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病毒六大特徵介紹

  電腦病毒呈現出六大特徵是什麼呢!下面由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回訪網站,謝謝!

  :

  一、 經濟利益驅使計算機病毒技術不斷突破

  “經濟利益”成為目前病毒製造者不斷追求技術突破的源動力,受此利益驅使,2006年電腦病毒的感染率呈爆炸式增長,網路經濟犯罪率不斷增加,病毒的絕大部份變化都是圍繞此中心展開的。而且病毒製造者已經不僅僅是玩技術的“黑客”,已經演變成有經濟基礎,有組織,有目的的網路攻擊,從而網路犯罪率急劇攀升,一個職業網上經濟盜竊行業悄悄地誕生,有人偷窺別人隱私,盜取別人的銀行帳號、密碼,有人想獲取免費的遊戲裝備,有人偷取別人的QQ帳號,Q幣,有人想提高網站流量,捆綁強制安裝,無法解除安裝……,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下,病毒製造者的技術力量也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ROOTKIT隱藏技術以及對抗防毒軟體技術被廣泛應用。“灰鴿子”及其變種使用Rootkit技術自我隱藏,包括病毒檔案、登錄檔鍵值等等都可以被隱藏,普通使用者很難發現。“威金”病毒、“落雪”木馬及其變種全部具有對抗反病毒軟體的功能,能終止多款國內外知名的防毒軟體。除此之外,2006年傳播十分廣泛的流氓軟體技術也不斷升級,這些軟體為了牟利,已經不僅僅侷限於使用小程式,還藉助木馬病毒進行傳播。

  2006年被江民反病毒中心率先截獲的國內首例***病毒,通過隱藏使用者硬碟資料造成造成使用者資料“丟失”的假象,***使用者的錢財,給中毒電腦使用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和財產損失,可見病毒製造者的牟利目的已經十分明顯。

  二、微軟0DAY漏洞頻繁爆出 引發病毒攻擊

  2006年微軟總共釋出安全補丁數量達到78個,創下了新記錄,比2002年的72個還多6個,其中“Oday”攻擊漏洞成為主要的增長點。 2006年春節前後,早在2005年12月份就被曝光的WMF漏洞成2006年電腦安全第一場噩夢。 2006年12月28日,江民反病毒中心監測到,Windows在處理特殊WMF檔案***也就是圖元檔案***時存在問題,可以導致遠端程式碼執行,如果使用者使用Windows圖片傳真檢視程式開啟惡意WMF檔案,甚至在資源管理器中預覽惡意WMF時,也都存在程式碼執行漏洞。2006年8月13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釋出緊急病毒警報,一利用微軟5天前剛剛釋出的MS06-040漏洞傳播的“魔鬼波”***Backdoor/Mocbot.b***蠕蟲現身網際網路,感染該蠕蟲的計算機將被黑客遠端完全控制。8月24日, “瑞波”***Backdoor/RBot***蠕蟲新變種同樣利用微軟的MS06-040等多種系統漏洞大肆傳播。微軟0DAY漏洞成為病毒製造者的樂園。

  三、網銀病毒迅猛增長 兩年增600倍

  從2004年8月到2006年10月期間,全國感染各類網銀木馬及其變種的使用者數量增長了600倍,使用者每月感染病毒及其變種的數量約有160種左右,而且病毒發展正在呈加速上升趨勢。江民反病毒專家介紹,2004年全國被網銀木馬感染的計算機數量只有60臺,2005年為1100臺,而在2006年前10個月,已經有超過37000臺電腦感染過網銀木馬,3年時間國內使用者被網銀木馬感染的數量增長了600倍。

  四、病毒傳播呈現新特徵,鎖定目標定向傳播

  病毒的傳播不再是盲目的、無目的的傳播,而是針對可能獲取利益的群體進行定向傳播。比如06年的光大證券被掛網銀木馬事件,網銀線上被掛黑洞病毒事件,病毒製造者的目標都對準了那些股民以及經常使用網上銀行的使用者。其它象盜取網路遊戲的木馬一般在網路遊戲論壇、遊戲中、外掛網站等處進行傳播,或通過攻陷相關網站在網頁掛馬,或釋出帶毒帖子和連結,或者釋出帶病毒的遊戲外掛。

  五、病毒變種快、更新快、存活能力強

  2006年各種木馬病毒變種都非常多,老木馬“灰鴿子”,幾乎每天都會有10多個不同的變種,迄今為止共出現了13379種變種。而在江民科技的樣本上報系統中,威金病毒最多一天竟然有292個不同的變種。

  2006年,很多木馬都具有自升級功能,可以迅速的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新自身,防止被殺病毒軟體查殺。更多的木馬採用傳統病毒的感染檔案技術,甚至可以定向感染極少數的正常程式,使得即便自身被殺,仍然有機會死灰復燃。

  六、智慧手機成病毒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利用智慧手機上網瀏覽、下載彩鈴、彩信、看電影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應用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帶來安全隱患,據一項調查顯示,2006年智慧手機使用者數量近4000萬左右,而手機病毒也增長了450%。智慧手機已經具備了與電腦幾乎同樣的功能,完全可以滿足普通使用者的日常應用需求,而智慧手機豐富的通訊和資料交換功能也為病毒傳播提供了可能,紅外、藍芽等無線技術為病毒傳播提供了捷徑,手機儲存卡的應用及容量的不斷增大為病毒提供了生存空間。彩信、彩玲、E-mail等都可能成為病毒的載體。2006年被截獲的手機病毒預示著反病毒的下一個戰場必將是智慧手機和手持網際網路終端裝置。

”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