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泰山的典故

  有眼不識泰山是指有眼睛;卻不認得地位很高或本領很大的著名人物。大家瞭解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正音] 識;不能讀作

  俗話“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東的那個泰山,這裡還有一段小故事。

  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有眼不識泰山的解析

  [成語解釋] 泰山:我國的名山;在山東省境內。有眼睛;卻不認得地位很高或本領很大的著名人物。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正音] 識;不能讀作“shì”。

  [辨形] 泰;不能寫作“秦”。

  [近義] 有眼無珠 視而不見

  [用法] 多用作冒犯或得罪人後陪禮道歉的客氣話。一般作謂語。

  [結構] 複句式。

  [辨析] ~和“有眼無珠”;都含有“見識淺陋;不識人”的意思。但~偏重在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著名人物;還可用來指責或嘲諷人。不作為罵人話;“有眼無珠”比喻對人或事物沒有識別能力;不限於人;更不限於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可用作罵人話。

  有眼不識泰山的造句

  1、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過去了他以優異的成績向所有人證明了他們是有眼不識泰山!

  2、廉頗***抱住藺相如兩腿淚流滿面***:藺大人哪,老夫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

  3、爸爸說:你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棵樹樁做成盆景拿去賣,起碼也要上千元以上。放在家裡觀賞也未嘗不可。

  4、我小聲嘀咕著:你咋不說81元呢?想欺騙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5、前段時間,我們班舉辦了一場籃球比賽,小金兄弟有眼不識泰山,竟敢挑戰我和漢子這對黃金搭檔。

  6、他說:你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是中華鱘啊!

  7、哎喲!表哥大叫一聲原來是一隻有眼不識泰山的調皮大蝦夾住了他的手。

  8、我尊敬的森林主人,我老虎是有眼不識泰山請您饒吧!

  9、張飛跑到機器人面前哭喪著臉說:俺有眼不識泰山得罪得罪了!

  10、連諷刺我的同學們也敬佩地說:沒想到你真有這個能耐,當初我有眼不識泰山了。

  11、昨天晚上我才發現自己既失職又有眼不識泰山。

  12、我說你們真的是有眼不識泰山嗎?

  13、怪呢!都怪我有眼不識泰山,遇到中國國家足球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