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的意思是什麼

  蟬蛻的意思:

  蟬蛻,中藥名。其全形似蟬而中空,稍彎曲。長約100px,寬約50px。表面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頭部有絲狀觸角1對,多已斷落,複眼突出,頸部先端突出,口吻發達,上脣寬短,下脣伸長成管狀。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內捲曲,脊背兩旁具有小翅2對;腹面有足3對,被黃棕色細毛。腹部鈍圓,共9節。體輕,中空,易碎。無臭,味淡。功能: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

  英文解釋

  [中藥] cicada slough [skin];periostracum cicada ;

  [cicada slough;exuviae of cicada]∶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可入藥

  [free]∶比喻從擺脫或脫離出來

  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詳細解釋

  蟬自幼蟲變為成蟲時脫下的殼。可入藥。性寒、味甘。主治感冒發熱、咳嗽、音啞等症。一名蟬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蚱蟬》:“蟬乃土木餘氣所化,飲風吸露,其氣清虛,故其主療皆一切風熱之證。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抵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治面板瘡瘍風熱,當用蟬蛻,各從其類也。又主啞病、夜啼者,取其晝鳴而夜息也。”參見“ 蟬殼 ”。

  形同蟬蛻的現象。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楊敬政》:“及明,訝其起遲,開門視之,衣服委於床上,若蟬蛻然,身已去矣。” 宋 蘇舜欽 《春睡》詩:“身如蟬蛻一榻上,夢似楊花千里飛。” 清 袁枚 《續新齊諧·狗兒》:“數日後,覺體中麻癢,乃入溪澗浴之,忽黑皮蟬蛻而貌轉靡嫚。”

  喻潔身高蹈,不同流合汙。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唐 高適 《贈別王十七管記》詩:“浩歌方振盪,逸翮思凌勵,倏若異鵬摶,吾當學蟬蛻。”《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今已矣,把衣冠蟬蛻,濯足滄浪。”

  喻擺脫貧賤,獲致功名利祿。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徒疲勞於述作,豈蟬蛻之有期也。” 清 唐孫華 《挽磐庵弟》詩:“政成蒙尉薦,塵埃始蟬蛻。”

  喻去故就新,棄暗投明。

  《後漢書·張衡傳》:“欻神化而蟬蛻兮,朋精粹而為徒。” 李賢 注:“言去故就新,若蟬之蛻也。”《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晧書>》:“又 南中 呂興 ,深覩天命,蟬蛻內向,願為臣妾。” 張銑 注:“背亂向理,如蟬之蛻皮也。”

  喻脫胎換骨。多指修道成真或羽化仙去。

  晉 左思 《吳都賦》:“ 桂父 練形而易色, 赤須 蟬蛻而附麗。” 唐 呂岩 《七言》詩:“曾於 錦水 為蟬蛻,又向 蓬萊 別姓名。”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二:“自 左元放 蟬蛻之後,金丹九轉之妙不聞。”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 終南 曳杖來採藥,眼看江上飛虯龍。紫泥欲下早蟬蛻,掉頭不肯隨東封。”

  喻破舊立新,獲更高成就。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讀論語》:“有朋自遠方來者,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也。舉夫人之桎梏而蟬蛻之,朋之樂,我之樂也。” 清 錢謙益 《袁祈年字田祖說》:“ 田祖 胚胎前光,蟬蛻俗學,卓然有志於文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