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是什麼

  只有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1提問的習慣

  教師在給孩子輔導時,會給孩子提問的機會,首先讓孩子來提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能提出問題就能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樣避免了老師提出問題不能真正發現孩子的問題。學校教育中孩子基本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原因是班級孩子很多,老師沒有精力去解決每個孩子的問題,所以孩子沒有提問的機會。而一直我們在強調個性化,就是個性化到您的孩子。分析個性,而不像學校的老師他的時間和精力只能去發現孩子的共性。

  我們培養孩子提問的習慣是對學校漏洞的補充。孩子養成提問的習慣一定是終身受益的,是個人能力的一個體現

  2解釋自己思路的習慣

  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中,無論是做作業還是考試,對於做對的題老師給的是對號,做錯的題老師給的是錯號。無論是對或者錯孩子都沒有去解釋自己做題思路的機會。而我們的老師會給孩子解釋自己做題思路的機會,無論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需要解釋。做對的題解釋之後,如果思路是正確的,老師會給予認可鞏固,做錯的題如果讓孩子去解釋,很容易發現問題,發現孩子的誤區在哪,幫助分析錯誤的思路。

  在培養孩子解釋自己思路的習慣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

  3肯定自己方法的習慣

  在學校里老師通常要求孩子要按老師的方法學習,但是我們的老師會培養孩子應肯定自己的方法,因為實際上孩子自己的一些方法可能比老師的方法更簡單或更易於理解。

  在培養孩子肯定自己方法的習慣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4當下解決的習慣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通常的做法是擱置或者死啃,這兩種方法都是有問題的。而我們的老師,孩子一有問題,就會立刻幫助解決,出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逐漸培養孩子有當下解決問題的習慣。因為孩子學習中問題一旦積累,就一定會造成成績下滑,孩子天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一定有積累問題的習慣。

  培養了孩子當下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孩子的學習沒有了壓力,同時為孩子節約了時間。

  5改錯的習慣

  學習的本質就是克服困難,改錯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習慣。孩子學習的錯誤並不代表人生的錯誤,改錯並不代表不好。老師會幫助孩子不要自責或者羞愧,改錯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錯了,老師會幫助改錯,使孩子變的樂觀,愉快的接受不足。

  6實證的習慣

  孩子學習以外的事不能擴大膨脹為學習失敗的問題。要有實事求是客觀的科學的態度。這樣才能使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學習,而不是因為父母等其他因素而學習,把隨隨便便的學習習慣改掉。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建議

  一、瞭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個性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個性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因此,只有瞭解了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才能發現原有習慣優缺點,才能有的放矢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是通過下面情況瞭解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的:

  1.班會問卷法 就是利用特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書面問卷調查。

  2.平時觀察法 就是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現來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

  3.階段談心法 就是通過找個別學生談話來了解學生學習習慣。

  4.利用家長會,尤其班主任都知道期中的家長會遠比期末的更重要。與其開全班的通報性質的家長會,不如分別開些目標更為具體的。如:針對尖子生的家長會***關鍵在於樹立高目標,放眼全學年,乃至全省,一定要充滿鬥志***,學習困難學生家長會***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心理素質、不畏困難***,進步趨勢明顯的學生家長會***鼓舞幹勁,指導學法,注重能力培養,從題海中走出來***,紀律較差的學生家長會***注重對意志、情感、興趣、性格等心理素質的培養,完善道德人格***等等。主題明確,那麼家長必定會以極大的熱情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家長會主題明確了,效果就會更加明顯。

  二、言傳身教,樹立良好自身形象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處處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三、自細節抓起,奠定學生髮展的基礎

  作為數學老師,我常常跟學生說,數學想提高成績必須每天把作業訂正好,別小看訂正作業這件事,如果你每天的作業只是做完了,而不知道哪裡錯了,不去訂正,那就等於你沒做作業一樣,不會的還是不會。因此,我在教學中很重視學生的總結改錯,讓每個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清,特別是週末的總結改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細節決定成敗,讓學生有自己的學習計劃

  學生應該有周計劃,月計劃,學期計劃,嚴格遵守學習計劃有很多好處:

  1.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你的學習,那麼學習便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壓力。

  3.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你不會浪費時間,使你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4.學習計劃表可以使你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讓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又可以幫助自己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會筆記

  上課做筆記並不是簡單地將老師的板書進行抄寫,而是將學到的知識點、一些型別題的解題一般規律和技巧、常見的錯誤等進行整理。做筆記實際是對數學內容的濃縮提煉。要經常翻閱筆記,加強理解,鞏固記憶。另外,做筆記還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更高。

  2.會比較

  在學習基礎知識***如概念、定義、法則、定理等***時,要運用對比、類比、舉反例等思維方式,理解它們的內涵和外延,將類似的、易混淆的基礎知識加以區分。如找出“同類項”和“同類二次根式”,“正比例函式”和“一次函式”,“軸對稱圖形”和“中心對稱圖形”,“平方根”和“立方根”,“半徑”和“直徑”,等概念的異同點,達到合理運用的目的。

  3.會質疑

  “學者要會疑”,要善於發現和尋找自己的思維誤區,向老師或同學提問。積極提問是課堂學習中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要敢於向老師同學的觀點、做法質疑,鍛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學習中哪怕有一點點的問題,也要大膽提問,不能留下知識上的“死角”,否則問題就會積少成多,為後續學習設定障礙。

  4.會分析

  一是要認真審題:先弄清楚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解答的問題,把一些已知條件填在圖形上,並將一些關鍵詞做好標記,達到顯露已知條件,同時又挖掘隱含條件的目的.如做幾何體時,將已知的相等的角、線段、面積及已知的角、線段、位置關係等在圖形中做好標記,避免忘記。再如做應用題時,象“不超過”“不足”等字眼,就暗示著存在不等量關係。只有弄清楚已知條件和所要解答的問題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解題;

  二是要認真思索:依據題目中題設和結論,尋找它們的內在聯絡,由題設探求結論,即“由因求果”,或從結論入手,根據問題的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需找解題方法。要注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圖多用”、“一法多題”等,拓展思路,訓練自己的求異思維。

  5.會合作

  英國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你給我一個蘋果,我給你一個蘋果,我們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給我一個思想,我給你一個思想,我們每人就有兩個思想了”,這足以說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我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適時地和同桌交流意見。在小組學習期間,要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傾聽他人的發言,並作出合理的評判,以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鑑別能力。

1.關於學習習慣養成的黑板報資料

2.學生如何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3.學習習慣隨筆

4.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計劃

5.十二個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