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中的千古名句

  國學經典進課堂的教育活動目前已經逐漸常態化,國學經典的巨大文化張力和價值導向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中越來越被重視和推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供大家欣賞學習!

  【精選篇】

  1.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漢書》

  2.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3.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4.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5.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6.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8.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9.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11.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1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13.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1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7.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格言連璧》

  18. 見侮而不鬥,辱也。

  19.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20.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熱門篇】

  1.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3.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4.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7.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宋朱熹讀書之要》

  8.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9.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

  10.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11.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12.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13.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14.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17. 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18.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過分勞苦***勞。

  1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0.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志》

  21.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2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23.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

  2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5.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經典篇】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2.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4.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5.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6.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7.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清《增廣賢文》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說》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11.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12.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

  13.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4.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1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1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生主》

  17.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8.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19.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20.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