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行政執法文書規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規範衛生行政執法行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
   第二條本規範規定的文書適用於現場衛生監督、衛生行政處罰等衛生行政執法活動。
   第三條規範確定的各類文書格式樣式由衛生部統一制定。
   除本規範規定的文書樣式外,省級衛生行政機關還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補充相應文書。
   第四條製作的文書應當完整、準確、規範,符合相應的要求。
   文書中衛生行政機關的名稱應填寫機關全稱。
   文書本身設定文號的,應在文書標註的“文號”位置編寫相應的文號,文號的形式為:地區簡稱+衛+執法類別+執法性質+【年份】+序號,如京衛食罰【2002】001號。文書本身設定編號的,應在文書標註的“編號:”後印制編號,編號形式為年份+序號,如2002—001。
   第二章 製作要求
   第五條文書應按照規定的格式印製後填寫。兩聯以上的文書應用無碳複寫紙印製。應用藍色或黑色的水筆或簽字筆填寫,保證字跡清楚、文字規範、文面清潔。有條件的衛生行政機關可按照規定的格式列印。
   因書寫錯誤需要對文書進行修改的,應用槓線劃去修改處,在其上方或者接下處寫上正確內容。對外使用的文書作出修改的,應在改動處加蓋校對章,或由對方當事人簽名或蓋章。
   第六條預先設定的文書欄目,應逐項填寫。摘要填寫的,應簡明、完整、準確。簽名和註明日期,必須清楚無誤。
   第七條調查詢問所作的記錄應具體詳細,涉及案件關鍵事實和重要線索的,應儘量記錄原話。不得使用推測性詞句,以免發生詞句歧義。
   對方位、狀態及程度的描述記錄,應依次有序、準確清楚。
   第八條當場製作的取樣記錄、現場檢查筆錄、詢問筆錄、陳述和申辯筆錄、聽證筆錄等文書,應當場交由有關當事人審閱或者向當事人宣讀,並由當事人簽字確認。當事人認為記錄有遺漏或者有差錯的,應當提出補充和修改,並在改動處用指紋或印鑑覆蓋。
   當事人認為現場檢查筆錄、詢問筆錄所記錄的內容真實無誤的,應在筆錄上註明“以上筆錄屬實”並簽名。
   第九條各類文書中有關共性欄目的填寫方法:
   文書本身設有“當事人”專案的,按以下要求填寫: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填寫單位的全稱、地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姓名、性別、民族、職務等內容;是個人的應填寫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住址、***等內容。“案件來源”按照《衛生行政處罰程式》第十四條的內容填寫。
   文書首頁不夠記錄時,可以附紙記錄,但首頁及附頁均應由當事人簽名並註明日期。
   案由統一寫法為當事人名稱(姓名)+具體違法行為+案,例如XXX有限責任公司違反食品衛生許可管理案。文書本身設有“當事人”專案的,在寫案由時可省略有關當事人的內容。
   第十條對外使用的文書本身設定簽收欄的,在直接送達的情況下,應由當事人直接簽收。沒有設定的,一般應使用送達回執。
   第十一條產品樣品取樣記錄,是採集用於鑑定檢驗的健康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書面記錄。
   取樣記錄應當寫明被取樣人、取樣地址、取樣方法、取樣時間、取樣目的等內容。
   樣品基本情況應寫明樣品名稱、樣品規格、樣品數量、樣品包裝狀況或儲存條件、樣品的生產日期或批號、樣品標註的生產或進口代理單位、採集樣品的具體地點。
   第十二條非產品樣品取樣記錄,是從有關場所採集鑑定檢驗用樣品的書面記錄。
   非產品樣品取樣記錄應寫明被取樣人、取樣地點、取樣方法、取樣時間、取樣目的、使用的裝置或儀器名稱、採集樣品名稱及份數。
   此外,還應當對相應的物品或場所的狀況進行客觀的描述。
   本文書所指的物品是指公共場所日常用具用品、餐飲場所的餐具、其他物品。
   第十三條產品樣品確認通知書,是實施產品抽檢的衛生行政機關在流通市場取得樣品後,為確認樣品的真實生產或進口代理單位,向標籤標註的生產或進口代理單位發出的書面通知。在上述單位難以確認或難以聯絡的情況下,可要求經營單位送達本通知書。
   通知書應依次寫明樣品的基本情況:取樣日期、被取樣單位或地址、樣品名稱,樣品標註的生產或進口代理單位、生產日期或批號、商標、規格以及包裝狀況或儲存條件、有關依據等內容。還應告知進行確認的時間、地點、聯絡地址、郵編、***、聯絡人。
   第十四條產品樣品確認書,是被要求進行樣品確認的生產或進口代理單位,對樣品是否為其生產或代理所作的確認文書。
   確認書由被要求確認的單位填寫,應當表明肯定或否定意見。表明否定意見時應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技術鑑定委託書,是衛生行政機關委託技術機構對有關問題進行專門鑑定檢驗時使用的文書。
