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文言文答題技巧的介紹

  考場上不但要保持自己穩定的心態之外,還必須有科學的策略、合理的方法去答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於考考文言文的答題技巧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的文言文答題技巧

  文言文閱讀題一直都非常穩定,歷年的考試都沒有太大的意外發生。一般也是從實詞、虛詞、性格表現和內容歸納四個方向設定題目。所佔分值為12分,一般設定3-4個題目。

  一般來說,最後一道題目是從全文的角度上進行考核,所以首先應該閱讀最後一道題目,大體瞭解文章內容。然後要仔細的閱讀原文,憑藉自己的語感進行初步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加點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題目進行理解。第三步就進入到了實際的解題環節:

  1、文言實詞題。要對考核的實詞進行字形和字義的分析。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聯絡上下文,推匯出詞義,然後將選項中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倘若發現語言通順合理,這說明解釋的正確無異議。一般來說,從沒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這是題目設定的干擾項。

  2、文言虛詞題。同學們在備考時也一定進行了大量的虛詞練習,在做這道題目的時候,首先應該確定這個詞在其他遇到過的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將這個意思套到試題中的句子進行驗證,倘若也說的通,那就應該是正確的。

  3、性格表現題。首先應該先找出來的是不能表現題幹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選項,先要排除干擾選項。做這道題時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張冠李戴,把別人的性格或與之無關的性格硬加到主角頭上,要儘可能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4、內容歸納題。首先要找出文段當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然後認真閱讀並精確掌握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錯誤選項中的錯誤往往很細節,主要從順序顛倒、無中生有、人物事蹟錯亂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斷加點詞的正確與否,這一題在繁雜的古文實詞翻譯中我該重點掌握哪些詞語,我該如何去訓練自己答這種題。

  運用幾個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將它後面給的解釋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錯***推斷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該字的寫法結構透出出來的含意、利用語法推--即分析該字在該句所充當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詞性、利用語境推--即結合課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該字意義***

  第二: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一項,這一題,我該著重去掌握哪些詞語進行比較,分析問題。

  高考的語文必背知識點

  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一、古詩詞

  1、過秦論 賈誼

  2、蘭亭集序 王羲之

  3、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4、師 說 韓愈

  5、阿房宮賦 杜牧

  6、《詩經》三首

  7、離騷***節選*** 屈原

  8、短歌行 曹操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歸園田居 陶淵明

  12、虞美人 李煜

  13、孔雀東南飛

  14、漢魏晉詩三首

  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二、名篇名句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1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16.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7.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20.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三、課文

  1.《勸學》***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3.《阿房宮賦》***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高考常見的易錯成語歸類

  第一類、望文生義

  1.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訊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幹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第二類、物件誤用

  1.美輪美奐:用於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於夫妻之間,不能用於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3.青梅竹馬:只能用於年幼的男女之間。

  4.休慼相關:只能用於人物之間,不能用於事物之間。

  5.置若罔聞:不可用於視覺方面。

  6.篳路藍縷:只用來形容創業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它東西多。

  8.耳提面命:用於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於上級對下級。

  10.絡繹不絕:用於人、馬、車、船。

  常用成語

  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麗動人,也形容景色優美,讓人入迷忘飢。

  例1、這女子容貌嬌好,秀色可餐,到哪裡都猶如眾星捧月一樣地被男人寵愛著。

  例2、蘇杭山水果然名不虛傳,秀色可餐,稱之"人間天堂"實不為過。

  2、平易近人:比喻態度和藹,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 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談中,他親身感受到了詩人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態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寫得平易近人。

  3、洋洋灑灑: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才思充沛,長篇大論連綿不斷。也形容規模盛大,氣勢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灑灑寫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這個貧困縣的三個領導分坐三輛轎車去基層檢查工作,一路上洋洋灑灑,好不氣派。

  4、燈紅酒綠:既可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

  例1、一時管絃嘈雜,釧動釵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直到九點多鐘,方才散席。

  例2、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5、眉來眼去:多用於男女示愛,也指壞人之間勾勾搭搭。

  例1、他們兩個眉來眼去,早就好上了 。

  例2、吳三桂與多爾袞之間,早已眉來眼去,暗中交通。

  6、處之泰然: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可指對事情無動於衷。

  例1、面對劍拔弩張的陣勢,他處之泰然,沒有顯露出任何驚慌之色。

  例2、對這麼嚴重的問題,有的同志還處之泰然,不以為意,我們有提醒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為。形容建築、雕刻技藝精湛高明,幾乎不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狀,凌然峭立。

  例1、全縣都有石刻古蹟,我們寶頂山和北山兩處。作為藝術品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議。

  例2、黃山的怪峰奇石,形態千變萬化,無怪乎人們要嘆為鬼斧神工了。

  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比喻為人處世圓滑。

  例1、如果生活豐富,知識廣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點,又有駕馭語言的能力,那麼寫起文章來,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例2、他說:“小小公職人員,習慣了左右逢源。”

  9、指手畫腳:說話時用手腳動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揮,妄加評論指責。

  例1、問起根由,毛潑皮指手畫腳,剖說那事。

  例2、***楊宇霆***只是整日在小河沿楊公館接納各方面官僚政客,指手畫腳,氣焰燎人。

  10、戰戰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抖或小心謹慎的樣子,也形容因飢寒凍餒而戰抖的樣子。

  例1、我又在北平看見摩登小姐們騎車遊春,看他們那種戰戰兢兢的樣子,實在令人不好受。

  例2、有那等貧寒之家,身無遮體之衣,口無應飢之食,戰戰兢兢,凍剝剝的袖手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