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車間實習報告總結

  裝配車間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要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6.26日星期天,我們乘著北上的列車來到六朝古都—洛陽,進行為期兩週的生產實習,而今實習結束,我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都有自己的感受與收穫,在此我就談談我自己對實習的認識以及實習的收穫…

  認識篇

  在學校我們學習了書本知識,對理論都有了一定的認識與掌握,但對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連,如何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在實踐中並沒有感性認識,於是學校安排我們進行生產實習,讓我們直觀的觀察生產,讓我們直觀的感受理論在生產中的運用。洛陽第一拖拉機廠的新舊裝置對比,更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了加工工藝的進步,工業技術的進步。

  剛到洛陽,住宿環境並不好,但在遊老師的動員下,我們積極克服困難,不讓外在條件影響我們的實習,再苦再累也咬牙堅持,不缺席每一次出勤,培養了我們的吃苦精神,讓我們更有韌勁。我相信,同學們的良好表現也讓帶隊老師覺得付出是值得的,同時我也相信,我們的同學以後在任何崗位上都會發揚這種吃苦、好學精神,為企業為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實習我們付出了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還感受到一拖企業文化,感受到企業員工做事的態度,對產品品質的執著。這些優秀品質在我們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給我們很大幫助,會讓我們學習、工作變得簡單,順利,高效。在學校裡,我們對工藝只有理論認識,實習時,直觀感受工藝,理論與實踐結合,鞏固了我們對理論的認識,另外直觀感受生產現場,讓我們瞭解產品由坯料到成品的全過程。雖然現在工廠自詡全自動化生產,但鑑於我國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科學技術仍與歐美日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真正實現全自動生產還很難,使得現場還有許多工人在進行簡單、重複、單一的工作。幫助工廠真正實現自動化,努力改善工人環境,是我們機電學子將來的首要目標。我們定會努力學習勤于思考,為工廠全面實現自動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另外在這裡感謝各位實習帶隊老師以及工廠的講解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

  篇二

  在總裝車間經過為期兩個月的一線實習,雖然工作很艱苦,但很有價值,因為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先講一下總裝車間的情況。

  總裝車間的佈局從南到北分別是內飾工段、綜合工段、底盤工段和發動機工段。其中發動機工段最終匯入底盤工段,而底盤工段和內飾工段最終匯入綜合工段。我曾經參觀過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商用車總裝配廠,整條裝配線是直線形的,拉得很長,從頭走到尾就要花很長時間。如果在生產線下流發現生產線上流的質量問題,就不能及時地反映問題所在,而且來回修復也非常麻煩。零部件運輸也是問題,運輸通道比較少,通道窄,容易產生交通堵塞,而且運輸路程增加,耗費了更多的能源。而薩普工廠總裝車間的佈局則相反,車間生產線被摺疊起來,從車間一個地方到車間任何一個地方都相對比較短,發現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反映。運輸通道比較多,東西方向四條,南北方向兩條,零部件運輸方便快捷,並且杜絕交通堵塞的現象。另外線的生產線的流向也很重要,流向的問題在於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內飾工段,汽車的內飾是要被裝配到車身上的,車身的重量最大,那麼內飾開始的地方必須離車身的來源非常近。而內飾工段的開始處正好安排在塗裝車間的出口處。綜合工段,就是把汽車底盤和車身裝配成整車,那麼綜合開始的地方必須同時離內飾工段和底盤工段的末尾最近。而綜合工段的開始處正好安排在內飾工段與底盤工段的會聚處。底盤工段,車架的重量最大,那麼底盤工段的開始處必須離車架的存放點最近。而底盤工段的開始處正好安排在離車架的存放點最近的地方。發動機工段,發動機和變速箱的重量是比較大的,正好也被安排在離發動機和變速箱最近的地方。

  總裝車間裡面採光也比較好,不但東西北三面玻璃窗可以透光,而且屋頂的天窗同樣可以採光。在白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完全依賴自然光進行生產,這也為廠節約了不少的能源。但是通風性不是很好,車間南側沒有窗,夏季東南季風無法吹入,而且導致車間內溫度比較高,甚至超過室外溫度。在車間裡有很多風扇,我的問題是如果換成幾部空調,只要空調的溫度調到適度,在消耗同樣電量的情況下,會不會帶來更好的舒適度呢?

  總裝車間的每條線上的裝配件擺放得很整齊,也很科學。裝配件必須離裝配車位的距離非常近,以節約來回拿件的時間。而且分類擺放也很重要,如果擺放得比較亂,那在拿件的時候就浪費了尋找的時間。車間地面很少能看到垃圾,每天早晚清潔和拖地,這不僅給人帶來一種清爽的感覺,同時也減少了空氣的浮沉量,對一線員工的健康是有利的。

  總的來說,總裝車間給人的感覺就是明亮、整潔和有序。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