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中華文化傳統故事作文

  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作為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的傳統故事也逐漸煥發出新的光彩。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姑山的傳說

  滕縣的北部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姑山,一座叫夫山。兩山東西相對,象是一對情人在訴說著什麼。原來它們訴說的是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唐朝末年,這姑山腳下住著一位雙眼都瞎了的老嬤嬤和她的獨生女英姑。英姑水靈靈的眼, 細細的腰,朱脣銀齒,烏眉青絲。英姑不僅長得比西施還俊,而且心地善良,山裡山外,都誇英姑的心眼好,都贊英姑的模樣俊。多少小夥子整天圍著英姑轉。英姑白天上山挖萊打材,晚上燈下紡線織布,娘倆相依為命。英姑都十八了,還沒找上婆家。不是英姑心高,一來老孃年紀大了,又兩眼雙瞎,得人照顧;二來英姑早就相中了一個人,這就是住在山上的憨夫。憨夫也是一個身強力壯、心地善良的小夥子。每天早晨,一個上山挖萊打柴,一個下山幫耕犁田。一來二去,兩人情投意合,就定下了終身。瞎眼的娘也很樂意,就準備在這年“七夕”給他倆成親。

  天有不測風雲。一天,英姑正在溪邊洗衣服,可巧被來此遊山玩水的縣官撞見了。這位“父母官”已五十多歲了,家裡現有兩妻三妾,但他仍在外面尋花問柳,是有名的惡棍、色鬼,這回見英姑年輕貌美,就要搶娶英姑,英姑寧死不從,縣官又惱又羞,就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派人搶走了英姑,又殺死了老嬤嬤。英姑那個哭呀、那個鬧呀,死也不屈從。她心裡想著他的憨夫,哭著她的老孃,光想找機會逃出這虎口。後來,在打更老人的幫助下,逃出了衙門。縣官可氣極了,帶人追到姑山。英姑看看就要被追上,就縱身跳下山澗。憨夫得了信,來到英姑跳崖的地方,哭了一天一夜,上了兩邊的山頭,也從山頂跳下了懸崖。

  英姑和憨夫死了,山腳下的鄉親們心裡都很難過,就在這兩山的中間為他倆修了一座廟。從那就把英姑逃崖的山叫“姑山”,憨夫跳崖的山叫“夫山”。

  :龍臺駙馬千古恨

  宋參政林存墓,俗稱駙馬墓,龍臺駙馬名聞遐邇,但知其名不知其真墓在哪裡。據民間傳說,駙馬林存被皇帝誤殺之後,賜金頭御葬,造七七四十九臺墓,所以其真墓葬於何處,難以找到。

  龍臺村確有林存墓,在村邊附近九龍山北麓,但墓在***期間已毀,只留下墓地。民間傳說:林存中了進士之後,因年富力強,德才兼備,被宋朝皇帝招為駙馬。有一天晚上,林存與公主戲玩,自吹家鄉琅岐島有“千里花園,萬畝魚池,雙龜把口,五虎守門”。自己平時:“玩龍臺,睡鳳窩,吃金春白米,佐銀魚乾湯。”還有:“日出西洋鏡,雨落打十番”等美景,“雙獅戲珠,九龍臥波,金雞報曉,白猴鎮江”等等自然景觀。公主聽後不信其言,以為駙馬戲弄金枝玉葉。第二天,公主上朝奏父皇,說駙馬口出狂言,大吹其家鄉琅岐島如何堂皇富麗,如蓬菜仙島,比皇宮還勝十陪。皇上聽到駙馬“玩龍臺,睡鳳窩”這明明是欺君之罪。什麼“千里花園,萬畝魚池”,我皇宮御花園也沒有這麼大,這不是蔑視皇家。皇帝越想越氣,第二天就下旨命太臨到琅岐島調查駙馬有否謀反之罪。

  那太臨也是琅岐人,與駙馬素有私怨,有一次,太臨借半副鑾駕回故鄉琅岐島省親祭祖,很是威風,並在家鄉辦幾桌酒請父老宗親,與太臨相比,十分寒酸。龍臺族人對駙馬說:“太臨是你奴僕,還帶半副鑾駕回來,文武百官個個巴結,你身為駙馬,冷冷清清回鄉,太臨也看不起你。”駙馬道:“為官要清廉,不要講排場而勞師動眾,太臨狐假虎威,我要叫他丟臉。”隨即,駙馬就寫了幾字,叫人送到太臨家中。太臨正在陪鄉老族親飲酒,見是駙馬派人送信,信中叫他到龍臺找駙馬,有急事面談。太臨心中不高興,但也不能不去。到了龍臺村,駙馬故意把筷子丟在桌下,太臨也只好爬到桌下為駙馬揀筷子,非常狼狽。酒殘席散,太臨憤憤而歸,從些兩人結下私怨,太臨一心想雪被侮辱之恨就是沒有機會。這一次,皇上命太臨回鄉調查駙馬歷史及在家鄉所作所為,他非常高興,認為雪恥的機會來了。他回到琅岐島玩了幾天就回京,面奏皇上,說駙馬林存十條大罪,誣告駙馬原是海洋大盜,勾結盜賊積草存糧,招兵買馬,想謀反大業,奪取大宋江山,還說駙馬玩龍臺,睡鳳窩是存篡位之心,乃欺君之罪。皇上以為太臨與駙馬同鄉,不會說假話,而且皇帝最怕臣子欺君,謀反大業,就怒氣衝衝,下旨叫武士抓拿駙馬,推出午門斬首。

