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蘑菇的養殖方法

  蘑菇味道鮮美,熱量低維生素含量高,是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餚,可以做湯,可以炒菜,以下是小編為您。

  蘑菇的養殖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收到菌包後,準備一個大一些的塑料桶或者紙箱***紙箱的話最好在裡邊墊上一張防水薄膜***,在裡邊倒入一小杯水,把菌包封口處的報紙撕掉,然後將菌包在塑料桶裡邊。***當然有泡沫箱的話,也可以把這些菌包放在泡沫箱裡面***。

  第二步,在桶上面蓋上一張報紙,用噴水壺把報紙澆溼,每天早晚各一次***有條件的可以多噴幾次,保持報紙潮溼是最好,但是也不要太多水***,澆水要注意,只要澆溼報紙就行,儘量避免水澆多了滴到料面上,如果水澆多了,請把報紙拿起,將上面多餘的水抖掉。每天澆水的時候把報紙動下,一是能讓下面的袋子透氣,二是可以看看有沒有菇蕾長出來,如果有菇蕾出現,可以適當增加噴水的次數,但還是要注意水量不能大,最好不要淋到料面讓料面積水,如果發現料面有積水,要及時把袋子拿出來,把多餘的水倒掉。

  第三步,出菇管理:一個星期左右,可以看到已經開始出菇了,當然出菇的時間跟管理有關係,管理好的,菌絲長滿後5-7天就開始出菇,空氣比較乾燥,管理不是太好的,可能要20天左右才開始出菇,這些都是正常的。***出現菇芽之後就不能蓋報紙,一定要把報紙掀開,每天要加強噴水保溼***。

  出菇後就要每天勤管理,一定要多觀察,因為有菇長出來了,生長就是很快的了,基本三到五天就長老了。***溫度低就長得慢,溫度高溼度大就長得快***

  第四步,收菇,摘了之後,就開始進入下一階段的管理。這個也很關鍵哦,很多朋友抱怨回去之後只收了一批菇之後就沒見長第二次了,這個就是沒有管理到位的原因啦!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摘蘑菇,可不是一朵一朵的摘哦,要一整簇的掰下來,掰下之後,要用乾淨的小刀或著木條把殘存的菌柄、死菇清理乾淨,讓出菇口露出新鮮的培養料。

  挑選菌種要注意以下的方面

  1、菌袋要厚實堅固不易破裂、透明利於觀察菌絲的生長;

  2、菌料密度應在450千克/立方米為宜,是水密度的近一半,放在水中應該有一半的體積漂在水面以上,挑選菌種時,既要看重量也要看體積,重量大而體積小的,說明摻水過多;

  3、以棉籽殼為主料的菌料比較好,顏色為黑褐色,發菌正常的菌絲體顏色純正、鮮亮,均為白色。出現綠色則是綠黴病,不能使用。

  蘑菇常見問題分析

  ***1***不現蕾—— 發生原因:①菌種不適,高溫季節用低溫型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少溫差刺激;③培養料含水量偏低,料面乾燥;④溫度較高,空氣乾燥,培養料表面 出現白色棉狀物***氣生菌絲***,影響菇蕾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較厚的菌膜;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光線不足,延緩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辦法:①選用適溫菌種;②通風降溫拉大晝夜溫差至6℃以上;噴水增溼,使空氣相對溼度提高到85%~90%;防止氣生菌絲產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時,用 鐵絲耙劃破;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照,誘導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內注水,補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噴灑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時,在菌袋兩端料面出 現大量菇蕾時,再用小刀割去多餘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過早開啟袋口,造成料面乾燥,影響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續高溫,幼菇受熱乾枯;②培養料含水量低,空氣溼度小;③二氧化碳濃度高,幼菇缺氧死亡。解決辦法:①出菇期防高溫,一旦溫度過高,及時進行通 風和降溫;②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溼度,噴霧壯水為好,切勿用水直接噴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原因:噴水過多,加上通風不良,菇體表面積水,引起水腫軟化腐爛。解決辦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一般在噴水後隨即予以通風,讓菇體表面積水及時散發。

  ***4***菌柄細長菌蓋不分化——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見於地下室,人防地道內種菇;②二氧化碳濃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長,菌蓋形成困難。解決辦法:①增加光照,增設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菇——原因:①袋口解開晚;②兩頭料面乾燥,不利於菇蕾形成;③料袋裝得偏鬆,造成培養料與料壁間有較大的間隙。解決辦法:袋內結菇,多為畸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應用隔膜將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供袋兩頭出菇。

  ***6***畸形菇***瘤狀菇、花椰菜菇、藍色菇或藍邊菇和喇叭菇等***—— 原因:①溫度過低,且時間又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失調,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突起;②菇棚通風不足,造成空氣溫度過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形成喇叭 菇;③棚內生爐增溫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菇體生長變異,發生變色反應。解決辦法:①冬季天冷增溫時要注意通風,不宜在菇棚內直接生爐,應 修建火牆或火道;②環境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