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讀後感範文

  《散步》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然而這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濃濃的親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這周我們上課學了一篇《散步》的文章,故事裡流露出來的溫馨,讓人印象深刻。

  這篇課文講得是: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田野裡散步,中間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但母親卻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個地方,我蹲下身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走得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起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篇課文我讀出了母親的善解人意;作者的孝敬母親;兒子的懂事聰明;妻子的默默奉獻。

  我和媽媽也經常散步,散步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和媽媽聊天,聊聊學校發生的趣事。這樣也可以加強我和媽媽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媽媽可以瞭解我,也可以讓我瞭解媽媽的心裡面是怎麼想的,散步可謂是“一舉兩得”。

  現在“散步”成了我和媽媽必做的事,從“散步”中收穫到的趣事也很多。和媽媽一起下樓慢慢地走一走,邊走邊談談新聞等國家大事,這不僅放鬆了身心,也學到了知識。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跟家人散散步,不求快,只求和家人在一起交流,溝通。這樣也就足夠了。

  家人不需要我們為他們做的太多,簡簡單單的陪伴就已經很讓他們滿足了。

  篇2

  暑假時,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稱是《散步》。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然而這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濃濃的親情。

  當我初次讀完這篇文章時,感覺很平淡。可是當我又細細品味課文時,我好像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出去散步,看到了他們的高興地樣子。

  看到了它們因走大路和走小路而發生了分歧,而它們祥和解決了問題。文中的父親當時感到自己有責任重大,一面是養育自己的母親,一面是自己可愛的兒子,自己卻想不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最終他決定委屈自己的兒子,因為他認為自己陪伴兒子的時日還長,便尊重母親的選擇。但是母親摸摸孫子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整齊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著我。母親對我說。

  我從這段話中感受到;母親的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母親對孫子的疼愛。而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母親總是好事留給自己的孩子,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這生活的點點滴滴上。

  擁有母愛的人,不在乎在這些等自己知道母愛是偉大的,去報答母親時,母親早早已兩鬢斑白。就像文中的母親自己雖然老了,可是心中還在為孩子著想,為子孫後代著想。

  人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永遠也拆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對這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體會了多少?我們又報答了多少?

  篇3

  今天,女兒學校老師安排給我們家長一個家庭作業:寫一篇莫懷戚《散步》的讀後感。我反覆地讀著,很感動。那看似平常的一次散步,卻在我的腦海中永遠留存下了一對中年夫婦揹著老人和孩子在初春的田野裡散步的感人畫面。

  親情無價,愛在傳遞,而濃濃的親情,無時不刻地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正如文中寫道:“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仔細品味著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用心感受著如今我們人到中年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而作為“揹著這個世界”的中年人,我們要承擔起孝敬老人和愛護孩子,承上啟下的雙重責任。我們的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我們又要把這愛傳承給下一代。但這愛不是父母單方面付出,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當我們的父母年老時,我們更要烏鴉反哺。

  親情是世上最珍貴的,寫到這裡,我也感到很慚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媽,好久沒回去陪他們散步了,每天忙碌著,為工作,為家庭,為孩子,卻忽略了爸媽。早已習慣了父母為我們付出,可我們對爸媽的回報卻很少,真該回去好好陪伴他們。趁著爸媽身體還不錯,帶著他們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陪著他們聊著過去的事情,那是多麼愜意的畫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著老爸、老媽散步去……因為有一天,我們也將變成他們……