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解題技巧

  怎樣解答散文的閱讀題,已成為人們高考複習關注的熱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一、散文的分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中心,表現人物的特點或品質***或闡明事情蘊含的道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1***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魏巍《我的老師》

  2.抒情散文。以寫景狀物為主,表現事物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茅盾的《白楊禮讚》。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徵、比興、擬人等方法,通過對外在形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託物言志是這類散文最常用的手法。***1***託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徵性散文,作者將情感融於某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事物,藉助象形聯想或意蘊聯想把主觀情感表現出來。如楊朔的多數散文,矛盾的《白楊禮讚》等。***2***借景抒情的散文,將感情寓於景物之中,賦景物以生命,明寫景,暗寫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老舍《濟南的冬天》等。

  ⒊議論性散文。以發表議論為主的散文稱為議論散文。它與抒情散文一樣注重情感的抒發,不同的是議論散文重於理智,抒情散文重於感情。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用事實和邏輯來說理,而主要用文學形象來說話,是一種文藝性的議論文。它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嚴密的邏輯;既要以情動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於一爐,合政論與文藝於一體。魯迅先生的雜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都是典型的議論散文。

  二、中考對散文的考查一般有這樣幾個考點:

  1、理解:

  理解把握文中重要的字詞句。

  2、分析綜合:

  ①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 ②分析結構線索,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及作者觀點 ④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

  3、鑑賞評價: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三、散文閱讀應分幾步?***閱讀程式***

  一讀,整體感知:①瞭解主要內容;②歸納中心意思; ③ 分析題

  目含義。---用一句話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議論句;二抓過渡句;三抓每層每段中心句。-----用鉛筆作好標誌。

  三扣,找答題區域-----畫出相關處。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煉組合:有的答案隱含於文中,須提煉;有的答案分散在各處,須組合。 ②組織歸納:圍繞要點,句子通順,言簡意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後謄寫。

  四.散文閱讀答題的一些技巧

  1、人稱表達:

  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

  解題規範:指出人稱的運用或變化,明確每一種人稱的作用。如下表:

  第一人稱便於直接抒情;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2、修辭方法:

  解題規範:明確所用的修辭手法,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及表現出的情感態度。

  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物件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誇張、擬人;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覆;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具體修辭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生動形象,化無形為有形 誇張,表達感情更強烈

  擬人,表達親切,有情趣 對偶,整齊,有節奏感

  排比,一氣呵成,突出強調 反覆,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

  反問,表達鮮明,起強化作用 設問,突出強調

  3、表達方式:

  解題規範:確認指定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五種表達***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方式具體分類及作用: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現,具體生動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細節描寫:準確傳神鮮明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物性格特點。 插敘:內容豐富,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倒敘:設定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託感情。 敘後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題旨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4、行文段落:解題規範——

  ***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入手***。如下表:

  開頭段: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過渡段:承上啟下***總上或啟下***

  結尾段:呼應前文,深化昇華主旨,卒章顯志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如答為:①照應開頭,呼應前文;②深化主旨。

  5、表現手法:

  解題規範:確認所用表現手法,結合文句內容具體作答。

  明確常見表現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

  揚抑:在變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為行文設定鋪墊,營造氛圍。

  對比:突出事物特點,使形象鮮明。 以小見大:小中見大,表現人、事。

  此外,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詠物寄情、寓理於事、融情於事

  6、主體物件:

  ***1***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a、結構

  開頭結尾的謀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定。

  b、內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 ②對內容的充實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昇華作用; ④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一、命題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現代文閱讀的總目標——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現代文閱讀的教學建議——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資訊篩選、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二、選文來源

  現代文閱讀材料一律來自課外:課外讀物、名家經典、最新雜誌、近期報刊,當代主流、國產為先。文章大多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強烈的時代氣息、多元化的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三、考點解析

  基本要求是:能根據文章的不同體裁特點進行閱讀,瞭解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較快的閱讀速度。對敘事散文的具體要求有:

  1.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主旨。

  歸納內容要點,就是對具體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加以表達,對分散的內容加以概括。考查的是提取、歸納和概括的能力。概括文章主旨,就是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用意或目的加以概括。要求考生能夠體察作品中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題角度:

  ***1***歸納內容要點:要求對選文具體內容加以概括。如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什麼,具體寫了哪幾件事,說明了哪些內容,文章向我們傳達了哪些資訊,等等。

  ***2***概括文章主旨:①直接概括文章的中心***或論點等***。②簡談文章給你的教育、啟迪作用。③給文章擬定標題。以考查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和概括及對文字的整體感知能力。④概括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的結構是指文章的內部構造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式,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現。分析文章結構,是把握文章思路脈絡的手段,也是理解文章內容的手段。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寫作的思想線索,理清文章思路就能瞭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係等方面。

  設題角度:劃分段落層次,句子或段落的復位,選擇或補寫銜接上下文的句子,指出文章的線索或寫作順序,分析句子或段落的功能,找出伏筆和照應的語句,等等。間接考查主

  要是將層次分析和思路理解糅合在從語句理解到主體把握、文章分析等其他考點中。近年來,直接考查層次劃分的題目並不多見。

  3.篩選並整合文中的重要資訊。

  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資訊進行篩選與整合的過程。所謂“篩選”,就是按照閱讀目的對文章進行分析,準確、快速、有效地辨別並獲取命題所要求的資訊。

  所謂“整合”,就是對篩選所得的資訊做出正確的認知,把握各資訊材料之間的關係,並能綜合,或者按照命題要求進行資訊重組。

  篩選是對資訊搜尋、辨別及提取的過程,這是達到閱讀目的的重要手段;整合是指對資訊按照題目要求加以組合加工的過程,這是答題的重要手段。

  設題角度:一是能夠對照材料辨別題中資訊的正誤;二是能夠篩選出與題目有關的語句,進行整合,簡答表述。

  三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巨集觀把握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3、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資訊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鑑賞。鑑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絡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4、正確鑑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鑑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鑑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5、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