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優美抒情寫景散文

  春暖花開日,正是踏青好時節。封藏了一冬的運動細胞早已蠢蠢欲動,是時候該出去走走了。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柳暗花明,用心去踏青

  三月的風笛。飛揚起溫馨的旋律,四月的雨弦,靜溢著柔婉的春曲,悠悠香草,淺淺作序,迭迭花語,雋詠著歲月流轉的主題。柳暗花明的季節,用心去踏青,幽谷聽溪,雲曲采綠,從大自然的空靈維妙中領悟人生真諦。

  春風無意,卻吹醒了冬的沉寂,也吹開了滿地新綠;細雨無聲,卻潤美了山川原野,也染洗了滿懷的旖旎。一場春雨過後,陽光柔柔,香草悠悠,縷縷溫馨透過了封塵了一季的冷窗,爬上眉梢,香心底漫散。屋外的世界早已一片陽光正好,山水正嬌,我已經埋葬在冬天裡太久。春風吹落的梅瓣應該化作了春泥,銜在歸燕的巢窩裡了吧,是的冬天的故事不再是故事。

  年年春顏,歲歲柳色,綠肥紅瘦蕩起的心事卻不盡相同。江邊的那棵柳樹經歷了多少風霜雪雨,似乎都已經被刻成翠色琉璃,氤氳在心湖之上,片刻又迴歸平靜,那抹琉璃也在這片刻平靜中漸漸凝成了永恆,當再次凝眸風吹動的柳絮打在水面時泛起的漣漪,臉上只有淺淺的笑容。喧囂紅塵,無常風雨,能有這樣寧靜卻不死寂的心境,還是何等的勇敢和幸福。所以,我人生的四季裡,感謝那些一路相隨的人帶給我的苦難和甜蜜。

  四季從不會調換,時光也不會靜止,斗轉星移,日升日落自然有它的軌跡人生亦是如此,冬去了春自會來,春暖花開會來,沒什麼大不了的。

  青山腳下,柳絲流翠碧,江面垂逸漣漪,粉飾胭脂紅,紫荊盈盈笑春風。草薰水暖,蛙聲舊調換新曲,花韻流芳,暗香浮動沁心脾。在這五彩繽紛的原野上,那片白中透粉紫荊花,清純秀麗,張揚又秀潔的盛開。一棵接著一棵連成了一條粉帶,它張揚著美麗的同時,留下更多的是一種恬靜,茫茫人海,落落紅塵,我們的生命中不能缺少愛,無論是親情的,友情的還是愛情的,如若都像紫荊花這樣靜靜的守候,無所奢求,那麼美麗的幸福離我們還遠嗎?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奇妙的大自然,出處都有奇妙的景象,只要用心去看,就會發現,美,無處不在,就連,破土而出的嫩芽,都讓我感動。滿山春色的熱鬧中,獨愛峭壁上的一叢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它竟然能在石縫中開出淡淡的紫色小花,沒有桃花依舊笑春風驚豔,也沒有沾衣欲溼杏花雨的詩意,它更不被人們注意,它就那樣靜靜的綻放著。而我,真的被感動了,在這個紅男綠女的世界中,我就像這朱無名花。對它來說,光禿禿的峭壁是它的全部營養,同樣的,對於峭壁來說,它就是它的整個春天。生命,因為靈動才美麗,而美麗,有了淡然才更有魅力。

  春天來了,出去踏青吧。踏出一個如花一樣美麗的生活歷程,也踏出一個似水一樣寧靜致遠的人生。四月,柳更暗,花更明,走進自然,把春天刻在心裡成永恆。

  :春日閒情

  料想著若是尋常少年口中道出這句話,都不過是強說愁,而借沈從文先生口一出,就輕鬆自在了些,可用談經論法的語氣來訴說這傷春。每年的春天,都是“料峭春風吹酒醒”,陰寒冬日如醉在年末的光陰裡,一醉不起,只這春風凜冽清澈而來,都醒了。因這短暫的春天,總是生出些感嘆,這噎在喉嚨口的感嘆,潛伏在冬日裡不安分。

  我從未解釋過這原由,而自碰到《立春》中的臺詞,我想再也沒有比這說法更合了。

  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去了,根本什麼也沒發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電影《立春》

  只這一句話,我們這些人啊,人性的慾望啊,多麼合理地就被解釋了……

  這無聊沉悶的人生,總覺得與冬天相似,誰又不想著打破冰封?就如一層薄薄陽光照晒到久治未愈的病人身上,他定要掙扎著從發黴的被絮裡爬起來,從這晦澀灰暗的舊樓陽臺上探頭而出、努力把身子送到陽光下……只這一幕,就能讓長期處在因寒而困的人落淚。