   技術鑑定委託書相當於委託合同,委託事項是指需要鑑定檢驗的專案。
   第十六條檢驗結果告知書,是根據有關規定將檢驗結果告知相應事人的文書,要寫明被檢驗的產品或其他物質的名稱、法律依據及提出複核申請的期限等內容。
   第十七條衛生監督意見書,是衛生行政機關製作的對被監督單位或個人具有指導性或指令性作用的文書。
   監督意見欄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辦法,使其達到衛生標準或衛生要求,一般用於設施、裝置、工藝、具體操作等。
   對雖有違法事實,但情節輕微,不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提責令改正意見時,應寫明法律依據、改正期限及責令改正意見等內容。
   第十八條職業禁忌人員調離通知書,是衛生行政機關通知用人單位將有職業禁忌的工作人員調離職業禁忌工作崗位的通知。
   應寫明調離的法律依據,調離工作人員的姓名、性別、體檢結果、職業禁忌崗位等內容。
   第十九條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是衛生行政機關發現當事人生產採取強制措施時發出的文書.
決定書應寫明當事人全稱、控制的原因、控制的法律依據和作出處理決定的期限,對控制的物品或場所應寫明物品或場所的名稱、控制地點、控制方式等內容。
   第二十條解除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衛生行政機關確認被控制的物品或場所不能或不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時,決定對被控制的物品或場所解除控制時發出的文書。決定書應當寫明當事人全稱及控制文書的作出的時間及文號。
   第二十一條封條,是為調查取證、儲存證據或防止危害進一步擴大等,對生產經營場所、物品等採取臨時停止使用、禁止銷售、轉移、損毀、隱匿等措施時使用的文書。
   封條上應當註明查封日期和期限,並加蓋公章。
   第二十二條案件受理記錄,是對檢查發現、群眾檢舉或控告,上級衛生行政機關交辦、下級衛生行政機關報請、有關部門移送來的案,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辦理受理手續,所作的文字記錄。
   案發單位(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單位全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姓名、性別、民族、職務等內容;是個人的應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住址、***等內容。
   案情摘要,應寫明主要違法事實,包括髮案時間、發案地點、重要證據及造成的危害和影響。
   處理意見,是經辦人提出的辦案具體建議,如案件是否需要進一步核實,應由哪個具體部門承擔,誰來負責等。
   負責人意見,是對處理意見的批示。這裡的負責人,可以是衛生行政機關的負責人,也可以是有關主管科(處、室)負責人,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確定。
   第二十三條立案報告,是對受理的案件進行初步核實後,確認有違法事實,屬於本機關管轄,並需給予行政處罰的,為對案件展開調查,向主管廳(局)負責人或主管科(處、室)負責人提出的書面報告。
   案情摘要,應按性質和程度,由大到小、從重到輕加以排列,逐個提出問題並加以簡要說明。同時要指明當事人違反的具體法律條款。
   負責人審批意見,是負責人對查處案件的批示,如是否批准立案,對批准立案的應確定承辦人員。
   第二十四條案件移送書,是將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移送有關單位或部門處理的文書。
  移送書應寫明移送案件的受理時間、案由、移送原因、移送的法律依據。
   移送衛生行政機關應當將案件材料一併移送。
   第二十五條現場檢查筆錄,是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對與案件有關的地點和物證場所進行實地檢視、探訪時作的記錄。
  檢查時間,到現場的年、月、日、時、分至幾時幾分。
   檢查地點,應寫清勘驗、檢視地點的具體方位和具體地點。
   檢查內容記錄,要將涉及案件事實的有關情況準確、客觀地記錄下來。
   第二十六條詢問筆錄,是為查明案件事實,收集證據,而向案件當事人、證人或其他有關人員調查瞭解有關情況時作的記錄。
   被詢問人的基本情況應記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住址(聯絡地址)以及與被調查物件的關係等。
   詢問時間,應寫明起止時間。
   詢問地點,應寫明具體地點。
   詢問內容,應記錄被詢問人提供的與案件有關的全部情況,包括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事實經過、因果關係、後果等。