  公主聽說父皇要斬駙馬,哭哭啼啼去找母后,皇后與公主上朝,奏請皇帝,要為駙馬求情.皇上問公主日:"駙馬對你講的那些話是什麼時候講的."公主答道:"是晚上睡時戲言也."皇上恍然大悟,些乃冤枉.心想,殺了駙馬,不是叫自己的愛女一輩子守寡?遂下旨免死,並叫王宰相重新審理.可是,那太臨還沒等午時三刻,就把駙馬殺了,人頭落地,無法挽回.

  王宰相也是琅岐人,素來對駙馬十分了解,見駙馬被錯殺,憤憤不平,面奏皇帝日:"駙馬所言句句是真,不是欺君,更沒有謀反之意.龍臺,鳳窩是琅岐島的兩個村,龍臺村是駙馬家鄉,駙馬玩龍臺那有什麼錯?而且駙馬經常睡在鳳窩村其舅父家中,這也是無可非議的.琅岐島確實有雙龜,五虎,雙獅,九龍,金雞,白猴等岩礁,山峰,因形像而得名,而且琅山油菜花遍地,山花盛開,好似千里花園,閩江口碧波萬頃,天然魚場,更無蔑視皇家富麗堂皇之罪.而且,金春大米即大麥,銀魚乾湯即海蜇皮,至於日出,雨落不過系自然景觀罷了."

  皇上經宰相說明,才知駙馬所說的話,不是妄言,十分後悔,遂下旨將太臨午門斬首.

  駙馬即死不能復生,可惜公主也成了寡婦,為了安慰公主,帝賜金頭御葬.龍臺駙馬成為千古遺恨,其故事一直流傳到今.省閩劇團還把龍臺駙馬故事編成閩劇演出

  :貂蟬之死

  董卓自納貂蟬後,情色所凝,月餘不出理事。呂布卻愈發思念貂蟬。

  有一天,呂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機會溜進其臥室。貂蟬在床後探半身望著呂布,以手指心而不轉睛。呂布點頭表示明白她的意思。貂蟬用手指董卓,強擦淚眼。呂布心都碎了。

  董卓朦朧中醒來,看到了呂布,猛然回身,看見貂蟬在屏風後面。

  董卓怒責呂布:“你敢戲我愛姬嗎?”喚左右驅逐呂布。呂布懷恨回家。

  不久,貂蟬將呂布引到相府後花園鳳儀亭,又哭又說,將自己如何思念呂布,董卓又如何將自己***等事情“和盤托出”,並作出要自盡的姿態。呂布攔住。貂蟬乘機倒在呂布懷中,說道:“妻在深閨,聞之名,如雷貫耳,以為當世一人而已。誰思反受他人之制!妾度日如年,願憐憫而救之。”呂布反心更堅。

  董卓因久未見貂蟬,便到後花園中尋覓,正好看到貂蟬與呂布摟抱一幕,心下無明火起,搶過畫戟就刺。

  呂布掉頭便走。董卓肥胖,趕不上,飛起一戟,卻被呂布一拳打落在草中。

  呂布與董卓的關係徹底破裂,最後與王允結成聯盟,派輕車都尉李肅將董卓賺到京城。

  董卓在走進未央殿時,被埋伏在殿內的軍士伏擊,呂布一戟直透董卓咽喉。

  呂布在兵荒馬亂中找到貂蟬,帶回家中,卒償宿願。後來長安紛亂,呂布帶著貂蟬外逃。

  呂布被曹操打敗時,謀士陳宮勸呂布突圍。呂布不捨貂蟬,最終在白門被自己的部將縛住獻給曹操,被吊死。

  呂布死了,貂蟬再也沒有蹤跡。

  有人說貂蟬後來自刎而死,有的說曹操為籠絡關羽就把她連同赤兔馬一起送給了關羽,關羽留下駿馬卻斬殺了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