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論文相關範文

  小組學習是一種以異質小組為主要組織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在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成績為獎勵依據,促成學生認知、情感的教學策略體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從目前課堂教學中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只重形式,而不講究實效,存在不少問題,很值得探討。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在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因為具有與他人協作和進行國際交往的能力是21世紀國民的基本素質之一,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彌補個人思維狹小單一的缺陷,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鍛鍊自己的機會,增強學習自信心;還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採用。我聽過很多數學課,幾乎每節課都少不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只有形式上的小組活動,沒有實質的合作;只聽或看一位好學生的操作或發言,沒有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國外的一些學者在研究合作學習時,也都存在著一些類似的問題。如荷蘭的幾位學者在他們撰寫的《荷蘭小學班級的合作學習》一文中,指出他們的合作學習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缺乏合作學習的足夠培訓,不知道怎樣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學習。

  從目前數學課堂教學實際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而不講究實效,存在一些有待探討的問題:

  一、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小學生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提醒和指導每個組的學生進行相互討論和交流,表面上看說的很熱鬧,但大多流於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二、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開放性的教學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並樂於參與,這樣學生的主動性都能得到充分發揮。開放性的教學包括:①教學目標的開放性。除了知識、技能、品德、情感方面的目標,還應有數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培養目標。②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材是一個例子,在保證大綱目標的基礎上,教者完全可以根據需要取捨、改編、發展、補充,甚至重組。目的只有一個――使學生更好地學,學得更好。③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是能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以圓的認識教學為例,在學生列舉見過的圓形物體後,便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畫圓?以這個問題為指向,各小組學生在討論、交流、猜想、驗證中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不同的畫圓方法。同時,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主體意識和學習需要。④開放題的教學。開放題的解答具有靈活性、多向性的特點,挑戰的是學生思維多方面的品質和建模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提供一個自主、自由的思考時空,使學生敢疑、敢問、敢想、敢說。在開放題的解答中,學生同時能意識到有些題答案的不定性,靠個體的力量在有限的時間內是難以完成的,而相互的交流和啟發能彌補這種缺憾。個體在體驗收穫的同時,也體驗了集體與合作的意義。這種體驗是其道德成長道路上的和風細雨,將在他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過程中發生深遠的影響。開放性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全面、主動、快樂發展,這種發展也為其更好地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動力和技術的支援。

  研究性學習以能力的培養為核心,重視過程的學習,重視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其引入中學數學課堂,必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資訊,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髮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同時,在小組活動中出現一些放任自流的現象,教師不容易發現學生開小差,並且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等。

  1、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係。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不聽取他人見解、固執己見的現象;還有一些性格內向、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只作為一個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2、合作學習的時間把握不好

  從聽課中發現,不少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不透,也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合作學習能力等,盲目地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經常發現有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太短,學生們正在激烈爭論,各抒己見,蠻有興趣的討論、交流,老師就強制學生停止;有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太長,致使學生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甚至出現打鬧現象。可見,合理安排小組合作時間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3、班級人數過多,不利於分組活動

  一般來講,班級人數在50人以下,比較容易分組且易於管理;人數過多,不好分組也不好管理。但從多數學校實際情況看,班級人數一般都在50人以上,多者甚至達到七八十人,這給小組合作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以上是我結合教學實踐,對目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所作的簡要分析,正是基於這些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小組合作學習學什麼、怎樣合作、採取的形式和方法,合作學習時間的把握、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也真誠希望各位同仁共同研究,共同探討,使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環節真正有實效。

  篇2

  淺析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

  摘 要: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備受廣大師生關注,誠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效果比較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因存在很多問題而飽受爭議,本文就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使這種教學方式更完善。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學習 問題 對策

  近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了很多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便是其中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加強了老師與學生、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改變了以往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學習氛圍更活潑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成績逐步提高。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是很值得推廣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不容忽視,需要認真對待。

  一、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面臨的具體問題

  1.對小組合作學習認識的侷限性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雖然很多數學老師也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只是照葫蘆畫瓢,採用了分組形式,具體操作的內涵卻相差甚遠。有的甚至僅僅是讓同桌同學討論就算完事,而學生也只是簡單應付了之,根本達不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領導者,缺乏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意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尚且不知道如何引導和層層推進,更別指望學生懂得如何分組討論學習了。

  2.對教學內容選擇的盲目性

  儘管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式,但是教學內容卻是需要老師自己酌情選擇的。要做到既不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一些簡單的內容,又不可探討那些比較難的問題。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內容的選擇總是難易不能適度,學生無法操作,使得這種教學形式最終流於形式,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也沒有達到形成團結合作精神的目的,反而使這種教學方式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真是得不償失。

  3.分組方法的不合理性

  在日常的數學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針對學生分組的問題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在分組過程中,很多老師僅僅是按照座次或是學號安排的,搞一刀切的方法,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及具體情況分組,也沒有明確每組成員的責任與分工,這就導致一組之內,思維方式及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很難有效展開溝通合作,使得教學進度不能持續穩妥推進。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最終事半功倍。

  4.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強調團隊合作精神的,而很多數學教師對於各組的評價經常是隻注重每組成員中表現優秀的學生,而容易忽略整體,這就容易導致小組內其他成員被忽視,漸漸失去參與興趣。而且在評價過程中不太注重學生的合作及學習態度的問題,教學形式變了,但是教學思路依然沒有改變。結果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中失去科學性和全面性,使得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全面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同時也偏離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目標。

  二、面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需要採取的對策

  1.深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

  在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順應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充分了解這種新教學方式的內涵,多與其他老師溝通,共同研究,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成果。同時教師也要多與學生溝通,加強學生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瞭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便於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效運轉,使得這種教學方式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2.對於教學內容要有的放矢

  針對初中數學內容的要求,選擇合理的問題用於小組討論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大綱做到有的放矢,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做到排疑解難,同時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得小組合作學習高效有序地應對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思維的問題。這樣既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養成善於動腦的習慣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又使得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順利實現。

  3.組員之間和組與組之間要合理搭配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成員的合理搭配。由於學生之間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及數學基礎知識等因素的不同,如果搭配不好,整個小組便不能形成有效溝通,也無法展開合作。教師首先對各小組成員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儘量在組合的時候縮小成員之間的差異,明確各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分工合作,適當的時候可以進行角色互換,盡最大可能培養組員的各方面能力。同時在組與組之間也要調整好彼此之間的水平差異,使得組員之間、組與組之間都能形成穩定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

  4.評價方法要科學全面

  數學教師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應該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這對於以後教學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數學教師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要顧及那些學習過程中弱勢的學生,不要一味強調學習水平,要把重點放在每個小組的整體評價上,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重在參與的團結合作意識。通過全面合理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結合以往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取得的成果,我們可以基本確定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值得推廣的,這對於初中數學教革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要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克服面臨的問題,不斷在實踐中提高,這樣必將使得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多樣化,使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周莎.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學時代,2013.7:30.

  [2]邱乙忠.初中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2.8:121.

  [3]王洪金.初中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4.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