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安撫心靈語錄精選

  佛法怎麼來安撫心靈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安撫心靈語錄,希望你喜歡。

  

  1*** 嗔心暴烈,不發則已,發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2*** 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所以有貪嗔也。

  3*** 世間萬事莫非對待,於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則是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矣;然而不無幻顯現,非有而有也。顧既超乎其表,是為不著,不如是不能證絕對之性體,此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不如是不能救輪迴之眾生,此大悲也。

  4*** 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虛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5*** 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6*** 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並空亦空。

  7*** 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8*** 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9*** 舍一切煩惱是佈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10*** 清淨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淨時不生清淨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於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佛教安撫心靈語錄最新

  1*** 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2*** 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願莫求;現在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3*** 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4*** 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5*** 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6*** 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

  7***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8*** 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9*** 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10*** 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

  11*** 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

  12*** 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13*** 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14***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15*** 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16***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17*** 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18***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19*** 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

  20*** 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佛教安撫心靈語錄集錦

  1*** 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2*** 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3***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4***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5***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6*** 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7***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8*** 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9***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10*** 無心者,無一切心。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寒不礙,無能所,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11*** 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12*** 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升於靈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

  13***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

  14***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15*** 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

  16*** 忘機是佛道,分別是魔境。

  17*** 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

  18***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19*** 無名即是一切諸法得道之處。

  20*** 心不可傳,以契為傳。心不可見,以無為見,契亦無契,無亦無無。

  21*** 無心似鏡,與物無競。無念似空,無物不容。

  22***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23*** 妄念無生,乃名真心不動。

  24*** 妄息心空,真知自現。

  25*** 般若體畢竟清淨,無有一物可得,是名無法可說;即於般若空寂體中,具恆沙之用,即無事不知,是名說法。

  26*** 如來五眼:見色清淨名為肉眼;見體清淨名為天眼;與諸色境乃至善惡,悉能微細分別,無所染著,於中自在,名為慧眼;見無所見名為法眼;無見無無見名為佛眼。

  27***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28*** 盡無盡。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於無生體中,具恆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與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

  29*** 天地在乎,萬化由心。

  30*** 聖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機還同本得,凡夫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