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丘傳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丘雖歷要職,固守清儉,未嘗受人饋遺,第宅輿馬,稱為敝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王丘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王丘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王丘,光祿卿同皎從兄子也。父同晊,左庶子。丘年十一,童子舉擢第,時類皆以誦經為課,丘獨以屬文見擢,由是知名。弱冠,又應制舉,拜奉禮郎。丘神氣清古,而志行修潔,尤善詞賦,族人左庶子方慶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稱薦之。長安中,自偃師主簿擢第,拜監察御史。

  開元初,累遷考功員外郎。先是,考功舉人,請託大行,取士頗濫,每年至數百人,丘一切核其實材,登科者僅滿百人。議者以為自則天已後凡數十年,無如丘者,其後席豫、嚴挺之為其次焉。三遷紫微舍人,以知制誥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轉吏部侍郎。典選累年,甚稱平允。擢用山陰尉孫逖、桃林尉張鏡微、湖城尉張晉明、進士王泠然,皆稱一時之秀。俄換尚書左丞。

  十一年,拜黃門侍郎。其年,山東旱儉,朝議 選朝臣為刺史以撫貧民,制曰:“昔咎繇與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此皆念存邦本,光於帝載,乾乾夕惕,無忘一日。而長吏或不稱蒼生或未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於是以丘為懷州刺史,又以中書侍郎崔沔等數人皆為山東諸州刺史。至任,皆無可稱,唯丘在職清嚴,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選事,入為尚書左丞。丁父憂,去職,服闋。拜右散騎常侍,仍知制誥。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書令蕭嵩與丘有舊,將薦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辭,且盛推尚書右丞韓休。及休作相,遂薦丘代崔琳為御史大夫。丘既訥於言詞,敷奏多不稱旨。俄轉太子賓客,襲父爵宿預男,尋以疾拜禮部尚書,後致仕。

  丘雖歷要職,固守清儉,未嘗受人饋遺,第宅輿馬,稱為敝陋。致仕之後,藥餌殆將不給。上聞而嘉嘆,下制曰:“王丘夙負良材,累升茂秩,比緣疾疹,假以優閒。聞其醫藥靡給,久此從宦,遂無餘資。持操若斯,古人何遠!其俸祿宜全給,式表殊常之澤,用旌貞白之吏。”天寶二年卒,贈荊州大都督。 ***《舊唐書》***

  《王丘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而長吏/或不稱蒼生/或未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

  B.而長吏或不稱/蒼生或未/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

  C.而長吏/或不稱蒼生/或未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

  D.而長吏或不稱/蒼生或未寧/深思循良/以矯過弊/仍重諸侯之選

  11.下列對文中畫虛線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左庶子:庶子,指庶妻所生的兒子,即媵、妾所生之子。而左庶 子,則是地位較低的庶子。

  B.左丞:在唐代,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所以右丞更大。

  C.知制誥:掌管起草誥命之意,後用作官名。 唐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製。其後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職者,則稱某官知制誥。

  D.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於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丘自幼聰明。十一歲時就參加童子科考試,而且考上了。當時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經文應試,只有王丘以文章考中。

  B.在王丘的人生當中,他得到多人推薦提拔。比如左庶子王方慶、御史大夫魏元忠、偃師主簿等。

  C.王丘任職考功員外郎後工作盡職盡責。他請求寄託於皇帝的支援,針對“取士”過多的情況進行了整頓,結果那年登科的只有幾百人。

  D.因為生病,王丘請求退休,並得到允許。但是離職後,生活困窘,以致生病藥後藥物難以為繼。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昔咎繇與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此皆念存邦本。

  ***2***聞其醫藥靡給,久此從宦,遂無餘資。持操若斯,古人何遠!

  《王丘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0.D***用句式對稱的方法可解***

  11.A***左庶子,不能分開為“左”和“庶子”兩部分解釋,如果是指非嫡子,那就沒有“左右”之分,所以是官名。唐朝“庶子”是官名,太子宮所屬官署名,分為“左庶子”和“右庶子”***

  12.C***翻譯錯了“請託大行”,意思是請求開後門,拉關係***

  13.***1***古代咎繇對大禹說:“在於知人善任,在於使百姓***。”這都是說心上想著國家的根本。***“知人”知人善任;“安”使……***;“念”心裡想著,各1分,句意2分******5分***

  ***2***聽說他醫藥供應不上,長期做官,竟沒有剩餘的財產。像這樣持守節操,離古聖人能有多遠呢!***“靡”不,無;“持操”堅持操守;“何”反問語氣,各1分,句意2分******5分***

  《王丘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王丘,是光祿卿王同皎的堂兄的兒子。父親王同晊,左庶子。王丘十一歲時,應童子科考試登第,當時所有的童子都是以背經文應試,只有王丘獨以文章考中,因此知名。他二十歲時,又應試中舉,拜奉禮郎。王丘神氣清古,而且志行修潔,特別善於詞賦。族人左庶子王方慶和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稱讚推薦他。長安年中,他由偃師主簿提拔,拜監察御史。

  開元初年,調任考功員外郎。原先,考功舉人,開後門拉關係盛行,取士很濫,每年達數百人之多。王丘一一複核材料,登科的僅只有一百人。評議的人認為,從武則天以後共幾十年,沒有能比得上王丘的,在他之後的席豫、嚴挺之也比不上他。王丘三任紫微舍人,以主管制誥的勤謹,加朝散大夫之職,又調任吏部侍郎。選拔人才多年,都很公平恰當,他提拔任用了山陰縣尉孫逖、桃林縣尉張鏡微、湖城縣尉張晉明、進士王泠然,都被世人稱為一時之秀。不久換職尚書左丞。

  開元十一年,王丘任黃門侍郎,那一年,山東大旱歉收,朝廷從朝臣中選刺史去安撫貧民,下旨道:“古代咎繇對大禹說:‘在知人,在安人。’這都是說心上想著國家的根本,光大帝業,小心謹慎,無一日遺忘。但是長吏中有不稱職的,百姓中有不能安生的,朕深思依循良好的政治,來矯正過失,依舊要很重視諸侯的選拔。”這樣就派王丘為懷州刺史,又派中書侍郎崔沔等數人都去任山東諸州的刺史。到任,皆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只有王丘在職清廉嚴明,官民又敬又畏。不久,又分管吏部選拔人才的工作,入臺閣任尚書左丞。父喪去職,期滿,拜右散騎常侍,仍管天子的詔書等制誥之事。

  開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書令蕭嵩與王丘有老交情,將推薦王丘任宰相,王丘得知堅決辭謝,並且極力推薦尚書右丞韓休。到韓休做了宰相,便推薦王丘代崔琳任御史大夫。王丘因不善言辭,奏對多不稱皇上的心意。不久調任太子賓客,襲父爵為宿預男。不久帶病拜任禮部尚書,後告老還鄉。

  王丘雖然歷任要職,但卻固守清廉,從不受人饋送,住宅車馬,均是很敝陋的。辭官歸田以後,病了連吃藥的錢都有困難。皇上聞知而讚歎,下書道:“皇帝下令說:“王丘一向富有才華,多次升遷擔任了重要的官職,近來由於生病,才准許他辭官過安閒的生活。聽說他醫藥供應不上,長期做官,竟沒有剩餘的財產。像這樣持守節操,離古聖人有多遠呢!王丘俸祿,應當全給,以此來表示殊常的待遇,用來表彰廉潔之吏。”天寶二年去世,追贈荊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