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成語故事

  導讀: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漢語成語,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裡。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裡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雨雪,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cháo***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成語“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成語典故

  版本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節葉具焉②。自蜩腹蛇蚹③以至於劍拔十尋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⑤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⑥,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yúndāng,一種大竹。***

  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