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國的演講稿小學

  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從古往今,有許多人具有著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們視愛國為己任,為國捐軀,他們在戰場上不怕敵人的攻擊,奮勇向前,一次次成功保衛祖國。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的心中,有一個和母親一樣重的名字,那就是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有燦爛的傳統文化;有壯麗的大好河山;有悠久的歷史;有繁榮的經濟??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深深地愛著她!

  她是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長江是她值得驕傲的腰帶;黃河是她漂亮的圍巾;巍峨峻拔的珠穆朗瑪峰是為她撐起的一把巨傘;深深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她最得意的一條髮卡。臺灣和海南把她打扮得那麼富饒、美麗;上海是她最美的一顆寶石,香港則是她頭上的一朵紫荊花。萬里長城是她座下的一條巨龍,為她保駕護航。這就是我的祖國,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一個擁有錦繡山川的我的祖國。

  她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她的記憶裡,有春秋戰國時的紛爭,也有秦始皇一統六國;有漢武帝抗擊匈奴,也有張騫出使西域;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也有玄奘歷盡磨難的西天取經;有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也有忽必烈統一中國,擴大國土面積;有康熙抗擊沙俄,也有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有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有西方列強瓜分中國;有前無古人更是後無來者的長征,也有經過八年抗日和兩年內亂的新中國成立。這就是我的祖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一個有榮有辱的我的祖國。

  有一個日子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不能忘懷,這個偉大的日子,宣告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達。2016年10月20日,我國第二駕載人太空梭——“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宇航員聶海勝、費俊龍駕駛飛船在太空中行駛一週後,安全著陸,使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且回收成功的國家。

  我們的祖國正在飛速發展中,我們也要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篇2: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當浦江的浪花搖落滿天繁星,點亮我們身後中國館敞開的門窗,我們在流光異彩的世博園裡,為迎來新學年第一課的開講,我的夢在長城上生長,這夢想的長城,正在延伸祖先的榮光,長城的腳下,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長城的天界,是一個名叫未來的地方,下一個百年,我的夢,中國夢,花開何方,來吧!同學們!請開啟心中最美麗的翅膀,這一刻讓我們一起飛向北京,在那萬里長城之上對話星空,和世界一起分享,

  今夜當世博園的燈光相逢長城的目光,我們要在這裡集合起所有屬於未來的夢想,哪怕只是一道稍縱即逝的流星,也請關注它,也許哪一天就能觸發出新世界的曙光,請未來登上長城吧!一起收穫中國少年永無止盡的夢想,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的夢是中國夢,中國的夢是我們的夢,

  要實現夢想,不單單要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需要同伴多給我鼓勵,給我幫助,理解,支援,也就是這份理解,支援,最終會實現我們的夢想。堅持成就夢想。

  人可有很多夢想,但是可能實現一個就足夠了,只不過是剛剛才第一步跌到了,為什麼就不願爬起來?明天總要面對,明天太陽還要升起,我們如果還想繼續走下去的話,那隻能換一條路。天空不留鳥飛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如果我們盡力了,卻依然抵達不了夢的彼岸,我們無悔,因為我們至少奮鬥過,如果我們付出了,得到的卻不成正比的收穫,我們無悔,以為至少我們付出過,此刻,唯有向前,唯有向前

  小時候,其實變換夢想沒有關係,你需要的是不斷的去想,不斷地去想快樂的事情,其實夢想不必要很大,只需要覺得這很現實,這你能做得到,但第二個是夢想跟眼淚和汗水,是在一起的,假如夢想離開了汗水的眼淚,那就變成亂想,空想。

  篇3: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熱愛祖國》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裡?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裡,就在我們的校園裡,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作為我們新紀元的中學生來說,我們熱愛祖國,那我們需要做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勤學和好問,因為我們要做學問。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慧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裡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文明禮貌在我們身上不能丟失,那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真正體現。

  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一所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學風。我們學校幾年來延續下來的勤學、好問、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學風。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裡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