   第二十七條證據先行登記儲存決定書,是要求當事人對需要保全的證據在登記造冊後進行保管的文書。
   決定書應當寫明儲存方式、儲存期限、儲存地點以及儲存證據的有關內容。
   第二十八條證據先行登記儲存處理決定書,是衛生行政機關在規定的期限內對被儲存的證據作出處理決定的正式檔案。
   處理決定書應寫明當事人全稱,儲存決定書作出的時間、文號及具體處理決定。
   第二十九條案件調查終結報告,是案件調查終結後,承辦人就案情事實、對所調查問題性質的認識、對當事人責任的分析、對當事人的處理意見等,以書面形式向領導或有關部門所做的正式報告。
   承辦機構,指負主要責任辦理該案件的機構,如科(處、室)等。承辦人,指負責辦理該案件的衛生監督員。
   案情及違法事實,應簡明扼要,寫清案件的經過和結果,違反的法律條款等。
   相關證據,應列明已經查證屬實的,與案件有關的所有證據。
   爭議要點,既應寫明當事人與承辦人之間對案情事實的不同觀點,也應表明承辦人之間對案件的不同意見。如無爭議則寫“無”。
   處理建議,經過調查,據以立案的違法事實並不存在,應寫明建議終結調查並結案等內容。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應寫明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及法律依據等。
   負責人意見,應寫明是否同意的意見,對需要合議的案件應提出進行合議的具體意見。
   第三十條合議記錄,是對擬適用聽證程式的行政處罰或其他重大 行政處罰案件在調查終結後,組織有關人員對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審議時記錄的文字材料。
   合議記錄應寫明案由、合議主持人、參加合議人員、合議時間、合議地點等內容。
   合議記錄必須包括:違法事實、相關證據、處罰依據、合議建議。 對不同的合議意見,應如實記錄。
   合議結束後,所有參加合議人員都應在每頁合議記錄上簽名並注 明日期。
   第三十一條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是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告 知當事人將要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應當享有的權利的文書。
   事先告知書,應寫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違反的法律條款、將要 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法律依據、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的時間、地點、***、聯絡人等。
   在當事人表明放棄陳述和申辯權時,應請當事人在“當事人簽收”處寫明“放棄陳述和申辯權”或“不陳述、不申辯”等內容。
   第三十二條陳述和申辯筆錄,是對當事人及陳述申辯人陳述事實、 理由和申辯有無違法行為以及違法行為情節輕重的記錄。
   當事人委託陳述申辯人的,應當寫明受委託的陳述申辯人的姓名、性別、職務、現在工作單位等。受委託的陳述申辯人應當出具當事人的委託書。
   應當寫清陳述和申辯的地點和時間。
   應當儘可能記錄陳述申辯人原話,不能記錄原話的,記錄應真實 反映陳述申辯人原意。
   第三十三條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是對適用聽證程式的重大行政 處罰案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向當事人告知有要求聽證權利的文書。
   告知書應寫明當事人違法行為、違反的法律條款、將要作出的行 政處罰決定的法律依據、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聽證機關的地址、***、***、聯絡人等。
   在當事人表明放棄聽證權時,應請當事人在“當事人簽收”處寫 明“放棄聽證權”等內容。
   第三十四條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是經有權要求舉行聽證的當事人提出,衛生行政機關決定舉行聽證時向當事人發出的書面通知。
   通知書應寫明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方式、聽證組成人員、 申請回避的權利、聽證機關的***等。
   第三十五條聽證筆錄,是對聽證過程和內容的記錄。
   當事人委託代理人的,應寫明代理人的姓名、性別、職務、現在 工作單位等。委託代理人應當出具當事人的委託書。
   筆錄應寫明案件承辦人、聽證員、聽證主持人、書記員、聽證方 式、聽證地點、聽證時間、案由等內容。
   記錄應寫明案件承辦人提出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 人陳述、申辯等內容。
