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祕史

  史上第一摳門皇帝道光,有著財富千萬卻身患抑鬱,這是怎麼回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戰爭用盡了國庫3000萬兩白銀,戰後賠款對大清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在和洋鬼子開戰的同時,黃河也不爭氣,連年決口。堵決口,賑災民,道光帝又把2300萬兩白銀扔到了水裡。

  面對銀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心痛不已。這個以節儉著稱,號稱“史上第一摳門皇帝”的道光早餐連雞蛋都捨不得吃,中餐也只限於四菜,還沒達到現在領導幹部“四菜一湯”工作餐的標準。

  國庫被盜終於案發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庫丁張誠保之兄張亨智想為其子張利鴻報捐知州。農曆十一月初二,張家人將銀子共11474兩分裝11袋送至戶部。由於捐官的人太多,直到傍晚才輪到張家交銀。張誠保在銀子上秤、驗色等過程中,先是將第2袋誤報成了第3袋,見沒其他人注意,便繼續矇混。

  在收第7袋時,他便報為第10袋。等全部手續完成後,便少收了4袋銀子。當張家人想將銀子悄悄帶出庫門時被庫丁們發現,大家先是上前索分,繼而哄搶。當天沒上班的庫丁以及銀號相關人等便到張亨智處,以舉報相要挾,但被張喝罵而出。這幫人聯名到衙門控告,最終引發了道光年間國庫被盜大案***或稱戶部虧空大案***的導火線。

  案情重大,直接上報了道光皇帝。道光帝不笨,立馬想到“此等積慣舞弊之人恐盜用已不止此一次”,於是“欽派大臣將庫項全數盤查”,多年捂著的蓋子終於被揭開,史載“道光二十三年,庫吏分銀不均,內自攻訐,其事不能覆蔽,達於天庭”。

  經查對戶部送來的賬簿,以及到實地盤點清查,發現銀庫虧空嚴重。賬面結餘應為1218萬餘兩,但實存白銀卻不足293萬兩,即是說短少或被盜之銀達925萬兩以上。

  這個結果猶如晴天霹靂,差點把道光皇帝擊暈。血淋淋的事實就差沒把他整出個抑鬱症來。此時的道光帝已經62歲高齡。他執政面臨的最大內憂就是財政問題。原本***戰爭用盡了國庫3000萬兩白銀,戰後賠款對大清的財政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在和洋鬼子開戰的同時,黃河也不爭氣,連年決口。堵決口,賑災民,道光帝又把2300萬兩白銀扔到了水裡。

  面對銀子花得像流水,道光帝很是心痛。這個以節儉著稱,號稱“史上第一摳門皇帝”的道光早餐連雞蛋都捨不得吃,中餐也只限於四菜,還沒達到現在領導幹部“四菜一湯”工作餐的標準。

  皇后生日慶宴,他只准宰豬兩頭,竟然用打滷麵招待群臣。而且他帶頭反對奢靡之風,龍袍都打了補丁,以至於下面的大臣為了忽悠他,也爭相將自己的新朝服打上補丁來上朝。

  道光帝深知大清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4000萬兩,國庫也就積存1200萬兩。可是當他聽到那點國庫積蓄也不過是個賬面資料,實際300萬兩銀子都沒有時,其心情可想而知。

  庫兵作案手段花樣百出

  庫兵如何盜銀?要知道銀庫每逢搬庫,無論寒暑,庫兵都要脫得一絲不掛,裸體從堂官前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工作服。搬運完畢,脫下工作服再光溜溜而出,至大堂前再次接受檢查。檢查時,庫兵要平伸兩臂,露出兩肋,兩腿微蹲,並跳起來張嘴學鵝叫,以防止他們有所夾帶。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庫兵偷銀子的辦法花樣百出,但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穀道藏銀”。就是將銀子包上豬油通過肛門塞入體內,如果用點兒鬆骨藥,一次最多能塞80兩,能忍受30分鐘。這招是要吃苦頭的,而且要常練習。

  第二個辦法是“茶壺帶銀”。冬天,壺裡裝上茶水,把銀子放在茶壺裡,出庫時開啟茶壺蓋,將茶壺往下一倒就過去了。實際上,銀子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來。

  此外,還有“獼猴盜銀”,這個奇招值得一提。銀庫為了避免偷竊,曾經馴養了幾隻獼猴看守內庫。庫兵觀察一段時間之後,見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就教獼猴吸食***,等到獼猴上癮之後,再教它去偷銀子換***。於是,每當獼猴的煙癮來了,就會去為庫兵偷銀子。獼猴動作敏捷,小巧玲瓏,鑽蹦跳躍,事半功倍,成為庫兵盜竊庫銀的得力幫手和幫凶。

  道光皇帝的簡介: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