陸的變遷

  重點內容是探究海陸變遷,注重在進行科學觀念的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是用實證分析和推測。

  7、天氣與氣候

  重點內容一是從生活體驗中獲得對天氣的認識;二是初識天氣預報

  8、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從圖中分析氣溫的時間變化和空間分佈 ,學生不僅要會讀氣溫曲線圖,還要會根據資料畫氣溫曲線圖。並且會通過讀圖分析影響氣溫變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從圖中分析降水的時間變化和空間分佈,降水的季節變化主要是通過一年內各月降水量柱狀圖;降水的分佈主要是通過降水量分佈圖來反映。

  10、世界的氣候

  從與天氣的對比中理解氣候在世界氣候分佈圖上說出主要氣候型別。

  11、人口和人種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影音資料,講一些有關宗教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宗教知識的興趣。

  12、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1***比較城市與鄉村景觀的差異***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3***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3、發展與合作

  資料和例項,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用例項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三、具體措施與方法

  1、抓好地理課堂教學常規。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虛心向外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7、每次單元檢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9、爭取結合地理學科內容多點使用多媒體教學,以增強教學效率效果。

  10、努力做好培優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