   所有參加聽證的人員都應當在每頁筆錄上簽名並註明日期。
   第三十六條聽證意見書,是聽證結束後,就聽證情況及聽證人員對該案件的意見,以書面形式向負責人或有關部門所做的正式報告。
   對當事人和案件承辦人的陳述應抓住要點,歸納概括。聽證人員 意見是評議後對案件承辦人認定的違法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和適用法律是否正確提出的意見。
   負責人意見是負責人對聽證人員意見的具體批示。這裡的負責人, 是衛生行政機關的負責人,但也可以是經授權的有關主管科(處、室)負責人。
   第三十七條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衛生違 法案件,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文書。
   被處罰人是單位的填寫單位全稱,是個人的填寫姓名。同時,還應寫明被處罰人的地址。
   決定書應寫明查實的違法事實、相關證據、違反的法律條款、行政處罰依據、行政處罰決定的內容,同時,應提出責令立即或限期改正的意見。決定書還應當將有關告知事項交代明白,如***繳往單位地址和繳納期限,複議和訴訟的途徑、方法和期限等。
   第三十八條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是對案情簡單、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違法案件依法當場作出處理決定的正式檔案。
   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填寫與一般程式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要求基本相同。
   第三十九條送達回執,是將衛生行政執法文書送交有關當事人而證明受送達人已收到的憑證。
   送達回執用於直接送達、郵寄送達、留置送達等方式。
   送達回執,應寫明受送達人、送達機關、送達檔名稱及文號、送達地點等內容。
   在當事人拒絕簽字而採用留置送達方式時,應在備註欄說明有關情況,並邀請見證人簽字並註明日期。
   第四十條強制執行申請書,是在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給予的處罰時,衛生行政機關為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而提交給人民法院的書面申請。
   申請理由要簡述被處罰單位的違法事實,可依據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記載的違法事實來填寫,不要填寫其他違法事實。其目的主要是證實被處罰單位在處罰當時確有違法行為,並依據違法事實給予了行政處罰。申請理由欄的()中填寫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文號或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的編號。
   第四十一條結案報告,是對立案調查的案件,在行政處罰決定履 行或執行後,或不作行政處罰的案件,報請負責人批准結案的正式檔案。
   結案報告應填寫當事人、案件來源、立案日期、案由等,給予行政處罰的應寫明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執行方式、執行日期、執行結果等內容,不作行政處罰的應寫明理由。
   第三章 文書管理及其他第四十二條各級衛生行政機關應當加強對衛生行政執法文書的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落實專人負責管理。
   為提高工作效率,可採取提前加蓋印章,編號管理等方式。
   第四十三條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解除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證據先行登記儲存決定書、證據先行登記儲存處理決定書、當場衛生行政處罰決定書等設有存根的文書,存根應定期送交對衛生行政執法負有稽查或綜合管理職責的機構。
   第四十四條查處衛生違法案件所形成的案卷材料應按一案一卷形式進行裝訂,每卷順序按有關材料形成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第四十五條本規範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本規範自2003年5月1日起實施。衛生部1992年3月11 日釋出的《關於統一27種衛生監督文書格式的通知》(衛監發【1992】第14號)、1998年7月8日釋出的《衛生行政執法處罰文書規範》同日廢止。但衛監發【1992】第14號文中有關建設專案審批及衛生許可證的文書繼續有效。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