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課本知識點

  奮鬥學習七年級地理課本知識的雙腳在踏碎自己的溫床時,卻開拓了一條創造之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一***

  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與農業

  1、地形: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平原分佈在中部,以萊茵河為界,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佈在南部和北部半島上.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有利於大西洋暖溼流深入內陸.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3、三者之間的關係:

  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場廣佈→畜牧業發達

  ***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區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低緯度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地勢東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

  2、本區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因此是很多熱帶經濟作物的故鄉,如咖啡、可可;此外,本區很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中佔有有重要地位,如金剛石、銅.

  3、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①概念: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②弊端:初級產品價格低廉,工業製成品價格昂貴,制約了本國經辦濟的發展;③形成原因: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和控制;④出路:發展多樣化農業,振興民族工業.

  4、本區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地區.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濟增長速度,己構成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於殖民主義的長期統治和控制,本區科學技術落後,農牧業生產水平很低,糧食始終不能自給.而人口增長過快,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於是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解決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環境.

  ***三***

  澳大利亞

  1、地形: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大分水嶺.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則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東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的大堡礁.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左右.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勢最低處有艾爾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在平原中部地勢低的地區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因此人們也把那裡叫做“大自流盆地”.

  2、地形與農牧業:西部海拔不足1000米的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肉食動物,適合露天圍欄放牧.

  3、氣候與農牧業:澳大利亞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草原氣候區,較為乾燥,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溼潤;西南部地區冬季溫和溼潤,夏季高溫乾燥,這樣的氣候特點既適宜畜牧業也同樣適宜耕作業,因此這些地區發展了混合農業.

  4、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5、澳大利亞養羊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它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為平坦,西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通對於其它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

  6、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同其它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樹袋熊、鴨嘴獸等.

  7、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礦產資料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如西部的鐵礦;東部沿海的煤礦和東北部的鋁土礦.澳大利亞礦產品的開採和出口也是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