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邦建國的名詞解釋

  封邦建國的意思是什麼呢?怎麼用封邦建國來造句?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封邦建國的意思,欣賞和精選造句,供大家閱覽!

  封邦建國的意思

  封邦建國即“封土建國”,簡稱“封建”。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諸侯再分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相當的自主權。分封的目的是讓他們建立封國和軍隊,保衛中央,收買人心。[1]封邦建國是一種社會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狹義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廣義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說的封建社會。武王滅紂後,論功行賞,大封功臣昆弟,作為周王室的屏藩。姜太公為首功,被封在齊,以營丘為。周初封邦建國,前後共有71個,其中姬姓之國佔去53個,中原地區有康叔等,東方有太公望和伯禽,河東地區有唐叔,北方有召公長子,南方有“漢陽諸姬”和周文王兩個伯父。

  “封建”一辭,最早見於春秋時富辰之說:“周公吊二叔之不鹹,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義,即“封”土而“建”國,“封”之本義起始於“豐”字,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其字形狀如“植樹於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來,“建”字可見於金文,指“建國立法”;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簡單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而使之建國於封建的區域。這是上古時代戰勝的部族對於戰敗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種統治方式。所謂封建,自應有部族戰爭以來已有雛形。封建制正式起源時間尚有爭議,有人主張始於西周。封建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時期不斷髮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封邦建國造句欣賞

  1、封建,就是天子“封邦建國”,諸侯“封土立家”。

  2、從周朝的“封邦建國”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全面繁榮,從北魏孝文帝改革到王安石慶曆新政,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推動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的遞進。

  3、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4、武王伐紂後建立的周朝,採用了“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周族及其聯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戰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國家;同時又將各地表示服從周朝的地方部落封為方國。

  5、經過一番處心積慮的封邦建國,形成了以宗周至成周為軸心的中原華夏文化區。

  6、西周王朝封邦建國,實現前所未有的對王畿地區之外廣大區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統治得以鞏固。

  7、一是“封邦建國”的封建制,二是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

  8、公元前11世紀,以天子獨尊、封邦建國宗法統治為基礎的周王朝誕生,天下被分為數百個諸侯國。

  9、西周實行的是封建制,亦即封邦建國的形式,所以不能說那時出現了行政區劃。

  10、封邦建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周王朝對各地的統治,並作為王室的屏藩。

  11、秦朝的皇帝統一天下,嶺南三郡曾是“狀況外”的地區;漢家的天子封邦建國,百越是荒涼的土壤;趙宋一朝財富累積,蘇軾依然“試問嶺南應不好”。

  12、周武王滅商之後,為了控制被其征服的廣闊區域,大力推行“封邦建國,屏藩王室”的分封制度。

  13、周公通過“土圭測景”選定洛邑基址的史實,被載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後人奉為封邦建國的成法。

  14、文物品類主要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等,展覽則分為“封邦建國”“首霸春秋”“雄冠戰國”“終歸一統”“齊風餘韻”等部分。

  封邦建國造句精選

  1.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封邦建國體制下的諸侯國勢力逐漸強大,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以及各諸侯國相互之間的勢力平衡逐漸被打破,舊有的禮法與制度逐漸失去其規制上的約束力。

  2. 細繹文義,牧野之戰中,紂王的軍隊投降,反戈擊紂,微子啟便下車而降,說明其與武王合謀之事成功,武王稱讚他,並且給他封邦建國。

  3. 從根本上說,封邦建國體制是一種金字塔式的政治權力支配體系,各諸侯國不論大小,各以其政治義務而對天子負責;

  4. 不過,至於作為以皇權為核心的國家政治體制,到底是封邦建國,分封諸侯好,還是以郡縣為行政區劃,任官分職好?

  5. 諸侯是天子封邦建國而產生的,他們僅僅是一方一域之主,而天子是天下共主,是那些一方之主所不可比擬的。

  6. 儘管,西方的封建來源於封君封臣制,中國的封建來自於封邦建國,都是政治制度,而非社會形態。

  7. 古代封邦建國,劃分疆土,即在邊疆上封植樹木作為疆界,同時這些樹木也就成為道路的標識。

  8. 周初封邦建國,周天子和被分封的諸侯之間並非城邦盟主和同盟的關係,而是有君臣的名分。

  9. 而古代,除了西周有封邦建國的典型形態以外,秦漢以後不再有實質上的封建形態。

  10. 封邦建國制雖是西周以降宗法封建制度的三原則之一,但在西周以前已有端倪。

  11. 體現在制度設定上,首先,封邦建國必以王畿為中心,祿爵之命出於天子;

  12. 確實,封邦建國體制與中央集權是有矛盾衝突的。

  13. 十國由地方勢力而封邦建國,皆頗知情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