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鐵生閱讀理解答案

  掌握好閱讀理解的技巧和解題策略是每位學子在高中階段必須學會的一門必修課,也是在語文考試中得高分的關鍵。語文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說明文閱讀近年來也是每年必考,完成閱讀題,除了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之外,還需要多練習,熟能生巧。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現小編整理了回想鐵生 閱讀答案,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回想鐵生 閱讀答案

  陳村

  2010年的最後一天,早上八點半,我被手機簡訊鬧醒,去看,才知道史鐵生去世的訊息。接著的幾天有幾十家媒體要求採訪,我一一謝絕。我自己寫文章比記者寫更真實。

  他在送我的華夏社出版的《禮拜日》一書上寫道,陳村:這家出版社,這本書的裝幀,這本書的作者和這本書的存有者,都與殘疾有關。看來,殘疾有可能是這個世界的本質。鐵生***十月。

  他跟我投緣,也許是因為我們有相似的經歷,都曾當過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組“午餐半小時”,都屬殘疾人,都寫作。但他站不起來了,我還能彎曲地站立和難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說,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比我深入十倍。在我眼裡,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好的作家。

  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探望史鐵生。在他那裡坐兩三個小時,吃頓飯。他們夫婦邀我住他們家,我總推辭了。我來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說話,可是他的身體禁不住客人的打擾。他的截癱,他的腎臟萎縮,用他的話說,發動機和輪子都壞了,維持身體的執行很累。第周兩到三次的腎臟透析,不由分說地打斷他的生活和思維。

  除了他的體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菸,我和他的談話與常人無異。談得很快樂。殘疾其實並不缺少什麼,只是不能實現罷了。他常常想得比人們深入透徹,他有自己的理由和節律。他是小說家,我喜歡讀他作品的一個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明淨的文字,不曾神神鬼鬼牽絲攀藤。他的手總是溫暖的、寬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作,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他把自己看輕了,才能去愛自己,愛世界。

  史鐵生通常並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題下的諸多奧義。別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從腿開始思想,體察心靈。他常常糾纏在那些排遣不開的命題中,時間長了,成為習慣和樂趣。他的想法都是經過推理論證的,有明晰的線索可尋。可是,聽他說話的人,因為自己的好腿好腎,常常哼哼哈哈的,懶得跟從他的思維。他的書被更多閱讀的是《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與地壇》《命若琴絃》。那樣的故事只有他能寫。讀的時候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讀史鐵生的文章,和他談話,都不會越讀越狹隘。他很艱難地從生存的窄縫裡走出來,帶著豁然開朗的喜悅。我常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種嘲弄自己之流的快樂。他不是,他完整地儲存自己,依然快樂。經過那道窄縫之後,快樂肯定不再張揚,應該稱為喜悅了。他是用喜悅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滅。許多遊戲和他無緣,他不再迷失,可以欣賞自己,欣賞上帝的手藝。史鐵生坦然寫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蕩,讀過他作品的人知道他的許多往事,也看見他的許多思索。那些困苦,經過血的洗禮後成了他的資源,以此走向內心,走向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問,但不控訴,不失態。

  這幾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筆》和他送我的其他書。他將自己拆開,思索許多有關精神的命題。關於上帝和神,關於心魂,關於愛情,關於有無,關於自卑,關於生死。他給世界找到的本質是殘疾和愛情:殘疾是事物的障礙,愛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將上帝視為同行,窺探上帝作為編劇的手藝。1998年1月,我帶女兒去看鐵生。鐵生開啟電腦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戲。他說自己有時也玩兩盤。這也是他的生存狀態,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飛快行走,一路蹦蹦跳跳吃下許多豆子。這個輪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敢面對真實的人生,不退縮到無知和曲解,不麻痺麻醉自己。他對許多事情都興致盎然,關心新舊科學和新舊哲學,關心今天。他的敘述強調邏輯,推理嚴密,用論據論證那些看似荒謬的人生命題。他一直在思索: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他從身體的不能去想精神,想靈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無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復旦大學的“史鐵生追思會”,螢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麼神采奕奕,寬厚地笑著。史鐵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真誠、溫暖、厚重。這樣的作家是不會死的。

  1.文章第①段末尾為什麼說“在我眼裡,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好的作家”?***4分***

  2.文章自然樸實,感情真摯。請以第段的詞句為例簡要分析。***3分***

  3.“他就在這樣的境況中寫許多文章,出多本書,甚至有《務虛筆記》和《我的丁一之旅》兩部長篇小說。”如果你來朗讀這句話,你覺得劃線部分哪兩個詞語應該重讀?為什麼?***3分***

  4.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賞析,錯誤的一項是***2分***

  A.這是一個殘疾作家在回憶另一個殘疾作家。相似的經歷和困厄,使他比常人更容易觸控到史鐵生的心靈。

  B.第③段中“發動機和輪子都壞了”一句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腎臟萎縮和截癱給史鐵生造成的生存艱難。

  C.第⑤段中“那樣的故事只有他能寫”是因為就算別人也經歷了他那樣的困苦,也難以像他那樣創作 和生活。

  D.第⑥段簡述了史鐵生身體上所承受的常人難以想象的困苦,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史鐵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使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

  參考答案:

  1.①史鐵生和他的作品真誠、溫暖、厚重。②他的一生透明坦蕩,他不作狀,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③他坦然寫自己,讀者可以通過他的作品瞭解他的往事和他的思索。④他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厄,卻並不抱怨,知道感恩。⑤他追問,但不控訴,不失態。經受血的洗禮後,他把困苦變成資源,從此走向內心,走通命定之路 ,去看他人和世界。⑥他在困境中寫出大量的文學作品。

  ***答出一點得2分,後面每多答一點增加1分,得滿分4分為止,意對即可。摘取原文或自行概括皆可。***

  2.第② 段第一句交代史鐵生本應有的健壯體格,“本來”一詞融入了作者對他遭受身體磨難的遺憾之情。第二句敘述了從截癱到被迫走另一條路,直至最後真正走通的曲折過程。“塞”字融入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母親和朋友說服他,他說服自己”,簡簡單單,平平實實,卻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融入了對史鐵生終於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的艱難的理解和讚歎;“認識”、“閱讀”兩個詞語融入了作者由衷的敬意。***答到1點得2分,答到2點得滿分。意對即可***

  3.“甚至”和“兩部”***或“長篇”***。“甚至”表示遞進,表現了作者對史鐵生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苦後寫出《務虛筆記》《我的丁一之旅》這樣的長篇小說的驚訝、敬佩。“兩部”表示數量之多***或“長篇”表示篇幅之長***,表現史鐵生的勤奮、頑強。***找到重讀詞語和理由各點一半分。意對即可***

  4.D 不是“簡述”,是詳述;沒有“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