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不當罪的解釋和造句

  罰不當罪指處罰和罪行不相當,你會用罰不當罪造句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罰不當罪的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罰不當罪的意思

  [釋義] 罰:處罰;當:相當;相稱。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語出] 《荀子·正論》:“天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正音] 當;不能讀作“dànɡ”。

  [辨形] 罰;不能寫作“伐”。

  [反義] 賞罰分明

  [用法] 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用罰不當罪做成語接龍

  罰不當罪 → 罪孽深重 → 重床迭架 → 架謊鑿空 → 空穴來風 → 風捲殘雲 → 雲消霧散 → 散馬休牛 → 牛毛細雨 → 雨過天青 → 青紅皁白 → 白日做夢 → 夢寐以求 → 求志達道 → 道聽途說 → 說白道綠 → 綠水青山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不出戶 → 戶樞不蠹 → 蠹國害民 → 民貴君輕 → 輕而易舉 →舉一反三 → 三三兩兩 → 兩袖清風 → 風捲殘雲

  罰不當罪的正確造句

  1*** 剛才言語之間粗疏狂妄,冒犯高明,現在回過頭來細想,罰不當罪。

  2*** 尤其是在一些刑事審判中,對於同一類案件,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在判決結果上往往可以同案不同刑,量刑畸輕畸重罰不當罪等現象屢見不鮮。

  3*** 由於有期徒刑的上限偏低,實踐中,對於有些犯罪行為,如果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偏輕,判處無期徒刑又過重,因為缺乏相應的刑罰設定,容易導致罰不當罪。

  4*** 內量刑,但明顯偏輕,且未區分五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律判處緩刑不符合法律規定,僅對“綠大地”公司判處的罰金也明顯偏輕,罰不當罪。

  5*** 罰不當罪到底是處罰過重還是過輕?

  6*** 這個案子你們在處理時罰不當罪,建議在量刑上再研究一次。

  7*** 被告人認為法庭判得不公正,罰不當罪,有權上訴。

  8*** 最終負全責的或者罰不當罪的總是弱者。

  9*** 等了十幾年,才等到這個貪官落網,但是罰不當罪啊。

  10*** 賞不當功則不如無賞,罰不當罪則不如無罰。

  11*** 監管不力,且罰不當罪。治亂需用重典。。

  12*** 毀了別人的一生,罰不當罪。

  13*** 罰不當罪固然不足以威懾來者,但即便用重典,難道就可以永絕後患嗎?一個偶然的判例無論多麼嚴厲,都不能替代社會機制尤其是法律機制的適時調整。

  14*** 職務犯罪數量上升,原因固然很多,“罰不當罪”肯定是一個重要的“負激勵”。

  15*** 如果不是家訪,或許徐某強姦案就罰不當罪,被害人就可能會落下終身殘疾。

  16*** ***《論語》***“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17*** 如果罰不當罪,罰不過罪,那刑罰的威懾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喪失殆盡,通過刑罰處罰來預防犯罪的目的也將會成為泡影。

  18*** 賞不當功,不如不賞;罰不當罪,不如不罰。

  19*** 儘管抄襲嚴重,但相應的處罰確實是“罰不當罪”,往往被輕描淡寫。

  20*** 連名字都不敢點的處罰,可以說是罰不當罪。

  21*** “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22*** 和解之後不是免除刑事責任或罰不當罪,只是把最嚴厲程度降低到次嚴厲程度,由死刑立即執行改為適用死緩或無期徒刑。

  23*** 而立案的案件提出糾正件;強化對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量刑畸輕畸重職務犯罪案件判決輕刑緩刑不當問題的監督,切實糾正裁判不公罰不當罪。

  24*** 其實,輿論之所以對判決產生失望,也是基於這一初衷,因為在普通民眾眼中,如此“罰不當罪”的判決顯得有些輕,很難以對那些“馬路殺手”起到震懾作用。

  25*** 從法理上講,即便有自首情節,徒流刑的處罰結果也實在是罰不當罪。

  26*** 法院一審宣判後,景泰縣人民法院提起抗訴認為免予刑事處罰的量刑畸輕,罰不當罪。

  27*** 幅度內量刑,但明顯偏輕,且未區分五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律判處緩刑不符合法律規定,僅對綠大地公司判處罰金也明顯偏輕,罰不當罪。

  28*** 周管家以前和孫賬房交情頗深,閒時兩人經常一起喝酒談天,像對好兄弟,如今孫賬房雖有過錯,但若因此把他送進牢中有些罰不當罪,周管家實在是於心不忍。

  29*** 其實,輿論之所以對判決產生失望,也是基於這一初衷,因為在普通民眾眼中,如此“罰不當罪”的判決顯得有些輕,很難對那些“馬路殺手”起到震懾作用。

  30*** 是有相當數量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為,瀆職犯罪只是工作中的過失,犯罪嫌疑人沒有為個人牟取私利,主觀惡性不大,最終導致“當嚴不嚴”“罰不當罪”。
 

  罰不當罪造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