  這風還似剪刀刮在面頰,這陽光還似霧般輕薄,人還是這般,是春的囚徒。

  ——為著這再來的春天,我有點憂鬱,有點寂寞。

  孩童大可不必為這而感慨些什麼,當我回憶起小時春行,總是沒有半分沉重的。若我用輕鬆語言文字來描述,那必定是非常活潑愉悅的,甚至能挑起人那一點兒調皮,能夠去園子裡撲些蝶來娛樂的。然而——春天卻讓青年的人如此沉重,這其中緣由,青年人卻少有能思索的透的。如我們讀《紅樓》能知曉洞悉任何人的命運,局內人在我們的眼皮下痴嗔怨,萬般風情或心機算盡,都似是徒勞一場,他們兀自嘆息,我們早已嘆息完了。好比這令人看不透的沉重的春天,我們自身是不懂的,所以必然在這芳菲初華中耗盡自己的閒,愁些莫名卻無處不在的情緒——我們也是這些局內人,嘆息著自己那捉摸不透的命運,對著微雨新柳淺唱低吟,非得弄明白些什麼不可。

  我第一次看透春天,也是在這《紅樓》裡。

  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分外有些小女孩兒敏感的情思。正是四月天的時候,海棠開的正好,我摘了許多夾在舊書頁裡,到那海棠最後幾朵落盡時,便傷逝的要落淚,用盡筆頭薄功夫來悼念那死去的花魂,就像在憐惜無人問津的自己。然而當我一次次讀《紅樓》,一剎那神光乍現,海棠春困裡猛然被當頭一擊似的醒悟了。

  此後我再也不攢著滿腔少女情懷製作花瓣書籤,或者陶醉在春景裡不願醒來。這春日就是一場春夢,那花繁枝頭滿庭芳,奼紫嫣紅紅遍,都為著是那自然開落,而終究是要歸於冷寂的土的。若是貪戀春色,妄想著佔盡春光,就像那風月寶鑑一樣,正面是個美人兒,反面就是那骷髏了。

  可到底青年人不能過早看透的,旖旎春色本也是為了這而準備的,若是過早歸於平寂,到底失去了點什麼。

  :江南情韻

  三月的江南,最是春色憐人,如一卷緩緩展開的絕美畫卷。

  南岸碼頭人影婆娑,來往匆匆。溫潤的空氣中散發著細土的清新,柳條兒迎風輕舞,飄飄嫋嫋。好似江南水鄉中的天真少女,掩嘴淺笑。

  幾處新燕銜泥而過,小尾輕點湖面,暈開一圈如夢漣漪。陣陣水紋散開,模糊瞭如畫佳景,亂了一世錦繡浮生。

  故有人云:江南行。煙中,雨中,入畫之中。

  江南的雨,就像那小姑娘的手,溫柔而多情。輕撫著湖面,執筆一首清淺的情詩。

  一線寒涼點落鼻尖,卻是煙月更改,細雨飄搖。岸上行人紛紛撐開了紙傘,來來去去,絲毫不見驚色。

  就連那道旁小販也是神色如常,反是這迷離的煙雨,在其臉上增添了幾分喜色。

  江南的雨兒,只是溼肩。此處行人大多瞭解,許些帶傘的女子亦是不願撐開,靜靜行立雨中。

  岸上絲絲春雨如酥,湖中陣陣水氣氤氳,為這如詩江南點上了一絲羞澀與多情。

  我的小舟,無意闖入了這如夢江南。靜立船頭,輕眯著眼眸,感受這別樣的江南風情。

  古往今來,這如夢江南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或含笑,或羞怯,好似筆下的閏中小女,別有一翻撩人姿態。

  我雖不是文人,卻也曾為它魂牽夢縈,希望一睹江南風情。

  想讚美她,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生怕自己平庸的話語破壞了這無雙美卷。

  任憑如絲細雨點在臉上,點點溫涼,似是在講述著一個千年古城的不朽傳說。清風過耳,一掃濁世的瑣事與憂鬱;此刻心中,前所未有的空靈,彷彿自己已經真切地走入了畫中。

  每一滴雨點落入湖中,都會化作一個美妙的音符,合成一首對江南的讚歌。

  湖中水氣掩映之下,那條條客船神祕而優雅,好似連天客也不願錯過這般如夢光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地育山,山生水,水養人。說到江南,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的人兒。千年的情韻,沉澱了江南兒女溫雅與才情。

  江南的女子,秀美無雙,有著江南般的柔美與含蓄。江南的男子,風流才情,情韻自生。古有江南四大才子,一身才情流傳世間。

  我心中遺憾,卻也慶幸。

  我遺憾,遺憾沒有生在這煙月江南;我慶幸,慶幸在這喧囂的世間還能尋到這一份靜謐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