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感動人的文章

  感動人的文章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不斷的重複閱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微笑讓天空變得多彩

  微笑,就是將一顆善良的心寫在面容上,然後告訴生活:我愛你。

  微笑,就是讓一個美麗的夢現在神態上,然後告訴生命:我幸運。

  人生最寶貴的是微笑。春夏秋冬,朝去暮至,人的一生經歷多少風雨,遭遇多少坎坷,這是無法預測的;但只要活著,前邊就有路,只要有路,就必須走下去。縱然前面充滿荊棘,也要總想花兒正在綻放;而一想到那芬芳的花朵,微笑就會自然流露出來。

  微笑,能夠證明你懂得珍惜青春,不虛度一分一秒,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財富;微笑,能夠證明你對未來充滿信心,眼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它很快就會被跨過去,這有什麼可畏懼的呢?微笑,能夠證明你的意志無比堅強,確定了目標就去奮鬥,就去實現,一切的阻撓都顯得可笑和無力,絲毫也不能讓你停頓半步。微笑,可以顯現出你對這個世界濃濃的情感,有了微笑,所有的寒冷與淡漠都會消失。微笑的人生才是溫暖的人生,微笑的人生才是昂揚的人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微笑著面對周圍的一切呢?

  人生最神奇的是微笑,因為微笑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當遭遇艱難困苦的時候,微笑就是那一道貫通天塹的橋樑,使你跨越險惡的激流漩渦,行進在通向未來的征途上;當步入黑暗長夜的時候,微笑就是那照亮天空的火炬,與北斗星交相輝映,使你的眼前永遠閃耀著光明與希望;當灰心失意的時候,微笑就是那來自生命的激情與活力,催你奮進;當面臨困惑迷茫時,微笑就是一把智慧的利劍,可以斬斷所有纏繞身心的羈絆與枷鎖,使你輕裝前進。

  人生最不可少的是微笑。微笑是健康的標誌,是成熟的標誌,是堅韌的標誌。微笑與哭泣抗爭,與悲觀角鬥,與怯懦拼搏。微笑可以使你任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微笑可以使你胸懷乾坤,志馭宇宙;微笑可以使你輕視得失,靜觀浮沉。微笑,就是讓你為草綠而喜,但不必為草枯而悲;微笑,就是讓你為成功而欣慰,但不必為失敗而沮喪。已經逝去的,就不要再惋惜;手裡擁有的,要懂得善待。學會微笑,就是學會把握自己;學會微笑,就是學會好好生活。

  人生短暫,微笑著走過,你就會擁有無盡的幸福;天地無際,微笑著前行,你就能享受永恆的快樂。

  我們生存的空間,本來是單調的,是你的微笑讓它變得多姿多彩;我們生活的方式,本來是枯燥的,是你的微笑讓它變得生動活潑。

  那麼,就讓我們的生命充滿微笑,微笑,是我們生命中最亮麗符號。

  :孤獨,是優秀的必經之路

  人生來孤獨,也懼怕孤獨,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坦然地面對孤獨。多數的人是在孤獨與群居之間尋找一種平衡。但這種平衡靠什麼來掌握呢?靠心,心覺得孤獨了,才想去平衡一下,但本質上還是懼怕孤獨。金庸小說裡的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歡孤獨的,也在孤獨中創造了不少精湛武學。例如張三丰,閉關思考,悟出以柔克剛的太極拳與太極劍,終成一代宗師。當一個人真正孤獨地面對自己、開始思考時,這個人就開始成熟了,才有了創造的可能性。

  各種勵志書籍都在鼓勵人去交往、去建立關係,但很少有書叫人去孤獨,這也是我不喜歡看勵志書的原因。強調行動力本身並沒有錯,但是沒有經過孤獨思考的行動力是不是值得去學習呢?

  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很難做到孤獨,每天都要接觸不少的人與事,哪有時間去孤獨?一到夜晚,本來是應該面對孤獨的時候,卻把時間交給了電話與網路。我時常覺得電腦的產生讓人越來越沒有思想了,想象力更加貧乏了。一有時間就在網上,寄希望於在網上學到東西,但真學到多少東西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優秀,但似乎每個人都不願意去孤獨。這個年代,很多人憧憬的是物質、名譽與享受,卻很少去關心自己的內心需要的是什麼。真正優秀的人往往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也會認為自己的優秀來源於自己的孤獨。蘇東坡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大江東去”的千古名作;司馬遷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愛因斯坦是孤獨的,所以才有了相對論的產生。大師往往是孤獨的,這對他們的人生來說,可能並不一定是幸事,但對時代卻是幸事。上天往往就是這麼公平!

  看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我覺得其實只要看他在孤獨的時候做什麼,是手足無措還是鎮定自若,是折騰還是享受。優秀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心中有那麼一段或幾段孤獨的時光,可能並不願意再去重複,但卻願意讓那種回憶停留在記憶的某一處,不輕易說,但卻是自信的根基。我自信,因為我孤獨過。

  走在前往優秀路上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太孤獨了,自己的優秀並沒有被人所知,所以有人選擇了退卻,選擇了隨大流,其實也就選擇了遠離優秀,因為優秀誕生了思考,思考又常與孤獨為伴。

  你夠優秀嗎?請先問自己:你夠孤獨嗎?

  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只要看他在孤獨的時候做什麼。優秀的人總會經歷一些孤獨時光,偉大的事情大都是在一個人孤獨的時候做出來的。我自信,因為我孤獨過。

  :一勤天下無難事

  曾國藩的“五勤”之道雖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曾國藩曾說“餘謂天子或可不親細事,為大臣者則斷不可不親”。

  曾國藩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論語》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言傳不如身教,曾國藩就是這樣影響手下的幕僚、將領的。不管是個人修行還是管理團隊,這一點至關重要,要給周圍的人和下屬做一個好榜樣。

  二曰眼勤

  曾國藩所說的“眼勤”是從細微之處識人。

  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時,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分配職務給他們。不巧曾剛好飯後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等到曾散步回來,李請曾傳見三人。

  曾說不用再召見了,並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予重用。”

  李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後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曾國藩從細微之處識人,練就了他的一雙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時,幕僚在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勳。

  三曰手勤

  曾國藩所說的“手勤”其實就是要養成一個好習慣。

  曾國藩一生養成了三個好習慣:

  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傢俬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曾國藩通過寫日記進行修身,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過這樣的反省,不斷修煉自己。

  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讀書習慣,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通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幹,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個好習慣就是寫家書,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後人人才輩出。

  正所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曾國藩養成很好的習慣,不僅成就了曾國藩自己,也影響了曾家後人。

  四曰口勤

  曾國藩的“口勤”就是他與人的相處之道。

  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鬥,勝者也哀”。

  據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係並不好,咸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壓根兒就沒把曾國藩放在眼裡,對曾國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援。當綠營與團練鬧矛盾時,他總是把偏向著綠營。

  讓曾國藩特別憤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敗,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曾國藩以為他是特意來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內心正十分感激,誰知他送完客人之後竟然轉身便走,就當沒有看到曾國藩!並且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儘管如此,曾國藩並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採取曲意忍讓的態度,在他為父守孝後第二次出山之時,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態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那點事就當沒發生一樣。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以後湘軍有什麼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導,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瞭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了清末短暫的中興。

  五曰心勤

  曾國藩所說的“心勤”其實就是堅定的意志品質。

  曾國藩不管是從科考還是在平定太平軍時“屢敗屢戰”,都有一種精誠所至的信念在支撐他。從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天下無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